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独角兽搅局网约车,滴滴、美团和高德三巨头坐不住了……

今年的网约车市场有点意思,大致可以用《江湖笑》两句话来概括下:

江湖笑,恩怨了,人过招,笑藏刀。红尘笑,笑寂寥,心太高,到不了。

滴滴的江山不断被攻,美团打车、高德顺风车接连上线……这不,干旅游的携程终于也来分蛋糕了,它将如何搅动这一湖春水呢?

又一独角兽搅局网约车,滴滴、美团和高德三巨头坐不住了……

“500元以下机票5折!500-1000 6折!1000以上机票7折!机场停车费我们全买单!敢不敢带?”

五一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CEO李乔在朋友圈分享了携程专车立即单将在重庆、成都上线的消息,他同时介绍了上述玩法:通过打通携程机票业务,体验携程顺风车的车主将能够享受到购买机票的折扣。

立即单及顺风车是携程开展自营专车业务以来的第一次重要功能升级,此前携程专车以预约单为主。

携程专车立即单的逻辑与普通打车软件并无二致:司机安装携程专车客户端,用户使用携程向司机发送叫车请求,平台派单。看上去这是一个与滴滴、美团打车并无太大差别的模式,唯一的不同在于,携程专车立即单仅限在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使用。

一个月前,携程宣布获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也就是俗称的“网约车牌照”。这表示,携程专车具有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线上服务能力,可在全国范围通用。

2018年春天的中国出行市场并不平静,美团打车3月22日正式在上海运营拉开了滴滴与美团两大独角兽的战争序幕,中国出行市场迎来了自2016年8月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以来的最大变数。

在这个网约车格局有可能被重组排列的敏感时刻,于4月初高调宣布获得网约车牌照的携程被市场看做新入场的玩家,虽不可轻视,但也很难看懂。身为携程专车业务的负责人,李乔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们并不是因为美团才做出行的。”

在出行市场进入新一轮混战的背景下,携程专车的打法、竞争力和目标是什么?在携程力促内部创新的环境下,身处大公司体系内的专车事业部又该如何调动资源?

这是一个充满了疑问的故事,它同时又蕴藏着诸多可能。

在近期接受《深网》专访时,李乔这样阐述自己对中国出行市场的理解,“人口的流动减去步行就等于出行,中国有多少人?这样大一个市场,今天滴滴也好、我们也好,加起来才多少订单?”

但与外界想象的不同,携程专车业务目前只在抵离交通(接送机、站、酒店、景区)范畴内开展,确立如此战略重要原因在于,这样能与携程主营业务产生最大程度的协同。

近年来,携程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出行平台,希望能够将旅途中的大交通、小交通、住宿,甚至门票、景区都包括进去,为商旅客人或旅游客人提供完整服务,而接送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专注抵离交通并非尝不到出行市场的大蛋糕,事实上,抵离交通由于客单价高因此GMV非常高,机场、火车站的接送GMV占整个专车市场近20%,“它是一个头部市场。”

整体来看,无论之于携程还是之于整个网约车市场,做自营专车都是一个有利可图且有战略意义的举动。

至于专车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李乔认为,时机、与集团大战略的互补以及全球化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不过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将专车业务规模做得更大,立即单和顺风车业务的上线,便意在延展专车业务的边界,这同样意味着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更多项目已在酝酿中,李乔透露,团队后期会做一个项目:司机可以将自己在携程或其他平台上的送机(或接机)订单告知携程,携程可自动匹配出返程(或去程)的订单,“我们把这个项目叫返空宝。”

市占率是评断新业务成败的关键指标。“我们预约已经做到第一了,我们现在就是要把立即单做好,现在距离目标还差差半年时间。”

对于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来说,新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博小金思考

网约车多几家选择对乘客只有好处,有竞争才能不断改善。市场有潜力,眼红都想分蛋糕,无可厚非,也希望各位大佬在争夺市场的同时,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切先以改变乘客出行体验为主,否则你们都长远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