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寧試別人一口棺,不試人家一雙鞋”,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很多的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在農村,就有很多的規矩,大部分都是通過俗語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有正月不剃頭,就說這樣做的話會死舅,所以一直以來在農村正月都不會剃頭的。要理髮也到等到正月結束之後才可以。除了這句俗語,還有很多俗語都是講了一些農村的規矩,你知道多少呢?

農村老話:“寧試別人一口棺,不試人家一雙鞋”,是什麼意思?

端午不吃孃家粽

現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端午是我國家特有的一個傳統節日。從小我們就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而設立的。在端午這一天,我們要進行插艾草、喝雄黃酒、賽龍舟等活動。當然,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吃粽子,粽子每個地區做法相似只是包的餡不一樣罷了。不過在農村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端午不能夠吃孃家的粽子。端午是一個難得的假期,出嫁的女子都會趁著端午回家看望父母,不過農村認為在端午這天晦氣特別重,女子回孃家是會帶來晦氣的,要想除去這種晦氣,就要提到剛剛我們說的艾草了,需要用艾草洗澡。而有一些對這個更看重的更是不準女子在這天回孃家,所以端午就吃不到孃家的粽子。但是,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現在我們即使端午不會孃家,一個快遞就可以把粽子寄過來了,還是能吃到的。

農村老話:“寧試別人一口棺,不試人家一雙鞋”,是什麼意思?

寧試別人一口棺,不試人家一雙鞋

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寧願去試一下別人的棺材也不要去試別人的一雙鞋。棺材和鞋都是個人的隱私物品,棺木是一個人去世之後的歸宿,而鞋是一個人每天必須的貼身物品,所以對它們都很看重。在農村,人們認為棺材是一個帶有神秘氣息的物品,一個老人還在世的時候,就要著手開始為自己準備棺材了。一是因為棺木製作需要時間,提前做好的話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不用那麼焦急,第二點是因為這是一種孝道的體現,提前做棺是孝順的一種體現,用什麼材質,做多大都是有講究的。用的木材越好,做的越氣派就說明這一家對老人很好,也說明這一家有實力。第三個原因就是讓家裡的老人寬心,不用擔心這些生老病死的問題,快樂生活。如果有外人來看來試的話,主家也不會介意,反而會覺得這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事。而鞋子是貼身的,如果別人試的話,不管別人是否有腳氣,我們都會心裡覺得很不舒服,再穿上這個鞋就沒有以前那種感覺了,所以農村不願讓別人試自己的鞋。

農村老話:“寧試別人一口棺,不試人家一雙鞋”,是什麼意思?

其實農村很多俗語並無科學依據,但是存在即合理,畢竟時代變化太快,老一輩的那套在現在已經不怎麼適用了。就像現在去商場買鞋,誰不先試上兩腳再買?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