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上次我们说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关于真武山上铁桅杆的龙门阵。

南岸有根铁桅杆,直耸耸的立在真武山上,这根桅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大家众说纷纭:旗杆?武器?避雷针?天线?定海神针……哈哈大家真的是脑洞大开,越想越歪!不过根铁桅杆却是大有来历。

立这根铁桅杆的人是谁?那是万历年间名将,又称第一猛将的刘綎。《明史》,对这位曾驻防重庆的名将评价是:一生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被称为“晚明第一猛将”。

据《巴县志》记载,铁桅杆为明代(1595年)四川总兵刘綎所立,铁桅杆为生铁铸造,高10.5米,直径17厘米,历经400多年日晒雨淋,竟然未锈,实为罕见。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铁桅杆

《通志》:‘在(巴)县南,涂山绝顶,乾隆二十五年川东道张九镒改名览胜’其地有览胜亭,傍有铁桅杆一根。清陶澍《蜀輶日记》云:‘涂山绝顶有铁桅一,屹然云表,明刘建所立’现亭已毁,铁桅杆尚存,上有铸造者费大元题名,系万历二十三年铸造。引自《重庆简史和沿革》

话说播州杨应龙之乱,重庆是明军总指挥部。平叛成功后,刘綎在重庆干了三件事。第一,在佛图关写了两首纪事诗,第二,在朝天门的马王庙刻了两首凯旋诗,第三,在南山弄了一根十多米的铁桅杆。看来这刘綎也是文武双全呀,不过第一第二中的诗早已不在,很遗憾不能探其内容,现存的只有第三种这根铁杆。

在清代时,人们觉得这里风光优美,文人雅士纷涌而至,大发诗意,但这里只有根铁杆子,不甚雅观,也不方便大家在这里以诗会友。于是便在铁桅杆前修了一座览胜亭(澄鉴亭),揽胜亭这名字故名思意,是登高眺望重庆绝妙之处(这揽胜亭等同于今天的一棵树),风光可谓是一览无遗。想想坐在亭子里,喝喝酒、写写诗、画个画、打几圈麻将、看看远处的重庆城,享受啊。但在大炼钢铁及文革期间,揽胜亭遭到破坏,现在只剩下亭子的地基,地基也被修建成了观光的露台了,因铁桅杆深埋土中,不能拔起,才得以免遭劫难,保存至今。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清代铁桅杆和揽胜亭

那这根铁桅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先看看这根铁杆的位置,也是明朝时,当时重庆南山上的最佳观景点,视野相当之好,周边没有大的遮挡物,可清楚看清长江江面和市区景物。于是就有人说是警示台,报警用的,上面挂警示用的东西,以不同形象和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信息,在城里的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知道该干什么了。譬如,战斗警示,消防警示,导航警示等等。再仔细看杆身有相互错开的突出体,犹如向上攀爬的落脚点,表示此杆随时随地都有人爬上爬下,于是有人说是瞭望台。

我想,立这么根铁杆子,肯定是与军事有相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桅杆上刻有铭文:“明万历二十三年三月初三。巴县东里城新兴镇费大元刘氏,男费有进陈氏,男费成。长寿。” 按照字面来解释,该桅杆系费大元偕妻刘氏同两子一媳,为求“长寿”而立。根据调查,立桅杆处前后无寺庙,且桅杆为铁质无斗单杆,这与民间立双杆等习俗不符。而杆上铸文中有“东里城新兴镇”文字,而“城”与“镇”是古代军队设置的编制,费大元应为镇守真武山新兴镇部队的最高军官。据此,该桅杆实为军事而立。再说这里是绝佳的观察点,一旦在峡口江面上发敌情或重大海事,就可以踩着杆上铁质互生枝壮突出物,在此铁桅杆顶上挂上传递信息的物品了。但是前文写到是刘綎所立,为什么刘綎不在铁桅杆上留点什么,而是这费大元留下了名字在上面,估计是刘綎下达的命令,费大元办的事,顺带在上面留下全家名字,祈下福。这可谓手中有权好办事。这只是我的单方面的猜测。还有一说,铸造这铁桅杆,刘綎找了个赞助就是费大元,费大元出来钱当然得留个名了。但对于铁桅杆的用途以及这费大元是谁,至今还有待研究考证。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铁桅杆

