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故居,始建于康熙年代,破坏后重修屡受争议,鲜少人参观


张国焘出生豪门望族;因其父张觐王光系清末拔贡,又曾任浙江省审判厅推事等职,权倾一方,鼎盛时期故居曾十分繁荣,是当地著名的富豪之家。

张国焘故居座落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桎木山,距319国道6.5公里,始建于清康熙59年,为土建四合院,有48个天井,坐东朝西坤山艮向左兼三分,原建筑面积20余亩。故居主体建筑部分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内部已被28户村民建房所占,且部分被改建,破坏严重。

故居占地约26亩,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共有108间48个天井,平面布局紧凑,门楼平展开宽,是典型的围屋形式,张国焘家庭大都居于其中。整栋建筑为单层瓦房,以中庭为主轴线向两侧发展。由于中庭进深较大,为解决采光,中部设有40余平方米的采光天井。


大门正对中庭大厅,大厅专供全家操办喜事和过年过节时的聚餐之用。大厅后部设有祖堂,供全家祭祀之用。中庭大厅两侧基本对称,各住三兄弟。每户都有自己的客厅、厢房、厨房。户与户之间由砖墙隔而不断,由48条里弄和48个天井把整栋建筑连为一体,各房间*内天井采光和通风。

整栋建筑外观质朴,结构简炼,除中庭大厅由于跨度大采用了木柱、木梁的木构架结构外,其余均为砖基砖勒脚,土坯砖墙到顶,山墙搁木檩条冷摊瓦。由于大多房间*内天井采光和通风,所以多采用木门和木雕花格窗,有些做工还比较精细。

当地投资近千万修复张国焘故居,但是却屡受争议。但有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人物无论正反,凡是产生过影响的,其遗物遗迹都应给予适当保护,还历史本来面目。重修后的大宅院仅有大门门框和门墙保持了原貌,其余全部改观。所用建筑材料为红砖、青瓦和杉木,房间内的柱子、门窗、楼梯和墙板均以厚实的杉木建造,墙板上雕刻花纹,尽显江南宅第的复古风格。


在四川巴中市南郊的南龛风景区,张国焘的雕塑,竖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碑林建于1997年。为张国焘竖碑的意见,在2002年才得以通过。碑林中,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的塑像,均向北而立。唯有张国焘雕塑与他们相向而立,面向南方,印证了其1935年私自率兵南下的历史。

在张国焘的塑像基座上,刻着湖南刘剑文先生为他撰写的一副对联: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已辩忠奸留史册;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非凭成败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