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文/水新营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不少开国将帅的年轻在今天看来令人惊讶。其实,在人民军队的早期发展历史上,开国将帅以及那些未能授衔的革命前辈所创下的不少任职最年轻的纪录更是令人不可思议。“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名言尤其在红军各级军政干部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民军队不断走向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今天,那些任职纪录将可能成为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巅峰。

以寻淮洲为代表的军事指挥员们

在人民军队早期发展史上,干部普遍年轻。回顾红军时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这一时期部队编制不是十分规范,资料也不很齐全,但根据权威的军史资料仍然可以较准确地得到相关信息。那时干部的年轻首先表现在中高级军事指挥员的年龄上。

最年轻的师长——寻淮洲(1912-1934)。寻淮洲,1912年8月生,湖南浏阳人。15岁投身革命,参加过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1930年11月,寻淮洲率红34师第100团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因为作战有功,随后被任命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时年只有18岁。不过,当时中央红军实行的是小师小团制,师、团的编制规模都不太大。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寻淮洲

其他较早担任师长的还有李天佑、熊厚发、陈锡联、贺炳炎、王尚荣等。在中央红军,1933年6月,进行了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整编,取消军的编制,由军团直辖师。1934年1月,李天佑(1914-1970)升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是中央红军实行大师大团编制后最年轻的师长,时年20岁。李天佑是从百色起义时成立的红7军中走出来的一员虎将,任师长时比后来赫赫有名的“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时间还早。“三杨”都是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走上师级领导岗位的。

在红四方面军,熊厚发和陈锡联是最年轻的师长。1934年9月,熊厚发(1914-1937)任红30军第88师师长,时年20岁。他身经百战,由一个普通的战土成长为红军将领,每一次职务的提升都伴着出生入死和赫赫战功。1937年3月,担任红30军副军长兼第88师长的熊厚发牺牲在西路军西征的路上,年仅23岁。1935年8月,20岁的陈锡联(1915-1999)由师政治委员转任红4军第10师师长。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贺炳炎

在红二方面军及方面军成立之前的红二、六军团中,担任师长最年轻的是贺炳炎(1913-1960)和王尚荣(1915-2000),都是21岁。1934年9月,贺炳炎任黔东独立师师长。他以传奇般的骁勇著称,有着“小贺龙”的美誉。由于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他又被称为“独臂将军”。1936年7月,王尚荣任红32军第96师师长。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王尚荣同杨得志、李天佑、陈锡联、宋时轮等一起,成为八路军最初下辖的三师六旅十二个团的团长之一。

最年轻的军长——寻淮洲。寻淮洲任师长后,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屡建战功。1932年12月,升任红21军军长,年仅20岁。而在之前的1930年6月,林彪(1907-1971)升任红一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

在中央红军较早担任军长的还有邓萍、谭希林、萧大鹏、陈伯钧、程世才等。邓萍(1908-1935),曾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7月,他参与领导平江起义。起义部队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由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政治委员,20岁的邓萍任参谋长。邓萍长期担任红5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一度是彭德怀的主要军事助手。1930年8月兼任红5军军长,时年22岁。1935年2月,在第二次攻占遵义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谭希林(1908-1970),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7年9月随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转战至井冈山。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谭希林一直是军队的基层军官。1930年底,谭希林任红21军代军长,时年22岁。后来共和国的一些上将,都出自谭希林所在的营、连,他们称谭希林中将为“老首长、老领导”。萧大鹏(1908-1931),1927年1月由党组织派往武昌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6月回乡参与领导农民运动。1931年1月任红20军军长,时年23岁。同年7月,因“富田事变”被错定为反革命而遭到株连杀害。陈伯钧(1910-1974),曾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参加过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1932年7月,升任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时年22岁。

程世才(1912-1990)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长。他1930年参加红军,因英勇善战,进步飞快,1935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长,时年23岁。他和军政治委员李先念是一对好搭档,李先念后来称赞“世才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智勇兼备,能攻善守,屡建奇功,是人民军队的一员战将。”

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1933年10月,红七军团成立,寻淮洲被任命为军团长,时年21岁。其时,军团政治委员为萧劲光,军团参谋长为粟裕。1934年7月,红七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任军团长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1934年12月,在安徽太平谭家桥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1932年3月,林彪升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来改称为军团长,时年25岁。不过,红一、三军团和其他军团的地位有区别。按照原来中央军委的计划,红一、三军团应分别扩编为红一、红三方面军,后因多种原因未果。红一、三军团主要领导人的地位实际上和红二、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地位相当。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是林彪在红军时期军职的顶峰,红一军团人数一度达两万余人。此时他的黄埔四期同学,在国民党军队大都不过是营团级军官。1934年8月,萧克(1907--2008)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时年为27岁。1936年7月,陈伯钧接替萧克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时年26岁。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徐向前

