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在雲河之上

一部來自高校,結合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舞劇《運》,給觀眾帶來了一場極富衝擊力的視覺盛宴,令人對北京運河文化與運河精神的歷史傳承有了更加直觀與感性的認識。

舞在雲河之上

舞劇《運》第一幕《火光》劇照

運河號子 唱響當代運河精神

貫穿中國的京杭大運河,在漫漫時光中靜靜流淌,蘊含了太多的故事。歷經興盛衰落之後,這些故事似乎被人漸漸遺忘,但沉澱其中的情感與精神卻歷久彌新。

《運》是一個由非專業院團打造的舞劇,從一個想法,到最後成為演出;從找業內頂尖藝術家組成主創團隊,到組織五十多位來自不同專業的普通大學生進行排演……正是大運河貫通包容的文化內涵和一代代運河人拼搏執著的運河精神,令臺上臺下每一個參與演出的人都擁有無比的自信。

舞劇《運》圍繞著大運河,將一段充滿人文情懷的運河故事徐徐展開。舞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運河號子”作為音樂符號和貫穿線索,將文化遺產鮮活地融入了藝術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更是請到了如今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的唯一傳人—年近八旬的趙慶福老人與師生們深入交流,對運河文化的歷史、對運河人的精神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與認同。

《運》將視角聚焦於運河岸邊的普通人家,凝練出貫穿四代人的故事,通過他們曲折的人生經歷,編織出了一臺動人的舞劇,折射出了普通百姓的質樸、勤勞、善良和堅韌。舞劇以“運河號子”為線索分為六個部分,按清朝末年、北平解放前夕、改革開放後、走入新世紀四條時間線展開敘述。故事分別發生的四個時代背景,相互獨立卻又以情和人貫穿始終。一家四代船工,家裡的男人用肩膀扛起時代變換中的家庭,用單純的執著延續著對生活的信念,而這種堅守始終保留著一顆本分、善良和堅毅的心。

舞在雲河之上

舞劇《運》第二幕《黎明》劇照

伴隨著響亮的運河號子,《運》所描繪的運河故事拉開了序幕。故事的第一部分《火光》發生在八國聯軍侵華的動盪時局下。漕運帶給運河百姓的安逸富足被外敵入侵的炮火轟成殘破的碎片。繁華轉瞬即逝,苦難步步緊逼,祖爺爺為了保護家人毅然選擇反抗。曾經用於勞作助威的號子變為戰歌,在戰火中迴響。故事的第二部分《黎明》的時間來到了北平解放前夕,爺爺對尚幼的父親講述家中的故事。冬日河面粼粼的波光,折射出運河百姓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村中來了帶著旗幟的女大學生,她如銜著橄欖枝的白鴿,帶來解放軍的福音。村民們又唱起了遠古的號子,助解放軍進城。第三部分《浪潮》的時代背景是改革開放以後,漕運慢慢被淡忘。父親與適應變革的母親不同,他與被時間淡忘的號子和漕運一樣迷惘無措。父親的惻隱與悲憫壓垮了支撐他與母親的梁,母親離去,父親崩潰。是棄嬰的啼哭和清澈的眼神安撫了父親,曾經鏗鏘的號子變為父子間溫暖的歌謠。在接下來的第四部分《風雨》裡,曾經的棄嬰已成長為大學生“大運”,父親堅守在運河邊做力所能及的事,老有所樂伴隨對兒子的思念與時間一起慢慢流淌。不想暴雨突至,大運沒能接到父親。整理遺物時,孩童時期父子間溫情的號子再度響於知曉身世的大運耳畔。《運》的尾聲充滿了人文色彩。歷經滄桑的運河沐浴在清晨的陽光裡,大運和更多的人成為了新一代的運河建設者,守護傳承著運河精神……

藝術教育 潛移默化文化育人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確了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十三五”規劃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大時代背景下,長城、運河、西山三個文化帶建設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社會各方面都在思考和嘗試結合大運河的特點和遺產地的實際情況,展示行之有效地利用大運河遺產的方式。如今,兩所高校聯手打造的舞劇《運》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

“北京物資學院就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的源頭,在這塊溫潤的土壤上,學子們時刻都能得到大運河文化的滋養,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運河文化和校園文化結合起來。”舞劇《運》的總顧問、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李石柱介紹。發掘和弘揚運河文化,也是該校傳承歷史、培育人文精神,建設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一項重大舉措。2017年5月,北京物資學院運河文化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由多年來潛心研究運河文化的陳喜波教授出任所長。研究所致力於推動運河漕運和水利治理研究、運河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運河沿線生態建設、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等。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通州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時強調,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北京物資學院是國內唯一、國際上為數不多的以物流和流通為專業特色的高等院校,與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古代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書記說:“大運河文化與舞劇的藝術元素相結合,最終構成了《運》。它表現了青年人的激情與活力,展示出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為了祖國的繁榮發展、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拼搏的精神與氣魄。”如今,高等院校承擔著文化傳承和創新的神聖使命,只有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引導當今的青年大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認同和自信。“舞劇《運》不僅是一次藝術的嘗試,更是一次飽含情懷的動人之舉。相連的文化脈絡、一流的學生團隊、鮮活的文化遺產以及共同的中國夢想支撐著這部舞劇。”

