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一部《隋唐英雄》系列電視連續劇,描繪了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刻畫了李世民、秦瓊、程咬金、羅成、李元霸、單雄信等一群英雄好漢的光輝形象。其中,李世民的表現尤為突出。

在真實歷史裡,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怎麼樣?這樣吧,我先來說說別人對他的評價。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這是宋朝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的評價。

“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這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對李世民的評價。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李世民的評價。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這是毛澤東對李世民的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

這是著名近代史學家呂思勉在《中國通史》裡的評價。

就連萬里之遙的印度國王戒日王也聽說過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不無神往地說:“嘗聞摩訶至那國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鑑,長而神武。……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濟含識,平定海內,風教遐被,德澤遠洽,殊方異域,慕化稱臣。”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再看實際戰例。

從617年隨父親李淵從太原起兵,到645年親自率領大軍遠征高句麗,28年間李世民身經百戰,屢戰屢勝。

我們挑幾個比較重大的戰役來說。

在做皇帝之前,一敗薛仁杲,二敗宋金剛、劉武周,三敗王世充、竇建德,四敗劉黑闥。特別是虎牢關一役,一舉擊破王世充和竇建德兩支勁旅,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居功至偉。

在做皇帝之後,滅東突厥、破吐谷渾、伐高昌,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天可汗”的威名,遠播西域各國。可以說,沒有李世民的努力,中國現在的疆土恐怕得縮水一半。晚年御駕親征高句麗一役,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當高句麗氣候轉冷時,又能果斷撤軍,避免了隋煬帝的悲劇,表現出一個高明軍事家的應變能力。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那麼,李世民戎馬倥傯28年,到底有沒有打過敗仗?

答案是:有且只有一次。

這次敗仗並非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征伐高句麗一役。征伐高句麗,儘管不是一次完美的勝仗,但仍然不是敗仗。一是李世民大軍是在殲滅了高句麗主力部隊之後,主動撤退,而非被高句麗軍隊擊敗;二是李世民付出2000餘人傷亡的代價,殺死高句麗軍隊4萬人,俘虜7萬人,戰損比之高,令人咋舌。

李世民唯一一次被擊敗的戰例發生在618年。

這一年5月,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創建了大唐王朝。這引起了一個人的不滿。此人叫薛舉。

薛舉也是一條從隋末亂世殺出的梟雄。他是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新唐書》形容他“容貌魁岸,武敢善射”。同時,薛舉慷慨仗義,喜歡結交邊地豪傑,在邊境地區赫赫有名。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617年,陝西發生饑荒,盜賊蜂擁而起,亂成一片。金城縣令郝瑗招募了幾千人,讓校尉薛舉率部前去平定盜賊。薛舉卻趁機起兵,劫持了郝瑗,囚禁了金城官員,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薛舉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索性趁熱打鐵,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隋朝將領皇甫綰見勢不妙,率1萬軍隊前來征伐,被薛舉打得落花流水。隨後,薛舉的勢力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短短几個月間,薛舉就佔領了陝西全境,擁兵13萬。

617年7月,薛舉在蘭州稱帝,建立了西秦政權。

李淵在長安稱帝,讓薛舉很是不爽。畢竟,“一山不容二虎”,陝甘之地怎麼出現兩個皇帝呢?於是,薛舉派兵劫掠岐州、豳州,對年輕的唐朝政權進行騷擾。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李淵派李世民出征,駐守於高墌城(今陝西長武縣)。

這其實不是李世民與薛舉第一次交手。617年12月,李世民聯合涼州軍閥李軌,對薛舉進行夾擊,打敗了薛舉的兒子薛仁杲,斬首數千。驚恐不安的薛舉一度產生棄城逃跑的念頭,甚至還問部下“有沒有投降的天子”。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薛舉見李世民再次領兵前來,便傾巢而出,率領20萬大軍直逼高墌,志在必得。李世民見薛舉來勢兇猛,硬碰硬一定會吃虧,便堅守不出,“命深溝堅壁,以老其師”。在李世民看來,薛舉兵多將廣,實力雄厚,但此次攻打高墌,並沒攜帶很多糧草。20萬大軍,很容易就能將攜帶的糧草吃光。到時候必定不戰自退;如果不退?哈哈哈……

李世民打得一手好算盤,薛舉也不是傻子。他見李世民稱病不出,就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你不出來決戰,我就挑逗你呀。於是,薛舉天天派人到高墌城下挑釁,使勁辦法激怒唐軍,引誘他們出城。

唐朝李世民一生英勇無敵卻不幸慘敗於此人

按照《舊唐書》的說法,李世民的部將劉文靜與殷開山沒能經手薛舉的引誘,擅自出戰,結果遭到薛舉襲擊,一敗塗地。唐朝軍隊死者達十分之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也被俘虜。李世民一看,敗局已定,被迫撤退,垂頭喪氣地返回長安。

《舊唐書》對此戰的記錄語焉不詳,一筆帶過,“秦王與薛舉大戰於涇州,我師敗績。”

無論如何,李世民這次征伐薛舉,是吃了敗仗的。戰後,為了羞辱唐朝,薛舉“收唐兵死者為京觀”,就是把在戰鬥中死亡的唐朝士兵屍體堆成一座山。

接下來,郝瑗建議薛舉一鼓作氣,直取長安。薛舉同意了。可是,大軍即將出徵之際,薛舉生了病,不久便去世。征伐長安的計劃就此終止。否則的話,以薛舉的實力,如果大軍真能成行,長安將危在旦夕,歷史或將重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