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1901-1990)。徐向前,1901年11月生,山西五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徐向前早期在黄埔军校及北方国民军中的表现并不太显眼。他的军事才能的充分展现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苏区时期。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4军军长,时年30岁。红四方面军初期有3万余人,后期发展到10万之众。而这一时期他的黄埔一期同学,在国民党军队中升迁最快的胡宗南担任着第1军第1师师长。

以萧华为代表的政治委员们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在红军时期,由于政治委员一职不像各级军事指挥员那样一般需要逐级提拔,因此,各级政治委员的年龄就显得更加年轻。当然,人民军队中的政治委员不仅仅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战斗时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涌现出不少军政双优的指挥员。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萧华

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萧华(1916-1985)。萧华,1916年1月生,江西兴国人。他12岁投身革命,13岁担任兴国团县委书记。14岁调入红军队伍,进步很快,仅三年时间就从红4军军委青年委员升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1933年夏,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全师约1万人,平均年龄约18岁。少共国际师成立后不到一个月,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找年仅17岁的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萧华谈话,告知他将调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并说:“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部队更有朝气。”随后,17岁的萧华接替冯文彬为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治委员。少共国际师的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1915-1943)也相当年轻。1934年5月,他在任红五军团第13师政治委员时只有19岁,师长为陈伯钧。1943年罗华明在河北行唐反日军“扫荡”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在红六军团,1934年10月,段苏权(1916-1993)由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调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时年18岁。不过,此时的黔东独立师系重新成立的地方部队,兵员不多,不久被打散。段苏权此后历尽艰险,于1937年9月在太原归队。1955年授衔时,段苏权也因这个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被“暂授少将”,成为当时人民解放军中仅有的三位准兵团级少将之一。在红二军团,1935年秋,19岁的谭友林(1916-2006)任红二军团第5师政治委员。谭友林也是1955年人民军队授衔时为数不多的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少将。

在红四方面军,郑维山(1915-2000)是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1933年11月,他任红9军第27师政治委员,时年18岁。郑维山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巩固川陕苏区的斗争,初步显示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出了名的“夜老虎”。1933年7月,19岁的陈海松(1914-1937)任红9军第25师政治委员。

红25军主力长征后,方永乐(1916-1936) 留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任红28军第82师政治委员兼皖西北道委书记,时年19岁。方永乐虽然年纪轻,但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红28军中威信很高。后在“肃反”扩大化中受到迫害,1936年5月牺牲,年仅20岁。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1933年中央红军将领在福建建宁县合影。左起:叶剑英,杨尚昆、彭德怀、刘伯坚、张纯清、李克农、周恩来、滕代远、袁国平。

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张纯清(1910-1944)。过去不少资料认为陈海松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经查阅各种资料,实际应该是张纯清。张纯清,又名张文彬,1910年5月生,湖南平江人。参加了红5军在湘赣、湘鄂赣边区的武装斗争。1930年8月,任红三军团第5军政治委员,刚满20岁。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长征胜利后一度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1944年8月在国民党监狱被害。

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1914年2月13日生(农历正月19日生),湖北大悟人。1930年7月参加红军。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历次反“围剿”的战斗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政治委员,时年也是20岁,但任职年龄比张纯清大了几个月。在红9军,军长是何畏,副军长是许世友。陈海松军政双全,在红9军享有很高的威望。1937年3月,他牺牲在西路军西征的路上,年仅23岁。后来朱德总司令多次对人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里最年轻有为的指挥员,可惜牺牲的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陈海松之前,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是李先念(1909-1992),1933年7月,李先念任红30军政治委员,时年24岁。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滕代远

最年轻的军团政治委员——滕代远(1904-1974)。滕代远,1904年11月生,湖南麻阳人。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1928年7月,与彭德怀、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党代表兼第13师党代表,参与领导开辟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与彭德怀率红5军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会师井冈山后,任红4军副党代表。1930年6月,和彭德怀搭档,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时年26岁。

王震(1908-1993),1908年4月生,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时,也是26岁,但任职年龄比滕代远大了几个月。1934年1月,杨尚昆(1907-1998)接替滕代远,成为红三军团第二任政治委员,时年27岁。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可以说是杨尚昆在红军时期的职务顶峰,也使他当时和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齐名,并称“林聂”、“彭杨”。

