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宗譜》譜序研究

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宗譜》譜序研究

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宗譜》譜序研究

□ 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王 立

摘 要:滿族譜序是滿族譜牒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以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宗譜》譜序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留存狀況、呈現內容等問題進行闡述,論證滿族譜序所承載的內容特徵,進而探討滿族譜序研究的價值。

關鍵詞:撫順地方 佟佳氏宗譜 譜序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4-4-16

佟佳氏族為滿洲知名著姓大家,是一個融合了多個民族、多個宗族的家族群體,家族成員眾多,支脈浩雜,族人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最多,撫順地方佟佳氏便是其支族之一。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宗譜》,正是用以記錄生活在撫順一帶的佟佳氏支族世系繁衍、強盛興衰的家庭歷史檔案。這份支族譜首書於明朝末年,由佟家第九世孫觀瀾公佟卜年撰制,後經其子孫後世幾代人重修、續修,留存至今。雖歷經多次修續,《佟佳氏宗譜》中的先後七篇譜序,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存。本文擬以這七篇譜序為主線,探查滿族家譜重要組成——譜序的內容特點及研究價值。

一、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佟佳氏宗譜》譜序留存概況

撫順地方滿族佟佳氏《佟佳氏宗譜》(便於行文,後以《宗譜》概稱)中,共載有七篇譜序。儘管滿族人修續家譜沿襲了漢人保留原譜序的習制,但滿族譜書中,像《宗譜》如此完整保留這麼多篇譜序的仍不多見。這七篇譜序依據修續時間先後的不同分為:原修宗譜序兩篇、重修宗譜序兩篇、續修宗譜序三篇。撫順地方佟佳氏譜序修寫主要集中於兩個時期,一是康熙年間,二是民國時期,這兩個時段正是滿族民間修譜最盛的兩個高峰期。撫順地方佟佳氏族人口眾多,隨著家族的發展,分佈於各地,佟國器修譜時,就在安徽為官,因此原因,家族內大規模的修續家譜時間並不連貫,而且沒有拘囿於滿人修譜的常選的“龍虎之年”或“鼠年”,修譜時間隨遇性很大。從修譜人上看,佟佳氏家譜前幾次都由本族修撰家譜的主持人和族內有聲望的人來書寫,這是滿族家譜序早期書寫的一個重要特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受漢族修譜影響漸深,近世滿族續譜也會請來本地名鄉世宿,借附其在社會的聲威影響,來提高本族家譜的地位和影響。這幾篇譜序的書寫變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滿族家譜修續的遷延發展。

二、以《宗譜》譜序為中心看滿族家譜譜序的內容組成

譜序作為家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佔據著重要地位,不可或缺,其內容組成也秉承著一定的章法和規矩,是有跡可循的。《宗譜》是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滿族著姓家譜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與代表性,這七篇不同時期完成的譜序,呈現了滿族家譜譜序的內容特點。

一是修譜目的的強調。比較《宗譜》中七篇的譜序,有五篇在篇首即寫修譜目的,剩餘二篇雖未在開篇說明,卻在其後亦把修譜目的強調出來。為什麼要寫家譜?就是為了讓家族世系不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失去聯繫,不會因為家族的遷徙而混族亂宗,“辨昭穆”、“敦親族”,使後世永遠記得前代功勳,銘記曾經經歷的苦難,居安思危。強調家譜在聯繫和強化血緣和親族關係方面的功用,是滿漢家譜作用的共性;除此之外,滿族人更要通過家譜來純淨本民族的血統,這在譜序中也有體現,如《索綽羅氏譜書序》中曾載:“客有問餘:何為而集譜書也?餘應之曰:此編一成,上之可以追述先人,下之可以流傳後世。凡人皆宜重本源,況我滿人,尤宜鄭重而不容遺忘也。”其中直言,滿族人更要以家譜來明血統。早期滿族家譜甚至成為本族人承官襲爵的憑證,譜牒要保存在所屬旗署的特定部門,由專人嚴格管理。譜序作為家譜前的序文,實際上就是對整個家譜撰寫的總述和說明,要讓族人知道修譜的緣由目的,強調修譜目的過程,從而使家族成員對修譜加深認識,予以重視。

