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一本从城隍庙地摊上偶得的留言集,留下了47位师生抗战时期的告别,收藏家曹隽平在13年时间里多方寻找,希望找到当年抗战时期曾在这本留言本上写下临别赠言的那47位师生。

【注:“13年时间”是根据2015年上海各大电视台报纸的报道年份计算的,截至今日,应为15年;另外,截止目前,最终确认的实为51位师生。

隽平先生:

從我姐瞿瀅女士和我弟瞿緯的電話和Email轉寄來的資料中,得知了您因在上海城隍廟偶然的搜集到一本留言冊,其上有淞滬會戰中的42名師生的留言而希望能和他們或他們的後代聯繫,而在鍥而不舍的努力下,您居然聯絡到了其中的十幾名人士的下落,簡直不可思議,像我們流浪到了海角天邊,想像故鄉,早已是“不見長安見塵霧、長安不見使人愁!”

終究是越過了近八十寒暑的滄海桑田,目前人事早已全非、金劍也已沉埋,浩劫過後,人人像是脱胎换骨般的蜕变,如今雲煙已逝,那段愛恨也已遠離,只是每當夜闌人靜時分,回憶起來,仍然是幾許淒涼和無奈、帶來的是莫名的悲傷!

感覺上,這件事挺像是“浮生六記”,當年,也是消失於人海,最後還是被收購於書擔,如今讀起來還是包含了淡淡的傷感,在這同時,我們也因此可以從字裏行間體會到清朝時的風土民情和沈復先生夫婦間醇醇的感情!

這是個偉大的時代,何其不幸的是我們都生長在這個時代裏,如果你更是忝為中國人的一員,那就是意味著你必需承擔了比世界上的其他人們更多的苦痛和傷悲,同時你的日子必需是在血海裏翻騰、在苦海裏掙扎,善良的人們,承擔了原本不該有的煎熬,家破人亡和生、離、死、別。在這時的受苦難的人們,連悲傷的權力都沒有!

對於我·父母的遭遇,抗戰的艱苦,跋山涉水的辛勞,他們都親自恭逢,屍橫遍野的戰場也親眼目睹,大空襲的慘狀,星夜逃亡、卻遇上照明彈和炸彈的襲擊,災難是如影隨形,後來父親大病一場,病癒與母親赴台養病,卻從此流落異鄉、遭遇白色恐怖成了無根的浮萍,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忍辱偷生、艱難度日;噩夢一場後驀然驚覺歲月如流、年華已老!如今一切的榮辱得失都已無影無蹤隨風而逝!

匆匆寫就,歡迎繼續聯絡,我大姐夫婦將於十月從美國赴上海,屆時也可以聯繫和商談!

瞿經2015年9月24日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个人简介

曹隽平,湖南永兴人,先后师从邬惕予、欧阳中石先生。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现为台湾艺术研究院院士,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大型电视节目《见字如面》顾问。

现任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巜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收藏》《光明日报》等 发表论文逾百篇,2014年6月专著<>四卷本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曾两次举办个人书法与收藏展。

2017年2月受文化部委派,率湖南文化代表团赴台湾交流。

用一本留言本寻找淞沪会战中分离的48名师生

巴掌大的留言本,记录了48名师生分离时的心情,同时也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一别78年,留言本上的你们在哪里?

2002年,湖南书法家、收藏家曹隽平先生来沪游览博物馆与文物市场,一路饱览风光却没有看到心仪的藏品,直到在上海城隍庙地摊上,一本写于淞沪会战时的留言本,一下子抓住了曹隽平的目光。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打响。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一打开本子,就能感觉到这本留言本的份量。其中一位叫梁逸的同学,强抑住内心的苦闷和愤怒写道‘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落款是:梁逸写于沪战,廿六、九、廿八日。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据《上海通志》记载,1937年9月21日,即留言前一周,战局发生了重要变化,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队退守浏河,转入防御阶段,日军则在这一天西进,逐渐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国民政府不得已下令有关机构撤退。曹隽平判断,随着上海大批军民的撤退,这些大学生们被迫在新学期伊始写起了留言,这就是这本留言本的缘起。

