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人民日報刊文力挺數字貨幣?其實是進一步加強管制!

官媒人民日報刊文力挺數字貨幣?其實是進一步加強管制!

中本蔥 區塊連線

官媒人民日報刊文力挺數字貨幣?其實是進一步加強管制!

但是小蔥我睜開火眼金睛,仔細閱讀了人民日報這一篇雄文後,我不但發現官媒不僅完全沒有任何要唱多的意思,反而對於幣圈用戶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的不利消息。

以下為人民日報《數字加密貨幣的理想與現實》的原文

小蔥對重點部分做了紅色標記

“新技術確實使得貨幣的概念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從理論上來說,新貨幣經濟學指出了貨幣消失的可能性,即法定紙幣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並最終被產生貨幣收益、由私人部門發行的金融資產所取代。從現實來看,儘管法定貨幣的地位仍不可動搖,但歷史上也出現過各種局部場景的私人貨幣,如20世紀20年代貨幣失控的德國曾有過“瓦拉”系統。現在,帶有“去中心化”特徵的數字貨幣,更使得私人貨幣的挑戰日益突出。

事實上,無論是傳統“私人貨幣”,還是類似於比特幣的新型“私人貨幣”,都對各國貨幣當局的“貨幣權力”帶來影響。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難以實現,各國更多著眼於交易中的底線監管與投資者保護,如反洗錢、市場操縱等。

就廣義角度來看,貨幣電子化對現有體系的衝擊最為深遠,因其直接影響貨幣供給的統計範疇、貨幣傳導機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由於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可納入“準貨幣”的資產類型不斷增加,使得著眼於貨幣數量的政策操作與宏觀指標間的相關性、聯動性逐漸弱化。就狹義角度來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其自身的“貨幣屬性”並不突出,更多被作為特殊的資產或商品,因此其實質影響往往不在貨幣層面,而在金融市場與金融穩定方面。

現有的貨幣、金融體系並非是自然演進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結果。雖然加密數字貨幣存在眾多缺陷,但也是具有價值的實驗,尤其是在超主權貨幣探索方面。與貴金屬貨幣、信用貨幣的價值依託有所不同,其面向的是數據時代的“交易基準共識”的發掘。當然,如果受到太多價格波動、投機炒作、通縮限制等影響,加密數字貨幣在支付功能方面無法真正落地,則只能距離“貨幣實驗”越來越遠,或者成為某種特殊的基礎“數字資產”,或者在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

1

如何解讀

“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難以實現”

小蔥認為,這句話意味僅僅是就技術難度而言難以禁止,但除了技術之外,有的是辦法從技術之外來加以解決,比如監管政策,比如你懂得。

2

如何解讀

“因此其實質影響往往不在貨幣層面,而在金融市場與金融穩定方面。 現有的貨幣、金融體系並非是自然演進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結果。”

小蔥認為,這句話意味監管層已經密切注意到數字貨幣對金融市場的穩所造成的影響,也意味後續監管層有可能會出臺某些減少甚至消除這種數字貨幣帶來不穩定影響的各種法律性文件,進一步加強管制。

最最最關鍵的是,其實《數字加密貨幣的理想與現實》一文的標題已經深深暗示了一句真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總之,小蔥我還是那句老話,作為一個有底線的區塊鏈媒體千萬要注意啊,不要“見著風,是得雨”,媒體本身也要學會判斷,作為幣圈的小白韭菜更是如此。

打破常規價值認知,連線一手區塊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