二是姓氏源流的析辨。“吾族世居遼海,自北燕時,有萬壽者以文章名世,迄今千有餘歲,瓜瓞綿綿,文武並振,不可計數。”“我始祖達禮公在明初以勳閥起家,垂二百七十餘年,簪纓累文武並進世篤忠貞,已為遼左望族迨乎?”“自北燕時,有萬壽者以文章知名,其姓遂著於遼陽第,歷千有餘年。”“有清定鼎燕都,奉天為豐鎬舊京,其親臣勁族或從龍入關,或留防根本,極中外一時,盛以勳伐延二百餘年者,首推佟佳氏。”“吾族之有譜蓋已三百年,於茲考佟佳氏於古書不概見,吾族既以佟佳氏為姓,因地得氏。肇始有明,其明以前之世系,當可從略。”[1]這是摘自《宗譜》幾篇譜序中的內容,儘管文字行文的方式,追溯年代的久遠有所差異,但細研其內容,反覆描述和強調的都是一個問題——明晰佟佳氏姓氏的源流。在譜序中進行家族姓氏源流的析辨,就是讓後世子孫知曉先祖的源起,瞭解本族支脈的變遷,這是對家族血緣關係的界定,藉此純淨家族血緣世統,釐定親疏遠近,實現同一血緣群體內部權利、利益、財產的傳承。

三是家族中重要人物、事件的記錄。為了使後世子孫永記先輩建立的豐功偉績,不忘家族所經歷的歷史劇變,滿族家譜通常會在譜序中把對家族有著重大影響的事件和人物歷數出來。如《原修宗譜序一》中:“然追維撫順一案,先世被難,指不勝屈,如曾叔祖諱周、諱遵、諱遦、諱共皆年高而冤死囹圄。叔祖養義、養本、堯年、瑞年或殉節而死忠,或激烈而死孝。先君觀瀾公監軍東齊,因族祖逸出之累,適逢黨人構禍慘斃獄中,含冤千古。”這裡所記載的正是關係撫順地方佟佳氏族發展命運的事件和人物。明初,其始祖達爾漢圖墨(即佟達禮)開始與東旺、王肇州、索勝格等人在邊界展開貿易,遂寓居於開原城,後又舉族遷徙至撫順地方,到了七世祖佟養性時,佟家已成為當地資足物豐的鉅商大賈,往來遊走於明廷與建州女真各部之間。佟養性與努爾哈赤私交甚密,多次暗中資助努爾哈赤,後被明廷邊官舉報,關入盛京監獄,這一事件使族人300餘人受到株連,序文中提及的曾叔祖、叔祖等人的慘遇,皆是由此。佟養性入獄後,佯裝悔恨,趁機逃亡,與族兄佟養真先後叛明歸金,佟家兄弟的歸附對後金取得對明的最終勝利有著重要影響,這也奠定了佟家日後“佟半朝”的勳臣地位。

四是修譜經過的說明。譜序中另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就是對修譜前因後果經過的陳述,即析清究竟是什麼人、什麼事件促成的本次家譜的修撰。以《宗譜》譜序為例,七篇都書有修譜的經歷緣由。康熙十二年的修譜是由佟國器、佟國禎兩兄弟共同醞釀促成的,依譜序記載佟國禎“奉命廉訪安徽等郡”,與族兄佟國器聚首,“相與溯先代之德業,則欣然慕相與述先代之禍患,則慘然悲遂慨然以譜事自任”[1],佟國器“以熙朝文獻開府虔南搜輯書”,找到原譜一部,訂舊增新,完成續譜。康熙五十五年的佟國勷與九叔靜公,及佟國器三子佟越雋相協完成,其他幾次續修也在譜序中詳細說明了過程。即便是兩篇由族外人助寫的譜序,也不例外,世榮寫“戌午秋其裔孫鎮藩等續修宗譜,而以弁言相囑,榮以近同裡閈,累世相知,曷敢以不文辭,乃為略舉其家世梗概”[1]。

除此之外,譜序中還會有家族遷徙、譜學理論等內容的記載,為避免贅述,將在下文譜序研究價值中進一步說明。

三、滿族家譜譜序的研究價值

由《宗譜》譜序不難看出,滿族譜序中內容極為豐富,儘管因為書序時間的不同,家族勢力的差異、寫序作者的迥別,譜序涉獵的範圍、內容不盡相同,但就整體而言,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價值。

一是滿族姓氏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滿族姓氏是滿族共同體內不同血緣家族間相互區分的稱號,不同的滿族姓氏代表著不同的滿族家族。推究滿族姓氏源起,可追溯到早期的氏族部落時代圖騰崇拜,後在氏族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專門用以代表血緣關係的“哈拉”和“穆昆”。所謂“哈拉”就是指氏族,代表著一個較大的血緣團體;“穆昆”則是指宗族,是從屬於“哈拉”,在“哈拉”內部劃分的次一級血緣集團。“哈拉”、“穆昆”就是滿族人的早期姓氏。依據《皇朝通志·氏族略》中的記載滿族姓氏共有646個,再加之譜外的33個,總計有679個姓,情況較為複雜。故界定研究滿族姓氏需要利用參考一些較為信實的第一手資料,家譜便是此類史料之一。尤其是滿族家譜序,其中常常會提及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本家族姓氏的源起由來。如《馬佳氏族譜》序中載:“原夫我遠祖所自出,實與費莫氏之先同屬一源,曾遭家難,播遷於嘉理庫馬佳地方,因以為氏,有清崛起長白,我先人囊弓蔚矢,或從徵關內,或居守遼中,服勞王家,為八旗世業,而散居各行省佔駐防旗籍者尤不勝僂指計。”[2]由序可知,馬佳氏與費莫氏出自同一氏族血緣,後因家難遷徙到嘉理庫馬佳地方,因地為氏,改姓為“馬佳”,分佈在京師及全國各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以說滿族家譜序中蘊含著豐富的滿族姓氏資料,是推動滿族姓氏學研究的重要參考。

