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英國封建制度的發展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1)早期歷史

①日耳曼人的遷徙:七國時代(撒克遜人主導三個,盎格魯人主導三個,朱特人主導一個) 

②879年《威德摩爾和約》:規定了英丹分治的界線。 

③初步的封建化進程:墓葬的形態和規模出現分化、《盎格魯·撒克遜法典》對人的等級劃分的規定。

(2)王權的強化

諾曼人的征服(征服者威廉是諾曼底公爵)與不列顛的統一。 

(3)威廉一世在位時(1066-1087)的舉措

①1086年“索爾茲伯裡盟誓”:各級封建主無論大小都必須向他本人行臣服禮。 

②《末日審判書》(土地賦役調查簿):為掌握全國的土地、財產和收入狀況,為徵收賦稅提供依據,確保王室收入。

③禁止建立私人軍隊和城堡,禁止私戰。

④軍役佔有制:騎士對土地有佔有權、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⑤建立“御前會議”:掌握行政機構實權的為少數大領主和國王的近臣。 

⑥把大量土地和農奴分授給教會,不許教會依託教皇而脫離國王。 

(4)亨利一世時(1100-1135)的舉措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①頒佈《特權令》(對人民私有財產的保護),緩和對威廉二世苛政的不滿。 

②國王讓給教皇以授指環和權杖的授職權力,但主教在行授職儀式後必須向國王行臣服禮,而選擇主教職務的權力仍留在國王手中。

③完善了中央機構——樞密院和度支部,王室法庭司法權限擴大到地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強,經常監督地方的行政和財政權。

(5)亨利一世死後王室內訌,直至1154年亨利一世外孫安茹伯爵即位,是為亨利二世,開創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中世紀英格蘭最強大的王朝)統治。金雀花王朝疆土廣闊,領土包括英格蘭、曼恩、布列塔尼、諾曼底、安茹等。 

①司法改革

A)廢除亨利一世的《亨利法律精華》,提高王家法院的管轄權,全國只流行王室法院頒佈的法律(《普通法》的起源),王室巡回法庭正規化和經常化。 

B)以誓證法代替“神命裁判法”,即由每百戶12人組成陪審團,宣誓後提供證詞,確定被告是否有罪。 

②軍事改革

A)縮短封臣為國王服役期限,允許繳納“盾牌錢”代替服役四十天,國王拿這些錢僱傭長期服役的騎士,擁有了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

B)民軍制:每個自由人必須按照財產和收入狀況置備相應武裝,必要時為國王服役出征。

法國封建制度的發展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1)查理帝國解體後法國的政治形勢:分裂——統一。

①分裂的格局:法蘭西島(國王領地,國王領地和實力並不比一些大封建主更大更強)、公國、伯國。

②走向統一的歷史基礎:商品經濟、城市與非封閉傾向;市民與國王的聯合。 

(2)987年,加洛林王朝路易五世死,法國開始卡佩王朝(987-1328)的統治。 

(3)腓力二世(1180-1223年)加強王權的措施

①擴大領地:向西分化金雀花王朝將法蘭西島以西的諾曼底、曼恩、安茹、普瓦圖和布列塔尼收歸王室;向北奪取弗蘭德爾;向南奪取圖盧茲。 

②建立常設機構:國王參政院(政治)、高等法院(司法)、地方委派由國王直接任免的大法官管理。(集權統治逐步建立) 

(4)路易九世(1226-1270)時的改革

①司法:王室法庭為最高法庭,一切重大案件只能由王室法庭審理(改革中心:擴大王權,削弱地方封建主的權力)

②行政:加強中央證券機構,委派地方官處理地方事務,並派巡按使監督地方權力施行。

③軍事:廢除封建服役騎兵制,改用募兵制,國王有訓練有素的常備軍。 

④貨幣:統一幣制,禁止領地內封建主鑄幣,國王的金幣在全國流通。

(5)腓力四世(1285-1314)時法國王權發展到議會君主制階段,其舉措為

①與香檳伯國和那瓦爾王國繼承人聯姻、兼併佛蘭德爾;

②非常手段剝奪猶太人、倫巴德人財產、取締聖殿騎士團,同時禁止奢華; 