猜测归猜测,不过在小鬼子轰炸重庆时,这根铁桅杆就派上了用场,真真的做了回警报台。大轰炸时,预警系统除警报外,还在人口稠密区域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等处悬挂警报灯笼,便于市民观望。灯笼分为红色圆形和绿色长圆形两种,直径不少于50厘米,球内装着灯具供夜间使用。 悬挂红色灯笼1个,为预行警报,表示敌机已从武汉起飞,有空袭意向。悬挂红色灯笼2个,为空袭警报,表示敌机已经飞抵宜昌。悬挂3个红球,为紧急警报,表示敌机已经飞临涪陵上空。悬挂绿色灯笼1个,为解除警报。没有空袭则不悬挂。这也印证了我的猜测,铁桅杆是用做警报,这才是铁桅杆的正确用法。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挂消息灯笼

1992年,铁桅杆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后来还为铁桅杆筑造了底座。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既然是摆龙门阵,还是来讲讲关于这根铁桅杆的的传说。传说三。

传说一。据说三国时代,刘备曾三顾茅舍,拜诸葛亮为军师,巧夺四川。立蜀称帝,建都成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为加强渝州防务,曾相邀桃园兄弟关羽、张飞兄弟同行,登上涂山绝顶,查看军事防守要务,见山势险恶,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把守渝州南大门的军机要地,需派兵镇守。且涂山绝顶四周,却缺一根栓马的柱子,心中无奈,仰天长叹:“滚滚东去长江水,淘尽多少英雄豪杰,难却了栓马好汉!” 忽然,上天雷鸣电闪,倾盆大雨扑面而来,在暴风雨中,只见黑、白、青三条巨龙飞来,落在涂山绝顶,就地打滚,变成了三根铁杆,以供刘、关、张三兄弟在商讨军情时拴马,张飞性急,迅速地将马拴在黑龙杆上,关羽不慌不忙将赤兔马系在白龙杆上,只有刘备慢条斯礼将马缓缓地套在青龙杆,屯兵布阵完毕,然后离去…… 一日长江涨洪水,江水淹到了涂山寺山下“回龙桥”,黑龙难耐寂寞,顺水东游,到了云阳,藏身于张飞庙中。白龙见黑龙离去,也随即顺江而下,游到了奉节白帝城,长卧于白帝城下。只有青龙老实本份,望着离去的伙伴,面对渝州,孤伶地伫立在涂山绝顶,呼唤离去的兄弟,盼兄弟早日归来团聚。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传说二。因为这有关于真武山传说多多少少都与大禹有关,毕竟真武山是重庆大禹文化的发源地。 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期,大禹为了疏导洪水,便在铁山坪、放牛坪,中间挖出了一条沟,让洪水从这里流出,这就是铜锣峡。

弄好后,大禹就马不停蹄的到外地治水去了。有一次下大雨下了好几天 ,太上老君正在老君洞打坐,发现洪水居然一直淹到了老君洞。他就奇了个怪,这大禹不是疏通了河道,下几天雨不至于又发洪水了,只好出洞,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到洞顶,放眼望去只见一条青的龙(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啊,跑题了)身子盘成一团,盘在唐家坨里,尾巴堵在铜锣峡中间,脑壳就搭在真武山上睡觉。原来是这龙把铜锣峡堵住了,以至于水流不走了。太上老君先想先用拐杖把龙打醒,让它换个地方睡觉去,免得堵住峡口,洪水流不走,祸害百姓。谁知这龙就是不醒,太上老君再用手抓起龙头左右甩动青龙(这里自动补脑,一些影视剧里的搞笑桥段),结果还是不醒,估计这龙是喝麻了。这太上老君岁数大了,脾气也大,你不依教所,那我就要给你这喝麻了的龙一个终生的教训,既然你不走,你就让你永远的留在这里。于是从头上毛髻里,抽出铁簪子打向龙头,结果呢,这条青龙石化了,龙身就化成了南山,这龙头在的地方就是真武山 太上老君打在龙头上的这根簪子,就变成了后来的铁桅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年人,你是惹不起的。哈哈,玩笑玩笑。

重庆龙门阵之铁桅杆:话说这铁桅杆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铁簪子”

铜锣峡

传说三。真武山的铁桅杆是为了镇重庆城的火而立。重庆城五行属火,常有火患,北方真武大帝属水,水能克火,故立铁桅杆以镇之。好像是这样,记不太真切了,请知道的人补而正之。还有谁知其他传说的也请补之。

这龙门阵嘛,就是大家在一起摆起好耍的,其中的故事又不是历史,只当茶余饭后休闲之用,当不得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