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難有長長久久的愛情,自然也難有長長久久的“愛孩子”。

就像人難有持續的專注力,總要開小差一樣。

愛也是如此,情緒、壓力......都是阻擋愛的障礙物。

當然,更多的是,很多人並不會愛孩子。

01

湖南衛視最近新上了一檔節目,叫《少年說》。

旨在讓那些心裡有話的孩子上臺對自己的父母“喊話”,擁有一次平等交流的機會。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可能有人會奇怪,平等交流不是很簡單麼,哪裡用得著這樣做?

可事實是,平等交流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向來就幾乎不存在。

年紀在那裡,講道理,孩子講不過父母。

就算講過了,也有一句“我是為你好”等在後面。

更何況,有的父母“忙得”連好好坐下來聽孩子講話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或者說,長久以來的相處,讓雙方都以為“認清了對方的本質”,而不願意交流。

畢竟在很多地方,皮帶不是白系的,竹條不是白長的。

而只有藉助外部的力量,才能讓父母有時間有平靜的心態,聽你好好說;

只有藉助外部的力量,才能讓處於弱勢地位的孩子聽到另一種肯定的聲音;

只有藉助外部的力量,才能讓父母學會改變;

......

《少年說》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孩子與父母之間難以癒合的傷疤。

揭傷疤雖然痛,但只有敢於揭開才有機會癒合。

否則,誰也不知道那個已經腐爛的傷口是否會一輩子長在孩子的心間。

成為那個,再也不想回家的理由。

02

可是,《少年說》似乎只有少年說,少年聽

它沒有讓父母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成了相同的你我他,抱團取暖。

一個女孩呼喊:“媽媽,請再愛我一次!為什麼每次給你打電話的時候,你都那麼冷漠?”

可是媽媽說:“如果我接你電話,客戶就會走掉。是我沒和你說清楚。”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我們總在談以後,可是以後的以後,再也換不回從前。

另一個女孩:“為什麼家長會,別人的爸媽都來了,只有我的沒有來?”

可是父母說:“因為賺錢太忙了,這都是為了你以後能有個好的生活條件啊!”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還有人說:“我希望您能多陪陪我!”

可是媽媽說:“媽媽答應你,會陪你做題目。”

當然,除了操心過少的,還有包辦過頭的——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男孩說:“別再給我吃蘋果和雞蛋了!小學吃了2000多個蘋果,初中吃了500多個雞蛋。”

可是媽媽說:“這都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考慮啊!”

最普遍的可能就是——不斷地被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女孩說:“孩子不只別人家的好,我也很努力,可媽媽你為什麼總是看不到?”

可是媽媽一臉冷靜,用各種各樣的話“回擊”了女兒的質疑:

“我這樣做比較是為了培養你好的學習習慣!”

“因為你的性格問題,不打擊你,你就會飄!”

“你看,我承諾的你的事情我都做到了,可你承諾我的卻沒做到,難道還不能批評嗎?”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我們一邊長大,一邊追求著夢想。

可我們長大了,夢想卻不見了。

女孩說,“我喜歡舞蹈,我想要一直跳下去!”

可媽媽呢:“如果你下次考試能夠進全校前100名,就讓你繼續學跳舞。”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在父母眼中,一切都沒成績重要。

只要看起來對成績是不利的,全部停掉,不容商量。

甚至還能成為向孩子提要求的籌碼。

可是,成功一直都是小概率事件。

跳舞雖然不一定能獲得成功,但成績好同樣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成績的確很重要,但不一定要為了成績而犧牲夢想。

我們不能因為平衡夢想與成績太難,就選擇放棄。

如果郎朗的父母因為成績不支持他學鋼琴,還會有今天的他嗎?

是的,孩子們可能不是郎朗,但她可能是楊麗萍,可能是董卿,可能是明天另一顆耀眼的星星!

為什麼我們要成為那個一開始就將她打落雲端的人呢?

成功本來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所以,請對孩子們的夢想,口下留情。

03

最後要說幾個問題。

1、為什麼愛情容易“死在”婚姻裡?

愛情不是婚姻,不用天天待在一起。

待在一起,很多東西都會被放大、不好的藏也藏不住,更需要磨合和寬容;

愛情是感情的一種,而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說感情不需要如何計較,那麼生活卻不得不計較;

愛情的長度夠不著婚姻的長度。

愛上一個人,可能就在眨眼之間,可與另一個人生活卻是一輩子的長度。

也就是說,婚姻與愛情的不同之處在於:

1)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

2)婚姻裡的兩個人是平等的,更需要互相包容、理解;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再看父母與孩子:

1)親情是一輩子的事情;

2)親情裡的兩個人註定不平等。

你瞧,即使是兩個平等的人,維持一段婚姻走下去都那麼難。

那本來就被擺放在不平等位置上的父母與孩子,又怎麼會簡單呢?

不得不說,血緣關係是一種比“包容、理解”更為強大的存在。

它讓孩子,即使再討厭父母的安排與包辦,不理解與不尊重,也不願意離開。

我不說,血緣關係讓父母包容了孩子多少的叛逆與不孝。

是因為,有因才有果。

自己沒做好的事情出了惡果,真的怪不著別人。

2、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

我們總覺著,這樣是為孩子好,那樣是為孩子好。

可是孩子有權利說“不”,有權利做選擇。

畢竟條件是施加在他身上的。

而且,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

或者說,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

慢慢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重新對幸福做出定義,這本來就是一種成長。

而這種成長,是別人無法代勞的。

揠苗助長,強迫孩子往同一個模子裡鑽,是好是壞,我想答案自在你的心間。

聽見你的聲音——湖南臺《少年說》:其實我們都不會“愛”孩子

多一次捫心自問,少一次為了面子;

多一次溝通交流,少一次專制主義;

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經驗主義。

我想,幸福大概就離你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