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哪些極具地方特色的米粉?你家鄉有哪些好吃的米粉?

舌尖日記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誰不說家鄉粉好吃。柳州螺螄粉、常德米粉、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等,從淘寶銷售數據都可以看出熱度高低。地道風物走南闖北,把吃過的米粉給大家分享一下:

湖南篇:

長沙米粉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檯上,任人自取。

以前的長沙人,嗦粉之前,要先買籌,付好錢再拿著竹籌取粉。儼然一幅“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的景象。

敞口鍋,滾水下粉,翻騰幾下即成。一勺紅亮的肉湯,透著雞湯的鮮甜,也帶著骨湯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煉出箇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絲,沒有肉絲還叫什麼肉絲粉呢?

常德米粉可以說是湖南米粉屆的汪峰老師了。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裡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麵。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邵陽米粉,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麵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游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湖南還有永州滷粉、衡陽魚粉、郴州魚粉、湘西米粉、株洲米粉等口水挺不下來,到地道風物去舔屏吧。

廣西篇:

廣西叫的最響亮的三大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其他各個區縣其實都有各自特色米粉。

桂林米粉的兩大要素:一是“芼”,二是滷水。“芼”是殼,滷水是核。

一把新鮮的米粉在約 80℃ 左右的熱水中晃動20秒,這一過程廣西人叫作“芼”。

“芼”好的米粉瀝乾水,扣入碗中形如龜背,一小瓢滷水被均勻地澆在面上,滷水被溫熱的米粉一烘,絲絲香味緩緩昇華,一種氤氳氣氛頓時瀰漫開來。

到了這一階段,分類學意義上的桂林米粉已經完成,至於再往上面疊加薄如蟬翼的滷牛肉片,或是油炸得焦黃香脆的豬下巴肉(桂林人稱為鍋燒),就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柳州螺螄粉很年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幾乎同步,它源於上世紀80年代初街邊的螺螄攤。一口裝滿螺螄的大鍋,幾張小桌,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嗍”(suō)螺螄(“嗍”是象聲詞,又表動作,意為撮口奮力吸入),一邊大聊特聊,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家長裡短,一肚子見解和點評。

粉是事先發好的幹米粉,在沸水中煮透盛於碗中,澆上一瓢滾燙的、酸辣濃香的螺螄湯,這就是螺螄粉的雛形。如果說幹米粉是形,澆蓋在上面多達十餘種的雜色配料是衣,那麼帶螺螄香味的湯就是靈魂。

南寧老友粉的起源晚於桂林米粉,但又比柳州螺螄粉早了許多。自上世紀30年代,這一粉種在一間粵式早茶的後廚裡被成功研發出來後,便被本土人士廣泛接受並深受追捧。

把炒鍋燒旺,放酸筍、辣椒、豆豉,以及少許蒜米煸炒,待香味溢出,下瘦肉、豬肝、粉腸翻炒至熟,倒適量清湯,稍滾即加入米粉,調味出鍋。這就是一碗經典的南寧老友粉。

一所酷熱難當的城市,怎麼就會創造出這樣一種催人大汗淋漓的食物呢?如果這時恰巧身邊坐著的是一位老南寧,他會輕輕一笑:朋友,這叫“發表”,把體內的汗液逼出來,能夠起到排熱、排溼、排毒的功效。

酸筍、辣椒和豆豉的組合是否果真有藥用功能尚待研究,但這三樣食材卻構成了南寧老友粉的三要素。現煮的肉和粉是表象,而三要素組合而成的味,則是內在的美學真諦。

另外廣西的全州紅油粉、玉林牛雜粉、桂中濾粉等都各有特色。

海南米粉

海南的粉不像北方的面,並不是每日正餐必備,在網紅店門前烏泱泱地“拿著愛的號碼牌”排隊的盛況也不太常有。

海南米粉在島民的生活中,看起來似乎只是輕飄飄地一帶而過,沒有較勁,沒有非吃不可。但這只是“看起來”而已。看起來吃粉沒那麼重要,只是因為你永遠不會看到島民的行色匆匆。

海島人民是愛粉的,但無論如何也會保持閒適隨性的生活態度。

他們會趁著太陽還沒曬得毒,晃悠著去米粉店吸溜一碗後安湯粉。會在無數個熱到無法進食的午後,享受酸粉爽口的清涼。會夾著拖鞋吹著夜晚的海風,散步去買一碗炒粑。

海南的米粉多以小鎮的名字命名,像後安粉、抱羅粉、港門粉,一聽就知道是哪個鎮的特色。只有“海南粉”這一種粉不同,它的名字就叫“海南”。多大的口氣,居然冠起了整個海南的名頭。

