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连载二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和地域概念,它是指自唐宋以来到民国时期,在汉民族与藏民族之间,因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茶马互市”便有了开端,到了宋代初年,除官方设立了“马市”外,民间又出现了专门从事转运贩卖的茶商,有了“茶市”。于是,官方也开始经营“茶市”,朝廷一方面保证了征战所需的马源,另一方面又可以稳定边疆。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连载二

清代建立至今还能使用的石公厕

茶马互市所隐含的军事和政治意义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纷纷采取相应措施,主宰和控制茶马交易。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朝廷专门下诏, “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为官司擒捕者,皆死。”也就是说,民间采集的茶叶除了可以上交官府折抵赋税之外,其余的必须全部由政府收购。如果有胆敢私自藏匿不送交官方甚至私自贩卖的,一经查获,不仅茶叶全部没收,相关责任人还要量刑治罪;如果与茶叶有关的主管官员私自动用官茶进行买卖,被官府抓捕后,一律处死。由此可见,朝廷对茶叶的专营权到了何等严厉的程度。但在元代,由于统治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彪悍勇猛的蒙古战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蒙古勇士凭此甚至一度打到了今天的多瑙河流域,因此,官府废止了茶马治边政策。可到了明代,由于战争的需要,官府不仅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以此作为巩固政权的一种重要手段。到了清代,入关的统治者身份再次发生变化,茶马治边政策逐渐有所松弛,民间私自经营茶叶的商人也逐渐多了起来。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官营茶马交易不再施行。

当然,关于茶马古道的有关研究还在不断地进行考证和探索之中,但其实所谓的茶马古道,最初实际上都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道,一条经贸之道。在绵绵不绝餐风露宿的古道上,有成千上万的马帮,背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难的行进着。最有名的是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

藏民族因为长年生活在高寒地区,海拔大多在三四千米以上,他们的日常主食多是含热量高的糌粑、奶类、酥油和牛羊肉,很难吃到蔬菜,体内过多的脂肪不易分解,糌粑又易燥热,而茶叶具有分解脂肪和减少燥热的作用,因此,喝酥油茶就成了藏民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在内地呢,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却供不应求。于是,具有互补性的 “茶马互市”便产生了。藏区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往来穿梭,日趋繁荣,形成延续上千年的“茶马古道”。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连载二

巴楚茶马古道必经之桥——至今仍的交通要道的普济桥

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南边的滇藏道,一条是北边的川藏道。滇藏道的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再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和锡金等地,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大通道的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条国际大通道以人背马驮的原始方式把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辗转运输到战争前线,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川藏道的路线以四川雅安为起点,进入康定,然后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也就是今天川藏公路的北线;南线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也就是今天川藏公路南线。两条支线在昌都会合后,转道尼泊尔、印度,一直到西亚和西非红海海岸。这条通道的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

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既是西南地区民间的国际商贸通道,又是多民族经济和文化交融的长廊,也是西藏和内地血肉相连的桥梁和纽带。正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所说:“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连载二

从罗田老街穿过的巴楚茶马古道

实际上,马帮背夫们每一次踏上征程,都面临着一次生与死的巨大考验,艰难险阻超乎人们的想象。人烟稀少的草原,不见天日的密林,汹涌泡哮的江水,巍峨的雪峰,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在陡峭的岩壁上,两马往返相逢,进退无路时,双方只得协商作价,忍痛把瘦弱的马匹推下悬岩,让对方通过。长途驮运中,风雨侵袭,人困马乏,饥渴煎熬,还必须自备武器自卫,携带幕帐随行。一路辛酸,有如唐僧西天取经,每日行程不过二三十里。因此,茶马古道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谚: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

随着滇藏、川藏公路的相继通车,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已经不见,那些弥漫着远古茶香的空气也已经消散,但那些烙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却永远无法抹去,时时勾起我们千丝万缕的记忆,物化为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

正如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所说:“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也就是说,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包括古道文化、茶文化以及巴山文化、风俗文化、歌舞文化。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风光、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的差异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百科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