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召见河南一七品县令,得知其父亲名字后,嘉庆大喜:官升六级

导读:升迁,数千年来是大部分官员的终极追求,尤其是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封建社会,几品官员就有几品官员的待遇,官阶越高所享受的待遇也越高,所以绝大多数官员全部渴望升迁。

据《东轩笔录》中记载,宋朝时有有一个人名叫夏侯嘉正,他曾经多次对人说:自己一生就有两个理想,一个是亲手烧制一锭银子,一个是当上知制诰。(知制诰:官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可惜夏侯嘉正的理想一个都没有实现。

嘉庆召见河南一七品县令,得知其父亲名字后,嘉庆大喜:官升六级

通过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官员对于升迁的渴望。但朝廷中的官职数量有限,不是每个人都有晋升的机会,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也许仅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如果运气好,得到了上级乃至皇帝的青睐,升官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小事,甚至官升三级都有可能。

清朝嘉庆年间,在河南省固始县的县令名叫谢兴晓,此人进士出身,曾经入选翰林院,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官。他在固始县当县令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植树绿化,革除旧弊,敦化教育,将固始县治理成为了河南政绩最突出的榜样。

嘉庆召见河南一七品县令,得知其父亲名字后,嘉庆大喜:官升六级

在一次朝廷的举荐中,嘉庆皇帝听河南巡抚说到了这位七品县令,就下旨召他进京面圣。按照清朝制度,外省官员觐见皇帝,要先自报姓名和官职。谢兴晓见到嘉庆皇帝后,立刻下跪高声说道:“臣谢兴晓,湖南长沙府人,现任河南固始县七品县令。”

嘉庆一听,谢兴晓说的是标准的京城话,很好奇,就问他说:“你是湖南人,怎么会说标准的京城话?”谢兴晓抬头回答说:“臣祖籍湖南,但父亲谢振定在京城做御史多年,所以臣是在京城长大的。”

嘉庆听他说出父亲的名字后,很吃惊,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他身边,问道:“你真是烧车御史的儿子?”谢兴晓对于嘉庆皇帝的反问并不吃惊,不慌不忙的说:“烧车御史就是臣的父亲。”这位“烧车御史”是谁,有什么背景故事,竟然能让嘉庆皇帝震惊不已?

嘉庆召见河南一七品县令,得知其父亲名字后,嘉庆大喜:官升六级

《清史稿》中记载,谢振定,湖南湘乡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四年后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末年,大贪官和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地位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的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大部分都对和珅卑躬屈膝。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仗着和珅在乾隆面前受宠,他府上的奴才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一个奴才经常驾着豪华的马车在闹市狂奔,巡城官员见上面挂着和府的标志,无人敢管。

有一次,正赶上谢振定巡查,立刻叫人拦下了马车,面对和府奴才的叫嚣,谢振定并没有因为是和珅府上的车就退缩。他下令将赶车人关进监狱,将作案工具马车在衙门前烧毁。此事一出,京城震惊,世称烧车御史。

嘉庆召见河南一七品县令,得知其父亲名字后,嘉庆大喜:官升六级

嘉庆皇帝做皇子和儿皇帝时,早就恨和珅入骨,听说有大臣敢与他对着干,嘉庆很是钦佩谢振定。这次听说他的儿子为官清廉,治理地方政绩卓著,非常高兴,立刻下旨提拔谢兴晓做了成都知府。谢兴晓一下官升三级,从七品知县坐到了四品知府。

湘乡谢侍御振定方巡城,遇焉,ㄏ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称烧车御史。后二十余年侍御子兴峣,以固始县令膺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特旨擢成都知府。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代名人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