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文:劉新鈴

一、村莊概貌和行政變遷

“微山湖畔多名勝,張黃最美屬車樓”。錯落有致的車樓古村落坐落於微山湖邊,北靠萬福河與濟寧喻屯鎮接壤,東臨微山湖,西接南陳莊,是魚臺縣最北的村莊。村子不大,全村1100多口人,300餘戶,1900餘畝耕地,有車樓、倪莊兩個自然村,四個生產小組組成。有車、劉、倪、朱、楊、張、許、呂、史、梅等姓氏。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兼種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武張公路穿村東而過,直達濱湖大道。村子始建於明代,磚石結構的房屋顯得樸素真實,野趣天然。樹木繁茂,三面環水,與四周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交相輝映,線條流暢的古樓高低錯落,如天工造物,美妙絕倫。村莊臨湖而居,家家是畫,步步是景。粉牆黛瓦的村落被湖水所環繞,加上飄渺朦朧的薄霧,全然是水墨丹青的韻味。因此,被人們稱之為“微湖邊的璞玉”。

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1949年—1953年車樓村隸屬平原省嘉祥縣喻屯十區車樓鄉,下轄小吳、南陳、九子集、李堂橋等萬福河以南的十幾個村莊;1954年魚臺縣併入金鄉縣,設相里公社(駐地為現清河鎮相里村)。車樓為相里公社殷王戰區李早大隊車樓村;1964年魚臺和金鄉分縣而制,車樓隸屬於相里公社小吳大隊車樓村,1964年成立車樓大隊。1967年屬東張公社車樓大隊;1968年,公社駐地遷址因王大隊;1975年,公社駐地遷址張黃村至今,車樓為張黃公社車樓大隊、張黃鄉車樓村、張黃鎮車樓村。

二、借問車姓何處來?

村子以車姓命名,說明車姓是在此聚族而居最早的姓氏。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

車姓的起源主要有兩支:一支為車丞相的後裔,一支為鮮卑後裔。車姓得姓始祖車千秋,馮翊長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西漢大臣。戰國時田齊後裔。初為高寢郎,“巫蠱之禍”中,戾太子為江充譖陷,他上書為死去的太子伸冤,武帝感悟,越九級提拔為大鴻臚,故史有千秋九遷之佳話。不久,拜為丞相,封富民侯。為相期間,勸帝施恩惠,緩刑法,又受遺詔與霍光等共輔少主(即昭帝)。他為相十餘年,篤厚有智,謹慎自守,聲望遭遇均超過前後數任。年老時帝特許他乘小車入宮殿中,號車丞相,子孫因以為氏,為車姓,並尊車千秋為車姓得姓始祖,車田一家由此而來。成語“囊螢照讀”的主人翁車胤,其作為發奮讀書的楷模,成為後人教育子女的最佳教材。明初,山西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湖南、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如今,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其以四川、山東、甘肅等省車姓居多。

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倪姓也是村內的又一大姓,倪姓因國得名,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在山東棗莊原藤縣、驛縣境內形成的古倪國,倪樓因姓名村,乃明初功臣倪保公受封之地,據倪氏族譜記載:明洪武35年倪保公被封為千戶職,明永樂年間創建了倪樓村,被稱為倪姓之祖。明成化年間,倪姓一支遷入濟寧王谷集、大王廟兩地,二支南移至魚臺張黃車樓村南,曰東倪莊至今,三支遷居任城小流店。

三“鐵塔雲燕”繞村棲

據85歲高齡的車東松老人講,明洪武初年間(公元1368年),車姓兩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遷出,一支定居於鉅野縣車莊,一支定居於今濟寧南田。因九子湖經過大水沖積,地勢低窪。清康熙年間,嘉祥車萊州因戰功顯赫,官居平西王,定居濟寧東邵。看到此處土地肥沃,遷居此地,取名車莊。後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紮根生存,開荒種地、吃粗糧、咽野菜,吃苦耐勞、艱苦創業。憑藉這種拓荒精神,車樓人在後來的不同困難時代經濟水平都優於周邊。

到了清乾隆年間,他們在村東村西村中分別建了三座青磚兩層高樓,以顯示自己的經濟富庶及位高權重,因村裡的三座樓房非常顯眼,車莊也就被人們習慣上稱為車樓了。

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高樓始建於清朝中期,至今400多年仍古韻猶在,有著與世隔絕的寧靜與祥和。門樓高10餘米,為兩層起脊建築,格局嚴謹而又富有文化,善於結合自然環境組成和諧巧趣的建築空間。建築雕飾題材廣泛,技藝高超,造型優美。在風火山牆、脊吻、簷椽、斗拱、梁枋、雀替、柱頭、柱礎、門眉、隔扇、窗檑各處,無不考究形制、巧著雕飾。圖案紋樣繁複巧妙,人物戲文、魚蟲花鳥、山水樓臺生動精美;木雕、磚雕、石雕構圖有致,刀法精湛,有淺雕、深雕、透雕、園雕等各種形式。