③與教會的矛盾和鬥爭:

A)腓力四世聯合羅馬貴族共同對付教會,教會威信喪失,法國大主教當選為教皇(克勒芒五世),新教皇不去羅馬而在阿維農建立教廷(“阿維農之囚”);

B)號召全民反對教皇:1302年召開三級會議,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市民參與政治。

注:法國三級會議從三個方面有別於英國議會:權力範圍(立法、徵稅);召開的時限;會議程序的規定。國王利用個等級之間的矛盾從中加以控制。 (6)法國封建制度的三個等級:僧侶、貴族、第三等級

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英法兩國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的戰爭。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1)起因

①英法在法國領地的爭奪;

②爭奪工商業發達的富庶的佛蘭德爾;

③卡佩王朝的繼承權:查理四世死後絕嗣,卡佩王朝王位轉移到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之手,腓力四世外孫英王愛德華三世要求繼承王位,遭貴族拒絕。 

(2)第一階段(1337-1360)

①重要戰役:

A)1337年:法王宣佈收回加斯科尼領地,英王愛德華三世向弗蘭德爾進攻。 

B)1340年:法王組織艦隊進攻,未出海便被英軍擊敗,英王佔弗蘭德爾,稱“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王”。

C)1346年:克雷西戰役,法軍大敗。1348年黑死病肆虐歐洲,雙方停戰十年。 

D)1356年:法王約翰二世在Poitier被王太子愛德華擊敗,法王被俘虜。 

E)1358年:法國內部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起義。 

②1360年《佈雷蒂尼條約》:英王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英王在法國的領土向東、北擴展。

(2)第二階段(1369-1400)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①過程: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誘敵深入,以突襲和游擊戰術在多長戰役中大敗英軍,1372年法國艦隊重新控制海峽。

②結果:到1380年,法軍收復大部分失地,英法簽署停戰協議,英國僅保留五個海港及其周圍地區。法國封建貴族分為奧爾良和勃艮第兩大集團,相互爭鬥。 

(3)第三階段(1415-1429)

①奧爾良和勃艮第兩派內訌,農民也起義反抗,1415年英國與勃艮第公爵結盟大舉攻佔法國北部。查理六世無力抵抗,與1420年與英國簽訂《特魯瓦條約》。 

②《特魯瓦條約》:查理六世有生之年繼續在位;承認英王亨利五世為合法繼承人;亨利五世娶法王之女凱瑟琳為妻。

③1422年,英國新王亨利六世被宣佈兼領法國國王(北部),法國王太子也再布爾日(南部)即位,稱查理七世,南北兩個法國對峙,爭奪王位鬥爭加劇

④1428年,英軍圍攻奧爾良,保護奧爾良成為關係法國命運的決戰。法國人民愛國熱情高漲,自動起來支援軍隊、抗擊敵人,英法戰爭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

(4)第四階段(1429-1453)

①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和剝削,各方紛紛反抗。最著名的如聖女貞德1429-1430年率領法軍艱苦奮戰,大敗英軍(1431年貞德被宗教法庭處以火刑)。 

②英國失敗已成定局,勃艮第解除與英國同盟,英國國內封建貴族之間的內訌也日趨激烈,1453年戰爭停止,法軍收復除加萊港之外的全部失地。 

(5)主要人物

①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322-1328在位)——卡佩王朝 

②英王愛德華三世(1312-1377在世,1327-1377在位)

③腓力六世(1328-1350在位)——瓦盧瓦王朝 ④聖女貞德(1412-1431在世) 

英法近代民族國家的初步形成

極簡歐洲中世紀史——英法封建社會簡介(百年戰爭)

(1)領土的統一

①英國:英法戰爭失敗後,蘭加斯特(北方)和約克(南方)兩個皇族爆發紅白玫瑰戰爭,1485年蘭加斯特的遠支都鐸家族取得勝利,建立其君主專制統治。 

②法國:路易十一時期(1461-1483)開始形成以巴黎為中心的國內市場,他也開始消滅封建割據,查理八世合併了最後一塊獨立領地,法國統一最後完成。 

(2)人民自發的起義喚起民族意識,人民逐漸形成共同的文化

(3)幾個重要人物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