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是如何稱霸亞洲?俄羅斯、中國的作用巨大

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夠在亞洲“稱霸”?總結起來就2個要點。

近代日本是如何稱霸亞洲?俄羅斯、中國的作用巨大

首先是中國的賠款足夠多,1894年7月25日日本為了能夠將朝鮮從中國清朝的手中搶奪過來,作為自己西進大陸的跳板。

日本海軍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執行任務的中國“濟遠”、“廣乙”兩艘艦艇進行猛攻,打響了中日甲午海戰。

戰爭期間由於以西太后和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官員完全不想打仗,因而中國高層上下從始至終都未能下定決心死戰到底。

直接結果即為,中國前線指揮官在可能“和談”的藉口下,接連臨陣逃跑,譬如旅順地區總指揮龔照璵,在日本人猛攻旅順的關鍵時刻,丟棄萬餘部下逃了,直接造成“旅順大屠殺慘案”的發生。

最終甲午中日戰爭是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背景完結,中國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朝拿出二萬萬兩白銀和臺灣島,換取日本不再進一步軍事行動。

近代日本是如何稱霸亞洲?俄羅斯、中國的作用巨大

而在此後的實際操作中,日本還各種“巧設名目”的從清朝身上刮油,不完全統計日本從中國身上拿去了約2.3 億兩庫平銀,約合3.5 億日元。

而1896~1898年的日本財政總收入才約2.7 億日元,簡單點說就是中國一口氣送了日本4年稅收,為日本的進一步發展提速了4年。日本拿著中國人的錢,開始直追歐美國家,進而完成工業化的歷史。譬如日本曾經最大的礦石工業——官營八幡制鐵所,即使用中國賠款興建起來的。

再而是俄羅斯送背書,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完勝中國,使其成功取代中國成為歐美國家爭先拉攏的亞洲盟國,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原因,日本始終未能達到跟歐美諸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所以在絕大數國際利益分配的事上完全沒有日本人什麼事,因而那時的日本急需證明自己的“價值”。

近代日本是如何稱霸亞洲?俄羅斯、中國的作用巨大

而盤踞在中國的俄羅斯,由於勢力範圍是東北,跟日本控制的朝鮮直接接壤,不可避免的成為日本的目標,1904年2月8日午夜,日本海軍向旅順港發起試探性進攻,拉開日俄戰爭的序幕。

戰爭之初,由於俄羅斯頭頂歐洲大國的身份,它是非常瞧不起“日本”,指揮官在佈局戰術時是非常隨意,自認為“閉著眼睛也能打贏”。

譬如鴨綠江防線,俄國將軍扎蘇利奇明明率部2萬餘人佈防1個月有餘,但是當日本大軍壓境之時,俄羅斯就挖了一條簡易戰壕,全軍完全暴露在日本的炮火之下。

俄軍的如此作戰態度,換來的結果可想而知,1905年9月5日俄羅斯承認自己戰敗,簽署了《樸次茅斯條約》,將俄羅斯在亞洲的絕大多數權力,全部移交給日本。

此戰之後,日本人用拳頭向全世界宣佈,自己有資格跟列強一起探討怎樣瓜分世界。歐洲列強也從戰爭中看到了日本確實已經後來居上自己。

所以出於利益均沾原則,日本在亞洲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未再遇到強勢的對手,成為了“亞洲王”。而當日本再一次有對手之時,就是我們熟知的二戰了,此戰日本是以慘敗告終,自己統治亞洲的美夢被徹底擊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