本來,按字面意義上來說,“海南粉”是可以指海南所有米粉的。

但在海南,特別是北部的海口、定安、澄邁附近,如果直接跟老闆說“來一碗海南粉”的話,端上桌的一般會是一碗細細的醃粉。

儋州長坡米爛

當年的儋州物產匱乏到“朝來剝啄誰有饋,愧爾父老勤弓戈”,蘇軾只好自我催眠,閉著眼把山芋香聞成龍涎香,菜羹吃出“露葉瓊根”之味。

如今的儋州早已不是千年前的“蠻荒之地”,不說物產豐饒,但也早已是

“長坡米爛洛基粽,木棠歐饃永昌蔥,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的美食之鄉。

儋州的長坡米爛最為出名,米爛其實不爛,是一種醃粉

文昌抱羅粉,以文昌地名命名的海南小吃,不止有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雞,還有來自文昌抱羅鎮的抱羅粉。抱羅粉圓溜溜的樣子很像烏冬麵,吃法也與烏冬類似,可以用骨湯熬煮,也可以用肉乾、竹筍、豆芽來幹拌。不同的是,以小麥為原料的烏冬麵彈牙,而以大米為原料的抱羅粉更為柔軟。

陵水酸粉是醋、蒜蓉、薑汁等多種調料拌成的酸粉汁湯底酸,口味重的人還會加黃燈籠椒醬。酸粉的重口在清淡的海南味道中一騎絕塵,令人迷戀上這種甜酸辣混合的黑暗口感。

萬寧後安粉、三亞港門粉等等數不過來,關注地道風物查看。

雲南米線

雲南米線主要原材料也是大米,只是工藝材料比重不同,方法不同,一併給大家分享。

說起米線,雲南人是自信的。他們不厭其煩地告訴別人,米線和外省人的米粉雖然看起來並無二致,但絕不是一種東西。雖然主要原料都是大米,但原料中紅薯粉、土豆粉的選擇和高配比,使米粉從口感上和米線有了差別。米粉吃起來更棉柔黏糯,而米線則水靈滑爽。走出家鄉之後遇上天下橫行的米粉,對這種微妙差異的辨別,藏著一個雲南人最地道的鄉愁。

至於早點鋪子裡的餌絲和餌塊,是人們閉著眼都不會和米線弄混的東西。它們都脫胎於大米,但餌塊是大米經過浸泡蒸熟、舂搗揉制之後做成的長方體,有緊實緻密的口感和更短的形體,要煮著吃的時候切成短寬的條狀餌塊,要蒸著吃的時候切成很細的餌絲,還有攤開燒著吃的

圓形燒餌塊

米線則分酸漿、幹漿兩種。前者是大米發酵磨成,傳統做法工藝複雜,不脫去水分,保質期也短;後者則將大米碾磨後在機器中擠壓成型,便於攜帶,下鍋前要加水泡脹。雖然幹漿也有大批愛好者,但酸漿製作複雜又難保存,只在本地能吃上一口,那種筋道入味的口感,是很多人的最愛。

雲南的過橋米線最為出名,其他大鍋米線、小鍋米線、漿米線、涼米線各種花樣,雲南人愛米線,能想出無數的法子把它吃下肚去,要再細數,

豆花米線、雜醬米線、雞絲米線、炒米線、滷米線……從大鍋到小鍋,從鱔魚到雞絲,從豆花到稀豆粉,從下鍋煮到碗裡拌,每一種方式都是一群雲南人的記憶,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江西篇:

南昌拌粉,在南昌,每天早上排長隊的必定是拌粉店。標配的青花瓷碗中,依次加入米粉、香油、醬醋、五香粉、胡椒粉、蔥、蒜、新鮮辣椒、花生米、蘿蔔乾,拌粉手法在於拌,挑上挑下不均勻的時候加點湯便大功告成。入夏前後有相應的當季涼拌粉做法,到深秋才漸漸售罄,沒趕上的還得盼著第二年天早早熱起來。現在還有流行的

啤酒鴨拌粉,香得口水漣漣。

九江炒粉,老九江有過早的習慣,或者來幾張焦脆的蘿蔔絲餅配甜甜的水子衝蛋,或者來份紮實的炒粉配煨湯,總之是半點不馬虎。

九江炒粉重油重味,久炒不碎根根分明。米粉煮後需要用大量的流水沖掉澱粉,以免粘黏。鍋裡下足油大火煸炒肉絲青紅椒,抓把米粉迅速抖開,帶著鍋氣端上桌,一套下來爭得都是速度。胖子老二近些年總有人抱怨味道不如從前,但畢竟是三十幾年的店了,陪了幾代人成長。四碼頭老安的肉炒粉加豬腰湯的標配,不吃是要渾身難受的。

