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激战渡口堡(下)

「烽火张垣」激战渡口堡(下)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激战渡口堡,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激战渡口堡(下)

激战渡口堡

黄昏时分,攻城准备工作就绪。各连进入阵地。晚10时,总攻开始,1、2、3连分别在东城北侧架梯登城,但遇到敌手榴弹阻击,部队伤亡较大,云梯未能架起,登城受阻。第一次登城受阻后,团指挥所重新组织力量,调整攻城计划。12时,又发起第二次攻城。1连和3连组织6挺机枪猛烈射击,集中向城墙内投弹,掩护投弹组接近城墙,架设云梯,但仍未成功。两次登城失利后,部队稍事休整,研究对策,准备发起第三次攻城。2连指导员房仰达提出:北城敌人防御的重点在北城的玉皇阁上,东城外有己方主力攻击,中间是薄弱环节,2连攻城重点应选择在东北角以西至玉皇阁以东的地段。另外,在第二次攻城前,2连曾派出3名侦察员秘密接近城根,将手榴弹投入了这一地段的射击孔,摧毁了敌人的机枪火力,其防御能力相对降低,在此实施登城,容易成功。连长李正策和侦察排长张凯胜同意指导员的意见。

「烽火张垣」激战渡口堡(下)

激战渡口堡

第三次攻城战斗打响后,由张凯胜带领侦察排一个班组成投弹组,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接近城根,连续投弹几十枚,消灭了城上守敌,同时2连架梯登城成功,登城后,抢先占领城东北角,向东城门上的守敌猛烈射击,东城守敌逃跑,受到侦察排的阻击。侦察排又兵分两路,一部分兵力向玉皇阁逼近,占领马王庙。这时玉皇阁之守敌,见大批八路军涌入,惊恐万状,抛下几具尸体,逃入城内。

「烽火张垣」激战渡口堡(下)

激战渡口堡

次日下午2时,2连占领了玉皇阁,迅速打开东门,25团主力涌入城中展开巷战,经过4、5个小时的激战,敌缴械投降。至此,历时一天一夜的战斗全部结束。除守敌师长慕新亚化装逃脱外,其余400多名敌人悉数被歼。经清理战场,共击毙国民党军120余名、俘300余名,缴获战马400余匹,获步枪、机枪等400余支。

渡口堡守敌被歼后,盘踞在西洋河的部分敌人闻风向兴和县方向逃窜。冀察部队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尚义、兴和等县。冀察部队凯旋而归,集结在新平、西洋河和渡口堡一带进行休整,冀察军区对1分区25团予以通报表彰。(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张家口文史资料》《怀安县志》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