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風情—代縣傳世的四合院民居,一點不輸蘇州園林的建築群

雁門關下的山西代縣,明清兩代、民國初年,文武精英人才輩出,旱埠碼頭商業鼎盛,受域內城防、官署、廟宇建築和走南闖北閱歷的影響,代縣人喜房舍、好營造,積澱成不散的民風。四合院民居、屋簷、斗拱、照壁吻獸、礎石、石鼓、門窗,構思奇特、造型逼真、雕刻精細,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代州風情—代縣傳世的四合院民居,一點不輸蘇州園林的建築群

坐北朝南、奇數為主

四合式院落,一般坐北朝南,由正房、耳房、廂房、倒座房、影壁、院門組成。

院內坐北的建築為主房,以三、五、七間為主。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數”之說,民間的一種數字崇拜,認為奇數為陽、為吉。主房兩側配耳房,耳房進深、高度偏小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隻耳朵,一般各一間或兩間。東西兩邊的建築叫配房,配房為配套建築。與主房相對的為倒座房。佔據倒座房左側一間或者半間建大門,右側建廁所。大門也叫門樓,是一戶人家貧富的象徵。以代縣東南街建於一九三零年的周玳官邸門樓為例,門頭虎頭形狀,牆體四米寬,底部為米高石雕:上部左右一對馬頭,磨製磚雕棋琴竹蘭圖案。門外一對抱鼓石,底部雕有獅子,兩側雕有松鶴仙翁。進門迎面緊貼東房山牆建照壁。代縣照壁有石雕的、琉璃制的也有磚雕的。照壁中間有寓意吉祥的雕刻圖案或者“福”祿″壽”喜”等字,工藝甚為精湛。例建於清代的代縣峨口鎮正下社村柳家宅院影壁,坐北向南,通高四點六米,石砌束腰彌座,基寬五米、厚零點八八米、高零點八米。壁身磚砌,前簷雕有椽飛、斗拱和花草。

代州風情—代縣傳世的四合院民居,一點不輸蘇州園林的建築群

前低後高、步步高昇

代縣民居有一進、二進、三進、四進縱深式院落,也有橫向延伸的並列式院落

縱深式一進院落是四合院的最基本形式。二進院落是講前院正房居中一間為“過庭”,穿堂直入後院。平時關閉,出入走前院正房兩旁夾道。每遇婚喪大事,即可打開活動門板“過庭”。三進院落的中院稱二腰園中院無南房,前院無正房,中開牌坊式儀門四進院落一般是在三進院落後面加一排後罩房。

並列式院落有一主一次兩個平行院落,也有一組或者多組並列的院落群。例如一九零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駕臨過的陽明堡鎮的賈家大院就是由六座相連的四進院落組成。計有正房十八棟、廂房五十四棟、過廳一間。院落中配有過廳、看花廳、八角樓、六角亭、水閣涼亭、假山、繡樓、花園。

四合院總體以前低後高為主,暗寓步步升高

代州風情—代縣傳世的四合院民居,一點不輸蘇州園林的建築群

木製構造、灰磚青瓦

房屋的核心和靈魂是其內部的木製構造,柁、柱、檁、椽等主要構件,通過卯榫釘連接成一個牢固的整體,力與力的咬合、交撐為一座宏大的建築挺立起一副穩固的支架柁就是房梁,上房梁,親朋好友都要上禮祝賀。這天,主家要貼對聯、放大炮、擺酒席。不管是主房、配房、門樓、照壁,都要壘磚扣瓦。代縣是灰磚青瓦。青磚用白灰勾縫,清水牆面。以青色筒瓦和板瓦布頂,先上板瓦,後扣筒瓦,逐壟佈設,天衣無縫。

房屋前後簷有板瓦滴水,滴水上有貓頭瓦當。扣最後一塊瓦,叫合龍口,“龍口”裡要放置吉祥物,一般是扣壓一枚制錢。合龍口時要焚香、燒紙、放炮。雙坡瓦房是代縣民房建築的典型代表,瓦房有起脊和馬鞍形兩種。起脊,有正脊及四條垂脊共五條,正脊由荷花等圖案的花磚砌就,兩邊有龍吻,也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蹲坐著五個瑞獸。統稱五脊六獸”。馬鞍形,也叫“捲棚”頂,兩棚相交處不做正脊,由瓦壟直接捲過屋面形成弧形的曲面捲棚頂,屋面前坡與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頗具曲線的陰柔美。

木結構、磚面、瓦頂,像穿了盔甲的武土,房屋可以幾百年屹立不倒。結構、磚瓦之外,門窗也是房屋建設的重要部分。門窗主要是木雕,圖案以精細、吉祥、考究為上。內容有三子在朝、官上加官、松鶴延年、孔雀牡丹、一路連升、白頭富貴、四喜臨門、錦上添花等。門窗通體連在一起,糊上白色的毛頭紙,寬大敞亮,展現戶牖之美。

代縣建築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牆上的壁畫和樑上的彩繪。普通人家,也要也要繪製炕圍畫。戲文人物、山水景觀、珍禽瑞獸、龍鳳麒麟、草木花卉、寓意紋飾,是壁畫、彩繪的主要內容。房屋建完,壘院牆,磚鋪地。

代州風情—代縣傳世的四合院民居,一點不輸蘇州園林的建築群

師徒相帶、父子相傳

一座建築,凝聚了木匠、瓦匠、石匠、畫匠、石雕匠、木雕匠、磚雕匠、油漆匠共同的勞動。當今代縣匠人承接歷史,掌握古技藝師徒相帶,父子相傳,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新建了一批批中式建築。有人估算,代縣三千匠人,每年可創兩個億的收入。他們中的優秀者,近代有楊映福、楊映祿、楊映壽兄弟。當代有傳人楊貴庭、楊二愣、楊美恩、楊俊武兄弟子侄,人稱“楊氏木工”。“楊氏木工”不僅承擔了大同代王府,代縣雁門關、白人巖等處城牆樓閣庭院的建設,還先後承擔了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家祠堂、趙杲觀、代州文廟的落架修復。但也應該看到,代縣古民居因為戰爭和年久失修,也有的是拆舊建新,大多散失坍塌了,有的或剩個門樓、一個照壁,或者幾間屋子、一處牆壁。儘管如此,這些古建還在流失。有錢的外地人,買下代縣整座街門、照壁、整座房院,甚至民居上的磚雕、木雕、石雕,分拆運走這是讓人痛心的事情。

代縣當務之急真的該做數字化複製,把這些祖傳下來的瑰寶以文件的形式保留下來,待到時機重新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