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2017年,汽车小行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我们基于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特此分析了这个行业的人才画像。

64.47%汽车人才集中在华东和华北;上海和广州平均薪酬较高;汽车行业人才以青壮年为主,学历本科为主,工作年限分布较为均衡,绝大多数数人才年薪不超过20万。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新能源汽车行业

从产业供应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所关注的人才,除了在对标的新能源车企外,还可能分布在传统车企、车辆控制系统类企业、零部件类企业、汽车设计/研究院类型企业以及动力电池等上游企业中。从职位类别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所关注的人才主要可分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人才、与传统汽车制造可通用的技术人才、职能通用类人才等。为了更精准的分析人才画像,本报告将从产业供应链角度和职位类别两大角度分别进行人才分析,便于企业在招聘时更好定位人才,也为汽车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汽车制造产业链中,新能源整车企业人才独树一帜。

从汽车制造的整个产业来看,产业链中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人才相关的企业类型,主要有所有整车类、控制系统类、零部件类、设计/研究院类,其中为了更加清晰的分析新能源汽车人才,本报告在所有整车类企业中,提取出新能源整车类企业人才,与其他类型企业人才进行横纵对比分析。

人才区域分布:华东人才类别最丰富,人才聚集度最高,新能源整车企业人才在华南领跑。

从人才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华东区域聚集了最为丰富的汽车产业类人才,尤其以控制系统、零部件、设计/研究院类人才最为显著,而整车企业类人才,除了华东的人才聚集地之外,华北也聚集了近四分之一的人才。

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人才分布,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人才分布略有不同,华南成为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与华东地区共同拥揽了近68%的优质人才,华东则落后于所有整车企业的人才分布,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人才只拥有13%左右。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行业人才画像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人才城市分布TOP10及对应薪资均值:上海和北京仍是人才聚集要地。

车企人才城市分布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根据本报告中不同主营业务类型企业人才分布情况,对应年薪均值状态,可预测在薪资因素影响下的人才流动方向,并为企业人才挖掘及薪资方向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人才分析,可以看出:

整车类企业人才城市分布较为均衡,北京、上海领跑全国,但上海平均薪资较北京有较高提升,广州的薪资水平也高于排名靠前的重庆和保定,未来整车企业内的人才,可能会像上海、广州等地流动,但整体人才分布与流动与地方建厂政策相关,所以薪资仅作为其中一种参考因素。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相较之下,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人才城市分布更为集中,深圳作为更加年轻和前沿的一线城市,聚集了1/3左右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内的中高端人才,但薪资水平却低于上海、北京等地,对于该城市的人才保留增加了更多挑战。预计上海和北京将会吸引更多新能源人才,而传统整车企业集中的长春沈阳等东北地区,并没有进入新能源整车企业人才的TOP10城市内,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长沙、宁波、成都、杭州等城市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较传统车企更多的发力,成为了人才聚集TOP10城市。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控制系统类、零部件类企业人才均集中在上海和苏州,均占各类总人才的35%左右,其余人才较均匀的分布在北京、无锡、宁波、长春、广州、南京、深圳等地,而设计/研究院类企业的人才,则主要分布在宁波和北京。三类企业的人才城市分布TOP10差别不大,设计/研究院类人才的薪资则平均低于另外几类企业,未来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时,从此类企业中招聘将会具有一定的薪资优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整合来看,人才集中分布的TOP10城市中,全国均有分布,但上海和北京仍是人才聚集要地,且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薪资,对重庆、保定、长春等地的人才吸引有一定的优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人才画像素描:不同类型企业的人才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性别分布皆不太相同。

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不尽相同,本报告试图通过对人才进行画像素描研究,从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平均年薪等维度进行刻画,对比研究不同类型企业人才特点。

A. 年龄分布占比:

从下图可以看出,新能源整车类企业人才更加年轻化,60%以上为20-30岁人才,控制系统类企业人才是所有类型中人才最“高龄”的领域,30-35岁人才占据最大比重。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B、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学历分布:

整体人才的学历分布大多集中在本科学历,可以达到63.55%,硕士和大专学历人数相近,分别占比15.68%和17.72%,但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制造对硕士学历人才更为渴求,分别是20.19%和17.59%,而职能通用类人才硕士占比仅为9.59%。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C、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工龄分布:

整体人才的工龄分布在5-8年,占比25.61 %。新能源汽车作为相对较新的领域,所属人才工龄与另外两类相比,明显偏小,以在3-8年为主,占比50.75%,10年以上工龄的占比则不到20%;传统汽车制造类则居中,依然是5-8年工龄的人才占比最高,26.68%,3-5年和8-10年工龄占比相近,均为16%,10年以上工龄占近30%,而职能通用类人才工龄普遍偏大, 10年以占比47.4%,其次是5-8年的21.2%,3年以下仅占比6%。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D、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薪资分布

