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烽火张垣」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怀安县第一次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柴沟堡因自然环境优越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边防营垒要塞“寨沟戍”。京绥铁路(也称京包铁路)的开通,使柴沟堡成为东联西通的军事重镇。1945年8月,中共地方武装围困柴沟堡。此时,柴沟堡守敌有军警大队长武玉峰,伪万安县县长陈光汉、警察署长张佃卿调集的各据点军警、土匪、联庄计1300余人,他们奉蒋介石的密令:固守柴沟堡,迎候国民党军队的到来。守敌采取缓兵之计,装出愿意投降的样子,武玉峰派部下赴周家河与中共代表郭占福、王明金二人洽谈,表示愿意协商投降,议定当晚10点接中共武装入城。中共县区武装如期赴城下,但连等数日,城内终无行动。

「烽火张垣」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8月底,冀察军区十三分区(平西军分区)二十团在团长黎光、政委李布德率领下,奉命包围柴沟堡,并向守敌开枪、开炮示意。守敌见中共大军兵临城下,固守待援已成泡影,再次派人与中共联系,欲有条件地投降。遂派姚义发通过柴沟堡区长冯锋转达愿降之意。十三分区司令部指示,向守敌宣传我军优待俘虏政策,令其派代表出城谈判,冯锋回告,敌胆怯不敢出城,邀中共代表进城谈判,谈判共进行3次。

「烽火张垣」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怀安县第一次解放

第一次,冯锋和二十团负责同志由侦察班护卫,在姚义发的陪同下,由西门入城在商务会与陈光汉、武玉峰及商务会长张秉和谈判,中共代表向陈等明示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大好形势,指出对方只有放下武器,立功赎罪才是唯一出路。陈等提出缴械后要保证官兵眷属生命安全等,双发各自回去计议。第二次,在北沙城进行,中共提出入城前后的具体方案,敌方告以待研究。第三次,仍在城内商务会举行,敌同意中共提出的方案,达成了协议。

8月31日夜,开城受降。二十日入城,占领各交通道口,将仓库、电讯、守敌集中点和指挥机关,全部控制。柴沟堡和平解放,怀安全境解放。9月1日上午,中共党、政、军首长分别到各受降点受降,宣布了优待投降军队的具体政策,对所接受的敌伪人员作了适当安置与处理。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张家口文史资料》《怀安县志》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