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全文共:129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暮春三月,春服既成

喜見徑草晴翠,山櫻如雪

趁取雅集於曉書館,盼君蒞臨

願以詩書相親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清雅得很高曉松!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正值暮春時節

高大的落地窗外

櫻花如雪,吹落成雨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館長心情大好地說:

“你們看窗外,

曉書館開了,櫻花也開了

今年的櫻花季提前了整整一週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做了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櫻花都提前開了”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他得意的搖著摺扇

唸了一首自己寫的歌

你從一座叫“我”的小鎮經過

剛好屋頂的雪化成雨飄落……

有人說,「曉書館」裡的書山書海

把我們年輕時做過的夢都一一實現了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擔任“高館長”!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曉書館所在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是杭州一處著名的文化地標

又稱“大屋頂”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在大屋頂內部

有數十個巨大的三角形採光窗

引入天光

為晨昏製造不同的光影變化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曉書館所在的一面落地窗外

圍繞著淺水

一到夜晚

圖書館內的燈光、窗框、書格倒映在水面

風起微皺,波光粼粼

幻化成一場風與水與光的遊戲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最絕妙的是

整個大屋頂環植著數百棵染井吉野櫻

群櫻齊綻,如夢似幻

難怪當地人把這裡比作世外桃源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曉書館內部分上下兩層

按照天堂圖書館的模樣

十多個原木色書架高聳入屋頂

書山書海的幸福感撲面而來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書山書海里

早已預留好了大量閱讀座椅

供讀者徜徉在書海間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圖書館裡書香靜謐

落地窗外花開花落

置身其中

恍惚有種回到大學校園時光的感覺

而高曉松就是那個造夢者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這裡不僅是文青的“打卡地”

更會長期的、公益的、實實在在地推廣閱讀

一個可以安心閱讀

親近知識、涵養性情的美學空間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作為一家面向大眾免費開放的公益圖書館

曉書館內現有5萬冊藏書

以文史哲為主

每一本都是精挑細選

每一本可讀性都非常高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除了書籍可供免費閱讀

曉書館還打造了一個“伴讀者計劃”

作為伴讀者,與讀者促膝長談

用一種更感性的方式

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命體驗

高曉松本人就是“001號伴讀者”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他說:

“我生在讀書人家

開圖書館是我最大的夢想

後半生會用人脈、資源開書館,做研究”

杭州只是曉書館的第一站

未來,他還會把曉書館開到6座不同的城市

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公益閱讀品牌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另一個有意思的是

人人都可申請成為曉書館的志願者

協助曉書館的日常運營

他們還有一個超萌的名字

“曉圍裙”志願者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世界上那麼多成功的人

為什麼高曉松尤其讓人喜歡

尤其讓人羨慕?

高曉松說了很久的書店終於開了!藏書5萬冊,每天只接待300人?

大概就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

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不斷妥協、不斷向現實低頭

最終走上了“追求世俗的成功”的道路

以致丟掉了最初的夢

也丟掉了赤子之心

而高曉松,一直走在最初的夢想之路上

並且活得越來越光芒萬丈

夢想與麵包兩不辜負

真正的“人生贏家”當如是!

*圖文來源自:網絡,曉書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