整体人才的薪资分布在20万以下,占比74.1 %,其中10万以下。新能源汽车作为相对较新的领域,所属人才工龄与另外两类相比,明显偏小,以在3-8年为主,占比92.12%,10年以上工龄的占比则不到20%;传统汽车制造类则居中,依然是5-8年工龄的人才占比最高,26.68%,3-5年和8-10年工龄占比相近,均为16%,10年以上工龄占近30%,而职能通用类人才工龄普遍偏大, 10年以占比47.4%,其次是5-8年的21.2%,3年以下仅占比6%。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E、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性别分布

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才以男性为主,占比91.62%,女性仅占8.38%;传统汽车制造的通用人才也是男多女少,男性占比87.97%,女性占比12.03%;而职能通用类人才男女比例均衡,男性占比57.16%,女性占比42.84%。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F、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职位分布

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才中约41.99%从事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大幅领先其他职位;传统汽车制造人才从事最多的职位是项目管理,占比19.06%,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紧随其后;而职能通用类人才从事最多的职位则是财务经理、采购管理和会计,三个职位共计占比近40%。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G、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专业分布

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才中约38.5%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大幅领先其他专业;传统汽车制造人才则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多,占比20.66%;而职能通用类人才从事最多的职位则是财务经理、采购管理和会计,所以其专业会计学占比最高,约18.66%。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H、不同类型职位人才的毕业院校分布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理工科院校成为汽车行业人才诞生的摇篮,分布相对均衡,其中武汉理工大学以1.5%的占比名列所有高校之首,成为培养人才最多的地方;而东北大学则以1.86%的占比成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最大的培养基地。未来,新能源行业的校园招聘可以着重在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汽车人才大数据报告:薪资20W+,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趋势

(点击可查看大图)

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策略建议

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招聘关键词:“跨界”

要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汽车制造全球“弯道超车”,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传统汽车制造人才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个差异的部分,是各企业人才招聘中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的部分。

那么,对于这部分人才,2018年招聘策略需要抓好一个关键词:跨界。企业做好“跨界”招人,需要跨好五大界限。

1、跨越行业界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IT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消费品、传统制造行业,“复合型”人才都是行业的新宠。 “复合型”人才,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型复合、技能型复合及行业型复合。技术型复合人才,主要指拥有两种或以上专业技术的人才,如大数据人才、AI人才,甚至是区块链人才等。技能型复合人才,主要指项目管理类人才,既需要了解甚至熟悉所管理项目的全流程专业技能,又需要拥有一定的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协调沟通等技能。行业型复合人才,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急需的主要人才。

新能源汽车企业想在迅速崛起的企业中突出重围,尤其需要在动力系统、轻量化、车载软件系统、车联网、智能驾驶、汽车金融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而这些方面的发展,则需要更多曾经在IT互联网行业做大数据、AI的人才,曾经在金融行业做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人才等。

2、跨越地域界限

汽车产业的地域发展,与各地的政策扶持和发展策略相关,因此在国内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地域分布较为明显。汽车行业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性比互联网等行业弱一些,但随着交通的便利性提升及不同年龄对地域选择的偏好变化等,汽车行业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性在逐渐提升。

根据往年人才调研情况,汽车产业人才在地域的选择上形成三大规律:就近选择、进军北上广、回乡返巢。

就近选择:由于汽车产业的集群特性,人才在跨城市跨区域流动时,就近选择相邻区域的比例更大,比如东北人才流入华南和西南的很少,较多会选择华北或华东地区。

进军北上广:对于行业工龄在5年以内的人才来说,从三四线城市流向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才更多一些,这些人才在职业地域选择时,受家庭影响因素的影响更少,且对薪资的期待、职业发展空间等关注度更高。

回乡返巢:由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政策支持,渐渐吸引更多的汽车产业入驻,最近这几年,从一二线城市流出,回乡返巢至三四线城市的人才越来越多。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招聘时,可重点吸引一二线城市中外地户籍人才。

3、跨越国家界限

随着各个车企的全球化战略的发展,汽车产业对于国际人才的渴求也愈加强烈。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下,美国一马当先,成为全球汽车创新先驱,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已走在海外人才招募的路上。全球车企及人才集中分布五大城市,底特律、旧金山、伯明翰、慕尼黑和斯图加特。

不同国家的汽车行业华人分布及人才求职偏好均有差异,招聘难点各不相同。

4、跨越年龄界限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行业成熟人才是主要发展支撑力量,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力量,并形成企业的完整团队梯队建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无论是已经拥有非常完备的团队梯队的车企,还是新鲜力量的新企业,都需要优质应届毕业生的加入,来为整个行业的弯道超车进行助力。

5、跨越渠道界限

全行业来看,大型企业招聘渠道较多,对各渠道的利用率比较充分。小微型企业对线上渠道的依赖较大。

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老牌车企集团采用的招聘渠道种类相对单一,招聘主要成为各分子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各自的人才压力,所以建议集团可为下属分子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渠道、招聘方式的平台,通过集采的方式实现招聘渠道最优配置,实现集团内部的人才资源最优整合。新兴车企的招聘需求主要体现为批量、紧急性,使用线上渠道和RPO渠道的方式较多,建议更多结合内推,同时形成定制化社会招聘方式,如单一类别职位的专场招聘会、定点地区的人才交流会等,结合招聘营销,缓解招聘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