樓頂部都雕刻有“鐵塔雲燕”,振翅欲飛的燕子展翅空中,塔燕高有3米,身長2.5米,燕子騰空而飛,體態輕盈,盤旋於鐵塔周圍,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動感強烈,比例勻稱,造型精準。出濟寧州南走遠遠就可看見矗立於車樓村的“鐵塔雲燕”雕塑,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為壯觀。明代建築的風格疏朗高雅;清代建築多纖巧精緻。這些數百年前的古建築是我國古代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不朽的藝術傑作,幾經滄桑,得以留存至今,成為古建築藝術不可多得的瑰寶。

高樓內部的梁枋、斗拱、門楣、窗欞、雀替、護淨之上。皆刻成雕滿吉祥寓意的紋飾,表達主人良好的願望和期許。"雖為賈者,鹹近士風",一派儒商風範,故而還題客題匾,設庭院、鑿景窗、置盆景、石桌石凳、花壇水缸,一應俱全。貼金的"敬序堂"匾額高高懸起,書齋、庭院古色古香,客舍課館做工精細。這些豪宅巨室表現出儒商幽雅即也繁縟的審美情趣,彰顯他們顯赫還鄉的榮耀,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由於歷經清末民國戰亂,高樓現在僅剩一座,年久失修,頹圮殘垣,孤零零地矗立於紅磚紅瓦之中,鐵塔雲燕也不知所蹤,高樓成了兒童掏鳥窩的好去處。

從院落走過,撫摸著那些駁斑的青磚灰牆,看著高高翹起的馬頭牆,雕花的門窗、厚重古舊的老屋,內心總是生出幾分懷舊和幽思,走在幽靜的高樓下,穿梭於灰牆屋瓦間,歲月的氣味依稀可聞。這是獨屬於古村落的閒情逸致。在這些高高的院落之間,曾經演繹過多少故事啊,時光一點一滴地走遠,留給後人的又將是怎樣的回味和眷戀呢?

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四、白雲生處有人家

車樓是全縣農村通電最早的村子,那時的車樓,完全的原生態。藍天,黃土,烏瓦、每到春天,滿坡的瓜果,滿溝的桃花,男耕女織。遠看,如杜牧的詩:白雲生處有人家。家家糧食不夠吃,靠紅薯。家家養雞,賣錢、換鹽、換煤油。窮,倒也窮快活,大集體,幹活說說笑笑,白天家家不上鎖,門鼻一掛、下地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更是改變了車樓,家家戶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隊辦起了麵坊、打米機、小飯店、小油坊、小磚廠,買了24馬力拖拉機,年產糧食28萬斤,是東張公社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縣裡表彰致富能人,車樓一下子成了全縣的致富村。市級幹部會上有車樓村發言,縣先進典型會議上村支書發言,1969年,全村糧食年產28萬斤,成了東張公社最先進的大隊,車樓的名聲紅遍全縣,書記披紅掛花,沿街誇富,領頭的還是當年支部書記,只是此時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近年來,車樓村“兩委”一班人在新農村建設中,樹立“求新求特抓產業、多措並舉治環境、典型示範育民風”的理念,呈現出一派新農村富裕、秀美、文明、和諧的新氣象。

現在村裡居住的人已經不多了,青壯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多是留守的老人和一些孩子,老人們打打麻將,喂喂雞鴨,日子過的與世無爭,平淡嫻雅。讓人總會覺得時光似乎慢下來了,靜靜地坐在木椅子上,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說,用心去體會時光的流逝和變遷。從村子的空中俯瞰,稻田與民居、水塘、道路交織在一起,層層疊疊構成一幅迷人的田園水彩畫。走在阡陌縱橫的古村道路上,微風拂面而過,夾雜著鄉間草木的清新之氣,聞起來讓人神清氣爽。在這裡,你可以感受曾經生活的美麗與現代鄉村生活的簡單質樸,讓人一眼就喜歡上它的精緻和唯美。

魚臺村落|車樓村——微湖邊的璞玉

在這個村子裡,我們即能看到車樓村的波瀾壯闊,又能看到臨湖小村的幽美寧靜。此外,在我們還能追逐那獨山湖上放舟,一探那煙波浩渺的微湖景色。

(本文根據村民車東松85歲、車鳳增74歲、車忠華及村書記車後芹等提供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