这本留言册起于淞沪会战,止于1940年,共有除了留言本主人叶佩荛之外47位师友的题赠,绝大多数是1937年9月28日所写。留言用毛笔或钢笔书写,用毛笔书写的留言,或工稳或飘逸,都体现了相当深厚的书法功底。留言本上还有同学们留下的画作、英文留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留言本上的一篇篇留言,还间接记录了当时人们对战事态度的转变。一位名为王桐柏的同学,在留言本上写“匆匆聚,匆匆去,我们暂时别离后会有期”,落款日期是民国26年9月(1937年)。“这样留言,显然是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会很快结束,还抱有比较乐观的心态,谁也没有料到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战”,曹隽平说。

随着战争的深入,留言册上的留言也沉重起来。民国27年(1938年),落款为“文靖”的同学留言“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坚持奋斗苦干前进,目前的失败是促成我们将来得到最后胜利的座右铭”;黄炳坤同学“艰苦卓绝”的四个字力透纸背;善普同学留言“在黑暗的今天,当牺牲我自己去干,苦干蛮干拼命干,如此才不愧我”。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民国29年4月27日(1940年),又有一位同学在贴上自己的头像后黯然离开,并写下“赠于孤岛”的字样。(“孤岛”指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日军入侵期间的上海租界)同学“耀发”还画了两个行走在重重黑幕中的背影,两人的背上分别写有“人人”和“苦”的字样,其中一个“苦”字下面的“口”部内还写有一个“苦”字,人人苦,有苦难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留言中还有几幅铅笔画。其中方育青同学画了迪斯尼的米老鼠,可以看出上海作为“东方冒险家乐园”给学生们的影响,留言簿中还有一张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双手合十祈祷和平的素描。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在曹隽平发出寻找失散师生们的消息后,留言本上一位名叫“瞿曾传”的同学的儿子瞿纬找到了曹隽平。瞿曾传已经过世,据瞿纬介绍,父亲瞿曾传1946年因为患伤寒,到台湾养病后就定居在台湾,于1972年过世。瞿曾传在1939年结婚成家,瞿纬还给曹隽平发来了父亲当年的结婚照片。“经过照片对比,确定没错”,找到第一位留言册上的同学下落,令曹隽平欣喜不已。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留言册上有名叫陈映霞的人,留言旁还附有照片,与当年上海清心中学(今市南中学)的美术老师陈映霞同名,清心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经查该校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后曾迁入法租界和英租界,抗战结束后才迁回原址;几十年来,该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代表人物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脑外科专家史玉良、著名学者李昌道、漫画家丁聪等”,结合留言本中有英文留言、学生们艺术修养极高的情况,曹隽平认为这些师生很有可能来自这所学校。

遗憾的是,留言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查到结果。“他们当中应该有不少人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献身祖国,我查到王永川参加抗战到了郑州,并写下了《日寇轰炸郑州目击记》;还有在网上查到一个和留言者同名的韦彦生,抗战时在湖北阵亡,籍贯为贵州荔波县,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接近,韦彦生和叶佩尧分开后很可能参加了抗战,在战争中阵亡”。

淞沪抗战时期的留言集上的47名师生,你们在哪里?

2015-09-22 新民晚报

47名师生在1937年淞沪抗战打响之际,在被迫分离之前,在一本留言集上写下字字铿锵的抗战心声。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大半个世纪后,这本留言集被湖南省群艺馆副馆长、书法家、收藏家曹隽平从城隍庙的旧货摊上淘到。他带着留言集来到上海,要寻找这47名师生生活的痕迹。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抗战心声力透纸背

这本巴掌大的小本镶着金边,主人叫叶佩尧(又名叶家尧),按照繁体字竖写的日期“廿六九廿八”计算,购买日期为1937年9月28日,距离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大约一个多月时间。 纸面已经泛黄,但当年年轻人对和平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力透纸背。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匆匆聚,匆匆去,我们暂时别离,后会有期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通达和平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在黑暗的今天,当牺牲我自己去干,苦干、蛮干、拼命地干,如此才不愧我。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忧先人而忧,乐后人而乐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不浮沉于众

一名同学以画寄情——两个行走在重重黑幕中的背影,背上分别写有“人人”和“苦”的字样,其中一个“苦”字的“口”内还写着一个“苦”字。曹隽平解读,这是对当时“人人苦,有苦难言”的无言控诉。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同学们应该还没有毕业,是战火让他们不得不分开。”曹隽平推测,这也是他10余年来坚持寻找留言本上47名师生的动力所在。

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一)

未完待续

请期待揭开留言本的秘密(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