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這是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最新一期的《奇葩大會》中說的一句話。

這令很多觀眾感到不解,因為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聽話」是不折不扣的褒義詞,是父母誇獎孩子時最常使用的詞語。什麼時候誇孩子「聽話」,要求孩子「聽話」也成了一種錯誤了?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太聽話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見

除了那種天生就比較文靜乖巧的孩子外,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有些調皮,尤其是男孩子,有著旺盛的精力,每天上躥下跳,三天兩頭惹禍,你讓他往東偏往西,越說不可以他越是想嘗試……

遇見這樣的孩子,大人們通常會教育他們:“你就不能聽話點嗎,這樣做才對!”當孩子再次違背了大人們的意願,挑戰“權威”時,大人就會火冒三丈,軟硬兼施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主張,接受大人的意志。

孩子為了免遭打罵,就會漸漸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轉而聽從大人的意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使遭遇不公和侵犯,也會不自覺的讓步隱忍,連說“不”的勇氣也沒有。

除了過度打壓自我意識,過度保護也是罪魁禍首。家長為了讓心愛的寶貝少“摔跟頭”,就把孩子放在防護罩裡,什麼寒潮風雷霹靂通通被阻擋,遇到困難也全部由家長出面解決,時間一長,孩子就習慣了,再遇到問題根本都懶得想,更別提有主見了。

小到穿什麼衣服、吃幾塊麵包、睡幾個小時;大到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找什麼樣的伴侶,通通由家長幫忙決定。

如此缺乏主見,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孩子,真的是家長們所希望看到的嗎?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太聽話的孩子,往往不夠真實和自信

知乎上有一位抑鬱症患者是這樣描述「聽話」的:

到底什麼是聽話呢?

當妹妹搶走了我心愛的零食和玩具時,我必須裝作大方的樣子;

當我被弟弟妹妹們欺負、頂撞,甚至拉扯的時候,我不能反抗;

當大人們在無意識地說出我小時候的糗事時,我還得笑臉相迎;

當父母工作回家後因太過勞累,而對我發脾氣時,我不可以頂撞;

當同學們說我壞話的時候,我應該虛心接受,畢竟那是我的不足。

……

「聽話」的孩子們做任何事的前提,都是以別人希望他們做的為標準,至於自己?他們可能從不考慮。哪怕明確自己的內心與別人不同,他們也會壓制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慾望,努力做出乖巧的模樣討好別人。

遺憾的是,在別人眼中,他們不過是一個不懂拒絕別人、假惺惺的“爛好人”。

是的,哪怕他們做出了那麼大的犧牲,也完全沒有那些敢於拒絕爭取、放肆說笑的少男少女們更受歡迎。因為要做一個聽話的人,就要努力壓制真實的自己,而一個不夠真實的人,未免缺了一點個性、生機和魅力。

同時,太聽話的孩子們也往往不夠自信。因為他們從未在內心確認過自己的價值,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討好別人,優劣對錯自然掌握在別人的判筆下。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太聽話的孩子,往往都與幸福無緣

中學時班裡有個女同學長得特別漂亮,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女神。

女神特別乖巧懂事,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察言觀色,變著法兒地討好別人。給講課時聲音嘶啞的老師帶金嗓子喉寶,給熱汗直流的同桌扇風,幫個子矮小的女同學擦黑板……

女神的成績很好,但家人卻讓她退學打工,好賺錢供家裡的弟弟上大學。當時班主任特別生氣,親自登門討伐她父母,說他們重男輕女,不配為人父母,把她爸媽諷刺的毫無還口之力,可女神卻出面維護:“老師,是我自己不願上學的,跟我爸媽沒關係。”

可是,班上誰不知道女神有多想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班主任那一腔要為她出頭的熱血,就這樣被她放了氣,以後,她果然再也沒上過一天學。

我再見到她的時候,已經是大二那年的暑假,我和高中同學在街上閒逛,看見她在一家大排檔的門前收拾桌子,臉色蠟黃,雙手粗糙,汗流浹背,一頭烏黑的秀髮變得枯黃,用一根舊皮套鬆鬆垮垮的紮起……和我記憶中的她相去甚遠。

同學在我耳邊輕輕低語:你知道嗎,聽說她前年就結婚了,對方是一個快30歲的男人,顏值能力人品樣樣不行,就因為願意出點彩禮,她媽就鬧著把她嫁了過去,她也不知道反抗,那男人對她好像不太好,有一次我在公交上看見她一個人悄悄的哭……

我突然想到《甄嬛傳》當中的一個片段,一向端莊懂事的沈眉莊喝醉酒以後反反覆覆說著一句話:“整天清醒剋制又有什麼用?我就不能醉一回嗎?

神情落寞,和同學口中的女神一樣。

我突然感覺一陣心酸,拉著同學悄悄離去。

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為人著想固然是一件好事,可這不應該以犧牲自己為前提。因為一個人如果總是為了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那他的內心一定是壓抑痛苦的。

當然,那些正確的具有借鑑性的話還是要聽的,只是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想和見解,敢吸取也敢摒棄,敢欣賞也敢質疑,敢追求也敢拒絕,敢放肆的哭也敢大聲的笑。

說到底,所謂「聽話」,就是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聽自己內心的話。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