景德鎮冷粉,在景德鎮,冷粉幾乎是每家館子都會有的一道,但無論哪家都少不了醃橘子皮,它能讓冷粉多三分靈氣。景德鎮的米粉也與眾不同,是大米經發酵後製作而成,口感更爽滑,帶一絲遊離的酸,更適合“冷”吃。恰(吃)冷粉得配份niù(肉)餅湯,好熄熄被辣椒點了火腸胃。

還有鷹潭牛肉粉、宜春扎粉、新餘凍粉、鉛山燙粉、吉安炒粉、贛州薯粉、等等、、、

風物君還在吃粉的路上風馳電掣,關注地道風物,後續更新!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桂林米粉在全中國應該開的最多的一種。但是出了桂林味道就不一樣了。都是盜版的。桂林米粉應該加酸豆角酸筍酸菜辣椒醬辣椒油花生蔥花香菜這些配料都不要錢。然後不加湯吃幹拌。吃的快完了再加一點骨頭湯喝下去。那樣才是真正的吃法。







文83874308

廣西柳州,我們本地人的傳統早餐是一碗湯粉:湯是筒骨為主料,加入各家自制的配料熬製的滾燙鮮美湯水;粉是我們叫做“切粉”的扁粉,Q彈,滑,白!粉在開水鍋裡燙開,隨著漏勺撈起,倒入加有湯的大碗,加入叉燒,鮮肉,燒腸等肉菜,客人接過自己的粉,自己去加辣椒油,香菜,蔥,等配菜,就可以開吃了!~~其中辣椒油是本地人必不可少的配料,甚至可以說這家粉店好不好,一個看的是湯,另外一個就是看他們家的辣椒油~~客人一句話“他們家辣椒油好難吃”就可以讓無數客人扭頭就走,由此引出柳州大概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螺螄粉。螺螄粉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靠,這麼多辣椒油!~~其實這個就是我們柳州人的性格:辣,爽快,不深沉,一眼看透(感覺和桂林人相反);螺螄粉就是這樣:辣,香,鮮,要的就是直接的口感,然後,就是那口由筒骨加螺絲和其他料熬製的湯的一點回味,就可以在柳州的街頭巷尾存活,然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優勝劣汰,各自有了自己的口碑!


攝像師Knight

郴州魚粉,確切地說是棲鳳渡魚粉。因為最出名的是湖南郴州市棲鳳渡鎮的魚粉。名為魚粉其實是因為湯底是用白鰱魚熬製的原因,做法極為講究,配料有十幾種,其中熬製湯料用到的辣椒和茶油、豆油為當地特產,另一大特點為米粉為郴州寸榨粉或切粉,與其它地方米粉不同它不需任何添加劑原料只有米,但做粉用的米極有講究,需用早稻糙米才行,太糯的米做不出郴州米粉。郴州魚粉的特點以重口味辣為主,當地人每天都是以一碗魚粉開始當天的生活的,吃過郴州魚粉的人我相信就不會說其它粉好吃了,現在郴州魚粉已有像方便麵一樣的桶裝上市,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也拍了專題片,相信以後名氣會更大。


柏拉圖的困惑

南昌人。

所以,拌粉是必須說的。然後就是南昌炒粉。還有豬血粉,不過好吃的太少了。

清早一碗拌粉,再來個光湯,相當舒服。

來貴陽好多年了,當年下火車的第一頓就是牛肉粉。慢慢的發現,還有羊肉粉,砂鍋粉,辣雞粉,等等。

牛肉粉羊肉粉根據不同的地方,味道差別還有點大。

當年剛來的時候啊,感覺讓我一天吃3頓粉都可以。


龔先生在貴陽

桂林人,吃的當然桂林米粉。現在的桂林米粉,不只是只有滷菜粉這麼單調,還很早就有涼拌粉,牛菜粉,湯粉,炒粉,煮粉等各種煮法和吃法。夏天吃涼拌,芼過的粉放涼水裡涼一會,澆上滷水,加上滷牛肉,炸黃豆,隨自己喜好加的酸筍酸豆角酸蘿蔔乾,一點香蔥,再拍上顆蒜,加點白醋,再來點油辣椒,那吃得叫個爽。😀


淡定205093636

我覺得好多地方都有很有名氣的米粉,我就獨愛我老家的牛肉米粉,津市牛肉米粉,嗦一口,那個味道,美滋滋的,我們湖南人愛吃辣,我的最愛就是紅燒牛肉米粉,米粉燙的時間和水的溫度必須講究,還有澆頭,裡面再配上一個虎皮蛋,那味道簡直是不要太好吃


逗逼的兔子

我是南寧土生土長的,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南寧本土的老友面,當然粉也不錯,但現在邕城南寧外來人口,太多想吃一碗真正本土最最原始的老友,確實太難了更別說,南寧老友走出南寧更廣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