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1906-1967)。陈昌浩,1906年9月生,湖北汉阳人。大革命时期参加工作。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红4军政治委员。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时年25岁。他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消声匿迹,可以说退出了政治舞台。

同样年轻的红军统帅部成员

同上述中高级军政指挥员相比,红军队伍中的基层指挥员中年龄更轻。只是由于受历史资料所限,任职记录的准确考察难度太大。而在红军统帅部中一些成员的年龄,资料显示同样也是惊人的年轻。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朱云卿

红军时期任总参谋长时较年轻的还有叶剑英(1897-1986)、萧劲光(1903-1989)。1931年4月,叶剑英到达中央苏区,随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时年34岁。1937年春,萧劲光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时年也是34岁。

最年轻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1906-1974)。王稼祥,1906年8月生,安徽泾县人。1925年10月起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0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不久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0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时年25岁。1932年2月,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与中革军委是平行关系,王稼祥继续担任主任。王稼祥在中央苏区任职期间工作卓有成效,被公认为红军的四大领袖之一。当时,红军的每个连队都设有“列宁室”。室内除备有马列书籍之外,还有列宁、斯大林等人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的照片。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王稼祥

在王稼祥一度重伤养病期间,先后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的贺昌(1906-1935) 和顾作霖(1908-1934)分别只有27岁和26岁。贺昌是党的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1927年5月,21岁的贺昌在党的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于1933年4月王稼祥受重伤时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贺昌在中央机关及地方工作时都曾和邓小平共过事,关系很融洽。在代职期间,他积极向王稼祥推荐,将因被划为“毛派”而倍受打击的“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中的邓小平调到了总政治部,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后任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这也算是一种“保护性使用”吧!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则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先后牺牲。1935年3月,贺昌在奉命留在中央苏区的斗争中牺牲,年仅29岁。

顾作霖是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31年4月中旬,中央派出由任弼时、王稼祥与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任、王着重于苏区中央局的组织和宣传工作,顾作霖则负责苏区的共青团工作。顾作霖曾是胡耀邦的“救命恩人”。1932年底,湘赣省委政治保卫局把“红小鬼”胡耀邦划成“AB团”反革命分子,并受到严厉的“审查”,随时可能遭到“镇压”。在时任少共中央局书记顾作霖的关心和坚持下,终于撤销了对胡耀邦的审查,并安排了他的工作。1934年1月,顾作霖在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由于王稼祥重伤复发,顾作霖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1934年5月,因病去世,年仅26岁。他是在中央苏区牺牲的级别最高的中共领导人。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项英

最年轻的中革军委主席——项英(1898-1941)。项英,1898年5月生,湖北武昌人。大革命时期是著名的工人领袖。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31年1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时年33岁。

在党的四大以前,中共中央没有成立专门的军事工作部门。1925年9月后,先后成立了中共中央军事运动委员会、中央军事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军事部更名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党军事工作的计划、组织、联络和对敌军工作等,并不直接指挥、管理军队,负责人称书记。仅在1930年4月至9月期间,中共中央曾规定过全国红军由中央军委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事实上,驻上海的处于白色恐怖环境的中央军委,由于远离各地被分割的红军,又无现代化通讯手段,根本无法指挥红军的战役行动与组织协同作战,所谓“集中组织,统一指挥”流于形式。

但在1931年1月,当中央苏区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之时就明确通告,由它负责“统一全国红军指挥”,负责人称主席。中革军委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红军的组织与给养以及军事训练,并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

项英在担任中革军委主席以及在后来担任副主席、代理主席期间,参与了我军历史上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如参与组建红军总政治部,建立红军立功授勋制度,确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纪念日,决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等等。

漫话人民军队历史上任职最年轻的记录

◆周恩来

最年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周恩来,1898年3月生,江苏淮安人,原籍浙江绍兴。1933年5月,中革军委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命令,决定在中革军委转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时,在前方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军委主席朱德兼总司令,周恩来兼总政治委员,时年35岁。

周恩来是我们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26年12月任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军委书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发动领导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随后很长一段时期,周恩来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长、中央军委书记等职,并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过军事工作,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1931年底,周恩来由上海到达中央苏区后,历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等职,参与领导中央苏区各项建设并负责军事工作。1932年8月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明确规定:“在前方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最高军事会议,周恩来为主席,负责前方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