二是滿族家族移民研究的主要史料。“始祖嘉倫色,居住長白山滿洲部忠義處,後世隨熙朝先世過江征討,移住於幹渾鄂謨地方,距興京西北薩爾滸西十里,即。至四世祖諱噶哈,娶喜塔拉氏阿古都督之女,系顯祖宣皇后之姊妹,封為國戚,其後裔子孫,永稱為國戚姨娘子孫,於天聰三年春奉旨自陳滿洲正白旗移守福陵……”[3]這是《瓦湖木伊爾根覺羅宗譜》譜序的記載,其中詳細地介紹了伊爾根覺羅氏家族的兩次重要遷徙,第一次是由始居地長白山隨軍作戰,遷往幹渾鄂謨地方,即窪胡木(亦寫作瓦湖木);第二次是天聰三年(1629)奉旨遷往瀋陽世守福陵,該段家族移民的記錄與《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清朝通志·氏族略》中內容大致相符,彼此參證,可較為真實地還原伊爾根覺羅氏家族遷徙經歷的過程。可以說絕大多數滿族譜序中都會涉及本家族遷徙、分佈情況等內容,如能專門針對譜序此方面的史料詳加整理,必定會對相關移民史研究大有助益。

三是譜牒學研究依據來源。譜牒學理論包羅內容較多,但就其基礎理論而言當是對譜牒作用的論述,這一內容的闡述在譜序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馬佳氏譜書序》:“嘗聞木本水源,世代傳流於一脈;春蒸夏灼,子孫祭祀於千秋。是祖宗發祥之根源,不可習而不察也,而後人餘慶之基礎,猶不可默認無關也。至於子孝孫賢,俱關乎先人之厚德;秋霜春露,是以啟後人之遐思。此編修譜書所由來也。”[2]《瓜爾佳氏宗譜序》:“蓋聞水流萬里勢必荊乎本源,木分千枝無不發於一千,所以玉蝶垂白帝王之世系,繪為圖,竹版耀青臣宰之世系著為冊。於是饗之者深,上不掩祖宗之雍雍保之者遠,下不失子孫之綿綿也。”[4]滿洲鑲藍旗《洪氏譜書序》:“譜也者,乃明宗辨支敦倫穆族之最要也。”[5]比較幾篇滿族譜序中的內容,其文字敘述雖有不同,但內在含義大致相仿,都是通過譜序來傳達譜牒的作用,體現了譜學思想的綿延性。在《盛京廂藍旗西昂邦牛錄村烏扎拉(吳)氏滿族家譜志序》還有這樣的記載:“族之蕃非,千萬數之可計也。今古之久更千萬世而無極矣。蕃則親疏莫辨,於是有姓氏以統紀之。久則世代易淆,於是有譜牒以類之。隋唐以前,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凡選舉婚姻諸大事莫不可徵。自世亂日,殷種族日蕃,簿狀之法不列於官,譜系之作不嗣於家,而孝慕之恩遂漓於人心,此可為深堪痛惜者也。”[6]這是譜序中存有的對譜牒發展源流的說明,此外,譜序中記載的作者和時代,也可成為我們研究某一人物譜學思想的依據,為有清以來的譜牒史研究提供一定的文獻參考。

參考文獻

[1]綏遠地方滿族佟氏宗譜[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820.9/20.

[2]馬佳氏文獻宗譜文獻彙編[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820.9/51/6-1.

[3]瓦湖木伊爾根覺羅宗譜[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820.9/7/2-2.

[4]瓜爾佳氏宗譜[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820.9/51/2-1.

[5]滿洲鑲藍旗洪氏譜書序[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 820.9/6/5-1.

[6]盛京廂藍旗西昂邦牛錄村烏扎拉(吳)氏滿族家譜[M].吉林師範大學館藏號:K820.9/58/4-1.

★作者王立為吉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東北師範大學在讀博士。

★基金項目: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博士扶持項目《東北滿族著姓譜牒文獻整理研究與開發利用》(2012BS15)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