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创业,他用80后的思维走到今天

40岁创业,他用80后的思维走到今天

我不做大家都会的事情,要做就做难以被复制或者一时半会学不了的事情。

——东方英才CEO林钢

40岁创业,他用80后的思维走到今天

文 | HRO情报局 Xiu

采访嘉宾 | 东方英才CEO林钢

但遇见林钢先生5分钟后,我就已经“变心”,如果变老后能成为林钢先生一样的人,也是件不错的事啊。

40岁创业,他用80后的思维走到今天

1

人力资源圈最老的创业“大爷”

人力资源圈内很多同行都叫他大爷,他自己调侃说是因为他岁数大行动力不够好(并! 没!有!!)。作为一名“骨灰级”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林钢32年前就已经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2002年决定创业时,他40岁,与两男一女组成了东方英才的“四人帮”。

那时,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刚刚起步,没有产业链,只有招聘和培训,林钢和他的团队募集了100万不到的资本就迫不及待开始新的征程。但团队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更没有品牌的积淀,唯一有的,是这个创业团队的激情和打硬仗的能力;林钢说,那种开支大于收入的日子每天都很煎熬,他一过就是3年。

2

创业路上突然的“分手”

2004年,林钢找到了一个契机,与南方卫星合作开展卫星远程培训。课程内容提供商来自国际知名的培训机构,那时候,实时远程授课的形式非常罕有,更别说是国际知名品牌课程。所以,林钢和团队凭借这次合作一炮走红,获得了“安徽金牌市场”的美誉。

2005年,正当林钢准备在培训领域内加大投入时,南方卫星突然宣布不再培训,这场突如其来的”分手“让林钢意识到:过去的他们没有代理商保护意识,过分依赖上游,一旦断水,给自身的市场和品牌带来的损失很大。以至于如今,仍有许多落地企业不愿意接受林钢团队在新业务上的输入,可谓是代价惨重。

3

创业就要坚持

在培训领域内的大起大落,让林钢开始思考,现有的团队涉足人力资源服务业到底有没有优势?

2005年之前,大家都是靠搞资源整合,搞定讲师、场地和宣传,就可以坐等收费。因为门槛低,所以竞争也激烈,奔着赚快钱来的同行也确实都大赚了一笔,却谁也不比谁长久。主要是因为大家一拥而上,没有自己的细分产品和讲师,这样的培训就像旅行社。

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团队与资源,林钢决定一条道走到底:培训要继续做,但得做细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这个坑就很有戏!明明是个大爷,却比年轻人还敢想!

但他的坚持有自己的依据:

1、自己的团队有资质;

2、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中国人才评价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固定的需求市场;

3、团队已经积累了一批各种细分专业的讲师团队。

除了已有的技术和服务,林钢还意识到,高质量的内容服务才是灵魂。

敲定了发展方向,林钢还把东方英才网的多种业务模式跟培训结合在一起,整合出一条“培训→测评→人事考试→职业转换”的完整流程,赋予培训人才更多频次的服务。

相比于以往同行利用单一产品进行培训的方式,这条全新的模式能够更高效地激活整个市场,对于同行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

创业与伙伴都是永远的

很多创业者都会说,最相得益彰的合作伙伴一定是性格互补的,我想,东方英才的总经理蒋磊就是这样的伙伴。作为计算机大拿、在美资企业拥有高薪职位的他,因为对人力资源行业的热爱,从林钢创业之初就始终坚持与他携手前行。

东方英才的网站、信息化、测评系统开发、新业务研究和开发都离不开蒋磊。林钢笑说:公司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但我仍感觉自己还在创业。很幸运有他,工作上我主外他主内,配合非常默契,他属学者型管理者,沟通都是及时性的,一般不开会。东方英才还有每年固定的务虚会——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只聊发展,不说过去。不仅是我们俩,公司的管理层都可以交流想法,相得益彰,互补得很好!

5

我要做无法被复制的事情

多年以来,东方英才不断调整发展模式,直至形成今天的传统业务+创新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东方英才核心发展产品,一是林钢在金融行业十几年的人才测评业务数据积累,二是互联网+就业(毕业邦)迅速积累的大量B端+C端用户。这两样产品具体有多重要?举个简单例子:东方英才用大量的测评数据分析出安徽几大金融企业几乎所有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毕业邦在商业模式设计上的独到渠道使我们的获客成本和日活量保持稳定。

同时,互联网时代是“打群架”的时代,传统企业更需要与互联网平台的有效链接,那么东方英才与点米科技、三茅网、伙伴联盟的充分合作,并首批拿下2号人事部的安徽省总代理,这些前瞻做法让东方英才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接下来,东方英才网还打算在大学生最后一公里技能培训上,启动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不做大家都会的事情,要做就做难以被复制或者一时半会学不了的事情”,说这话的林钢,语气可一点都不像个老者,完全就是个少年呐。

林钢说,他敬佩这样一群人,那些扎扎实实做实业的企业家;那些有战略思考和早人一步的布局者;那些以自身正能量去赋能的人。而林钢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40岁创业,他用80后的思维走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