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文/格瓦拉同志

唐朝有一个官职非常特殊,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登上帝位,此外再无第二人。这个无比神奇、特殊的官职,便是唐高祖专为次子李世民“量身定制”的官号-天策上将。那么,这个“天策上将”到底有多特殊?

天策上将,按照字面意思,可理解为上天策命的将军。但也有人指出,“天策”即天策星,是商王武丁时期的大贤臣傅说死后升天所化,所以又称“傅说星”。天策星是一颗吉星,如果天策星明亮,那么代表帝王的基业就会兴盛,此时会有贤明的大臣来辅佐他(“傅说星光明,王命兴,辅佐出。”见《开元占经》)。

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天策上将系唐高祖专为李世民创设的官号

但不管“天策”的本意是上述哪种,唯一可确定的是,这是个听上去很牛、很高大上的官号。那么,李渊为儿子特设这个官号的初衷是什么?“天策上将”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一切还要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后的功勋说起。

按照正史的说法,唐朝的创建其实并非李渊的功劳,而全是李世民的功绩,属于老子沾儿子的光,其实这些说法全属荒诞不经,全系被李世民“阉割”、歪曲史料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在唐朝创立、稳固和扩张过程中,的确立下旷世奇功。

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在唐朝创建过程中,李世民居功至伟

从太原起兵到攻略关中,再到削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群雄,若没有李世民的披坚执锐、攻伐征讨,唐朝不会这么快就建立,并迅速地统一全国。换句话说,李世民的确是唐朝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李世民为了帝国如此的拼命,心中肯定是有所图,他的老子李渊也心知肚明。然而就身份而论,李世民只是嫡次子,按照宗法礼仪,在大哥李建成健在的情况下,是没有权利觊觎太子之位的,更何况李建成的能力并不比弟弟逊色多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为了奖赏李世民的功绩,在不能让他做太子的情况下,便只有不断地加官进爵一条道可走。

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唐高祖为笼络李世民,专门为他创设“天策上将”的官号

所以等到了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连续击灭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后,李渊此时尴尬地发现,已经再没有官号可以加在儿子的身上。原来此时的李世民身为秦王、太尉兼尚书令,无论是爵位、勋位,还是官位职权,全都是最高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便创造性地为李世民设置“天策上将”这个官号,意在奖赏他的功劳。

“天策上将”专为李世民所设,掌管军国征讨重事,实际上就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见《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天策上将下设置长史、司马、主簿等众多属官,可自行征辟人才,俨然就是相对独立的“小朝廷”。此时的李世民早蓄不臣之心,为了和李建成争夺储位,便将房玄龄、杜如晦、李勣、尉迟敬德等一干人才悉数召入府中,一方面弱化太子党的势力,一方面则加紧谋划夺权。

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获得储君之位

随着天策府的人才越聚越多,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太子李建成所感到的威胁自然越来越大,双方积怨日深,最终便导致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的结果。李世民在变故中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又在事后杀光二人所有的儿子,并逼迫老爹李渊封他做太子,不久后便黄袍加身。就这样,踩着兄弟子侄的鲜血,李世民登基做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即唐太宗。

李世民当上太子后,天策上将的称号便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便在武德九年废除这个官号(“其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及天策上将,太宗在藩为之。及升储,并省之。”引文同上),此后直到唐末,再没有设置。所以有唐三百年间,只有李世民一个人担任过天策上将,并借此登上皇位,可谓唐朝最特殊的官职。

唐朝最特殊的官职,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当上皇帝

李世民登基前,便已经废除“天策上将”的官号

五代及时期,“天策上将”的官号再次出现,中原王朝将此官号陆续赠给割据湖南的大军阀、楚王马殷父子四人,以示笼络羁縻。不过以马氏父子的微末功绩,根本配不上称“天策上将”。北宋初年,太宗长子赵元佐、八子赵元俨也曾获得此官号,但此时的“天策上将”以完全沦为高级勋官,没有任何实权。赵元俨之后,便再无人担任过“天策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