舞劇《運》不僅是北京物資學院歷時近兩年創作的一部舞劇,更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它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運河文化,從而感悟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北京物資學院舞蹈團成立之初的理念就是排演的作品要結合屬地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取材大運河,展示大運河,這樣也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實現文化自信。”北京物資學院藝術中心主任龐波介紹道。

運河曾經承載了無數船工的希望,他們在命運的洪流中堅持不懈、努力拼搏,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現代社會中,無數的青年學子也在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拼搏。這種跨越了時空的精神內涵,不僅引導青年學子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夢想,也為自己的人生平添了一份堅韌與自信。北京物資學院對運河文化進行發掘、保護和傳承,建立了運河文化研究所,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育人方式,令學生以及學生藝術團進行了自我教育。

舞在雲河之上

舞劇《運》第三幕《浪潮》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運》在2017年9月成功立項成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支持項目,是唯一一個非專業藝術院團申報成功的劇目。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局發起設立,旨在繁榮首都文藝創作、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培養藝術優秀人才、推動北京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的公益性基金,是首都文化藝術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品牌項目。《運》得到的不只是基金的支持,還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讚許。

臺前幕後 人文情懷無盡溫暖

普通院校與專業藝術院校的合作模式在國內藝術創作中還鮮少出現。合作伊始,《運》的編劇、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對北京物資學院要排演舞劇表示十分驚訝,“非專業院校可能和專業藝術院校的差距比較大。所以我當時很吃驚,我並不瞭解北京物資學院為什麼要排演舞劇。後來我決定與北京物資學院合作的原因是瞭解到了北京物資學院有很好的文藝演出傳統,大學生藝術團的活動在校園內外都開展得很好。”

“進入到《運》這個作品創作當中其實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與非藝術專業院校合作這樣一個大型的舞劇,這是我的第一次。但從查閱資料、採風到最終落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的收穫也是相當豐富的。”在走訪運河號子傳承人的過程中,許銳對運河、運河精神以及生活在運河畔的人有了更翔實的瞭解,大運河在他眼裡不再只是世界文化遺產,不再只是一個地理座標,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情。

從最初驚訝於北京物資學院決心創作《運》這樣一部舞劇的魄力,到排演過程中驚訝於藝術教育在學院內的普及程度與水平,這種嘗試性的合作與深度交流,實際上是一個令雙方都能夠受益的過程,不僅北京物資學院藝術團師生們的藝術理念和舞蹈技藝得到了質的飛躍,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們也進行了一次與非專業演員同臺演出的實踐。

舞在雲河之上

舞劇《運》第四幕《風雨》劇照

該劇總導演帥曉軍表示:“這次創作對我來說是一次特殊而難忘的經歷,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由非專業的普通大學生進行演繹。同學們只能在課餘和休息時間進行排演,時間緊張,而且專業動作也需要進行指導和鍛鍊,這些令排練的過程很艱難。但同學們的精神面貌非常好,令排練成為了一個很幸福的事情。”學生們對於舞蹈的懂,對於文化的承也影響到了身邊的人。“在北京物資學院劇場為期數月的排練過程中,場館看護人張大爺從一開始只負責開門、開燈,到後來主動給演員們幫忙,這就是運河文化人文情懷的一種體現吧。”在排練《運》的第四幕時,所有演員都要在水舞臺的水中激情起舞,冷水浸溼衣衫,令人忍不住打寒顫,而此時張大爺提來了熱水,這小小的舉動溫暖了演員們的身體,更溫暖著他們的心。

在帥曉軍看來,與同學們相處時就是邊聊邊排演,創作的過程很痛苦,但相處的時光很美好。“大學生演員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很強。在排演的時候你和他說此時、此地、此景是什麼樣的事情,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腦袋會明白此時此刻會發生什麼事。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再對他的身體動作加強訓練。兩者結合起來,可以說是意識先行,動作後行。”從教學生們如何跳舞,再到學習通過動作來演繹一個故事,外形俊朗、為人和藹、做事一絲不苟的帥曉軍受到了舞蹈團成員的愛戴,大家相處起來既是師生又是朋友。於是,當人心都朝著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時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運》的排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運》的主演、專業舞蹈演員汪子涵、邵俊婷、蒲宇與北京物資學院舞蹈團的同學們一起完成了舞劇的首演。“雖然他們的舞蹈動作需要培訓,演出經驗也很少,但從他們身上能夠感覺到執著的熱情。不僅演員在排練結束後還自發地進行肢體的訓練,連負責劇務的同學們都很認真地做著自己負責的事情,每天排練結束後他們還會開會,總結經驗與不足,每個細節都要求盡善盡美,這很令人感動。”國家一級演員汪子涵表示,與學生們相處的時光很美好。

來自北京物資學院舞蹈團的溫雅與張恵鎂在排演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少收穫,“很感謝老師的幫助,我們從專業演員身上學到了很多寶貴實用的表演經驗”。《運》在北京舞蹈學院首演時,張恵鎂的家人都來到了演出現場,在給她鼓勁助威的同時,也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在講好中國故事,弘揚運河文化的今天,運河的歷史與文化具有了嶄新的意義。正如擔任該劇編劇的許銳所說:“運河之‘運’,如同千年流淌的河水,命運與國運交織跌宕,承載了太多人情冷暖與悲歡離合。運河傳遞的不僅是貨物,還有心有情有命運;運河連通的不僅是人,還有家有國有天下。希望今天如此幸運的我們,珍惜守護這千年的‘運’。”

文 / 王陽 圖片提供 /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