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設計要避免與人為敵

如果大街上那些盲道,從設計之初直至竣工驗收,都請視力殘障者參與,盲道就不會只成為健全人“看”的道,而是盲人腳下放心“走”的路。

城市規劃設計要避免與人為敵

--------------------------------------------------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李迪華教授近日做客《一席》,演說的題目頗為吸引眼球:“與人為敵”的人居環境。這個話題的中心思想,其實都是老生常談。城市裡,那些“敵人”總在最不經意時出現,有時甚至讓人寸步難行,而置身其間的我們,可能早已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了。

網民也在同步思考:為什麼我們的人居環境缺乏對細節的考慮?

《解放日報》前不久報道,在上海繁華的街頭和商圈,往來的大都是行色匆匆、步履輕快的男女,卻鮮有坐著輪椅的老人和殘疾人。盲道被隨意佔用的現象同樣屢見不鮮。爬樓機、無障礙廁所等其他無障礙設施的設計佈局,亦沒有充分考慮實際使用需求,以至於落入形同虛設的境地。

顯然,這是城市規劃設計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可以說,無障礙設施的供給水平及使用便利度,是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用戶的體驗如何,就是規劃設計成敗的關鍵。比如,商圈的體驗應該是多元的,不僅在店面裡、櫃檯上,更在這個商圈的裡裡外外,包括馬路上的盲道、商場裡的廁所、樓梯邊的爬樓機……

面向特定人群,尤其是弱勢人群(殘疾群體、老年群體)的公益設施,更需要“用戶檢驗”的程序。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有一間盲人體驗館,又稱“小黑屋”,進館體驗之前,是一段五六米長的盲道。一次筆者在那裡參觀,講解人員幽默地說了一句:這才是正宗的盲道。有不正宗的盲道嗎?一語驚醒目明人。講解人員解釋說,大街上那些盲道,不是給盲人走的,而是給健全的人看的,是給文明城市檢查的人看的。好多都是不連續盲道、不規範盲道甚至斷頭盲道。

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成為熱詞,它是互聯網思維的關鍵詞,指用戶對某個產品的視覺和易用性的主觀感受,通俗說法就是“這個東西好不好用,用起來方不方便”。其實,對某些特定對象的產品或服務而言,僅僅“用戶體驗”還不夠,用戶體驗更多強調的是換位思考,而好多體驗不是簡單換位就能感受、認知到位的,需要用戶親自檢驗。如果大街上那些盲道,從設計之初直至竣工驗收,都請視力殘障者參與,盲道就不會只成為健全人“看”的道,而是盲人腳下放心“走”的路。

“用戶檢驗”應當滲透到城市建設的邊邊角角,避免那些“與人為敵”的奇葩設計在人們最不經意的地方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