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不支持信用卡欠1元也全額罰息,“國際慣例”這回不靈了

信用卡差1塊錢沒有還,也按全額消費計息,這是國內不少銀行奉行多年的“全額罰息”制度。如今,這一略顯霸道的條款有望廢止。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佈了一份徵求意見稿,其中,關於信用卡逾期計息問題,最高法擬不再支持“全額罰息”。

最高法:不支持信用卡欠1元也全額罰息,“國際慣例”這回不靈了

據悉,在國際上,“全額罰息”早已不再是主流,很多歐美銀行採用的是利息相對較少的“平均每日餘額法”;再看國內,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也都已摒棄該計息方式。所以說,“全額罰息”實在談不上是國際慣例,如果還老拿這個說事,那恐怕跟國際接軌是假,搞霸王條款、店大欺客是真。

但話又說回來,即便是國際慣例,遇事搬出這面大旗,商家就能豁免責任、萬事大吉麼?

怕沒那麼簡單。

就拿最近輿論密切關注的通信行業“不限量套餐”來說,為避免網絡擁堵,流量超額限速確實是國際慣例,但各大運營商還是因此被噴成了篩子。

最高法:不支持信用卡欠1元也全額罰息,“國際慣例”這回不靈了

為何?

原來,在它們的宣傳海報中,“不限量”總是異常醒目,“限速”卻往往藏頭露尾。可見,限速、限量沒問題,問題是為了吸引顧客,搞誇大宣傳。以慣例之名為心裡的小九九開脫,也難怪消費者不買賬,連工信部都緊急發文要求對此加以規範。

揆諸現實,諸如此類的國際慣例還真不少,電視劇插播廣告是國際慣例,航班延誤旅客買單是國際慣例……

讓人不禁納悶,為何國際慣例下,總是消費者吃虧?

實際上,這些所謂慣例中,有的國際上根本查無此例,屬於胡亂攀扯;有的確是慣例,但並非原版,而是在條框眾多的一整套機制裡,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至於保護消費者之類的責任則閉口不談。說白了,對一些商家來說,很多時候國際慣例只是個幌子,或是危機公關的手段,藉此掩護悶聲宰羊才是關鍵。

張口閉口國際慣例,看上去視野很宏大,實則很“雞賊”。殊不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沾沾自喜,終會因小失大。

最高法:不支持信用卡欠1元也全額罰息,“國際慣例”這回不靈了

首先,慣例的把戲一旦戳穿,大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只能落得一地雞毛。此外,也更重要的是,提速降費、餘額計息等,絕不是給消費者省下仨瓜倆棗那麼簡單。

運營商若總琢磨五花八門的不實用套餐,在套路里吃飽喝足,哪還有動力倒逼技術更新,迎接5G時代?銀行若總尋思多收點手續費,躺著就把錢賺了,哪還有動力提升服務,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總想著在既得利益圈裡設置藩籬,很有可能困住了自己的手腳。

歸根結底一句話,是否是國際慣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機制是否合理公平,而不是任由企業自說自話。

連日來,不論是最高法的意見還是工信部要求,頻頻啟動的整治行動,釋放出明確信號,那就是下大力氣保護消費者權益,這才是企業必須認清的大勢。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