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是一門奇妙的藝術形式。其與建築息息相關,可以說就是廣州、佛山等地祠堂、寺觀、紳商宅邸建築的一部分。

在這些地方的中式古典建築的屋脊之上,灰塑的存在是張揚且絢麗的,對建築本身除了強烈的裝飾效果之外,還強調了房屋之柱上結構的輪廓,“突破”等級制度的創新,樹立新的財富、威權標誌等意義。當然,根據本文作者造訪灰塑民間工藝者的口述記錄,灰塑還具有其他的功能和含義。另外,由於灰塑的特殊位置(屋脊),極強的表現力(泥塑),商貿發達地區(珠三角)的流行勢力,使其成為傳統文化藝術及區域文化特點的一突出代表。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東方建築中的詩意綻放

我國建築自古以來“為東方最顯著的獨立系統”“自成一個最特殊、最體面的建築大族”“一種好建築必含有以下三要點:實用、堅固、美觀”。(《中國營造學社》節錄)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但凡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的誕生,必有其適用於人們生活的日常需要,形而下和形而上的需要,有時候難以分清孰為先後

建築藝術當然不能例外。

擋風遮雨、鎮壓房瓦、調和溫溼是人們對灰塑的形而下的要求;娛神、娛人、化導風俗、美觀氣派、劃分等級等則是形而上的。南方天氣多變,常有颱風,或以巨大力量摧動屋瓦,或掀倒大樹砸傷房屋,灰塑便起到保護屋頂的作用。因其一定的重量、寬度,安置在瓦壟、屋脊上,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上述的保護效果。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使用了諸如石灰、糯米粉、草木灰、紅糖等材料,既能吸附水分,又能隨環境變化快速乾燥,可調節建築周邊的溼,加之此地建築多為黑瓦、灰瓦,能夠吸熱,與灰塑相組合,對建築也起到了保護作用。據此,人稱嶺南建築為“會呼吸”的建築。

其實,面臨惡劣的自然環境,其他地方也未必沒有類似的技藝,達到類似的保護效果。但灰塑的獨特性是其他藝術所不具備的。這裡跟區域的審美、信仰、材料和技術都有關係。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

灰塑內容多為民俗中常見的戲曲典故、佛道神仙、孝子賢孫、節婦烈女等,高踞屋頂之上,與建築其他的內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勸導一方風俗、對社會道德的警示旌表意圖非常明顯。

至於灰塑以豔麗的色彩、豐富的造型、大面積的表達駭動人神,傳遞的便是娛人娛神的審美信息。

此地建築空間並不大,單體建築之間空間狹小,採光本不充分,高踞屋脊的灰塑成排聳立,更顯得室內昏暗、迫迮。搖曳的燭火,繚繞的香霧,威嚴的神像,無不強調這樣一個神秘的氛圍。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珠三角地區自古為南方地區海上通路之要津,廣州城市史更有一千五百年以上。晚近以來,此地更是商賈雲集、交易頻繁,傳統的紳豪貴門,新興的富族、資本家,揮斥無度以求彰顯其地位和能量,最能表達這種訴求的,首推建築。或以祖廟祠堂以榮敘其祖,或捐建寺觀以蓄其福,更多的則是住進富麗豪華宅邸。

然而,基於農業社會要求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其嚴格等級制度是不能容忍種種“逾制”行為的。在建築上,統治者老早就劃分了層級。高度、開間、進深如何,舉高多少,出跳多少,“廡殿”“攢尖”“歇山”“懸山”“硬山”式的屋頂,出簷與否,乃至“單簷”“重簷”等屋簷形式,裝飾屋脊的人物、動植物品級,這些建築形式都有嚴格的等級要求。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聰明的富商豪門繞開了這些,灰塑提供了幫助。他們有時使用等級較低的“硬山頂”“懸山頂”等,也不用鴟吻,卻用高峻的灰塑,繁複的磚雕,西方式的石柱、拱券等,巧妙地避開可能的“糾紛”,既不“逾制”,又彰顯其財富水平、藝術品位。其中,因位置崇高,在滿足上述心理方面,灰塑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

娛人娛神的審美

灰塑主要內容大致為四,一神教仙序,二德範掌故,三吉寓祥諷,四自然及社會之模仿和再現。中國民間神道體系自明清時期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以儒釋道三教為主的神仙系統最終融合如一,而又保持其相對獨立性。

“關(公)財(神)”“三教和合”“萬神朝佛(道)”等組合不單見於灰塑,即便在其他藝術形式如木版年畫中亦不鮮見。“八仙過海”“和合二仙”等常常出現。以戲曲故事、歷史掌故、經典訓詁等為題材的灰塑形象,如“二十四孝”“經變故事”“道仙傳奇”,如“子儀拜壽”“麻姑獻壽”“五子登科”等比比皆是。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

獅子、喜鵲、蝙蝠、鹿、雞、龍、虎、龜、蛇、鰲魚等都是常見的裝飾。其宣揚的傳統倫理精神、道德標範、物質追求明確清楚。

“四季平(瓶)安”“福(蝠)在眼前(錢)”“馬上封侯(蜂猴)”等形象時有出現,寄託了美好的寓意和強烈的暗示信號,以期與天意“暗”通款曲,以此種“語法”祈禱命運。與帝王登基改元的心理(武則天“革”唐命時甚至造作新文字)若合一契。

因我國自古以來即相信文字和圖像(漢字本即源於圖像)具有相當魔力,圖形和聲音代表某種“天啟”。再就是,灰塑藝術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模仿。不消說,花鳥魚蟲表現為前者,建築、商貿、仕學、遊歷、婚媾……為後者。灰塑都有體現之。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的匠心傳承

製作一件灰塑形象要經過以下的流程:構圖、扎骨架、草筋灰打底、紙筋灰塑形、色灰塑形、上彩。

即先在平面材料上勾畫草圖,再於其上扎架,以草為材料製作的灰泥造型,再以紙張為材料製作的灰泥描寫細節,最後上彩,調整後上脊安裝。運用了稻草、桐油、糯米粉、紙張、石灰、沙子、礦物質顏料、鋼釘、鋼線等。從構圖到成形,灰塑要經過至少八個步驟,而一個工匠要真正掌握灰塑技藝,要經過十年以上。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由於這些材料的巧妙組合(外硬內軟,外防水內吸潮),使其不易崩裂,附著性強,較為堅固。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地留出裝飾性通風孔,從而減輕颱風對脊飾的猛烈衝擊。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鄒成村(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介紹,此種配方得自前人所授,並無秘密可言,但具體運用,須與個人經驗、建築功用相互參照,才能運用自如。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灰塑

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並非同步完成,在過去,民間藝術的根基並不一定受到這些改革的多少影響,傳統價值觀亦然。另一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現象可為佐證。

筆者在佛山“祖廟”建築之內,看到一塊供設於神案的大型雕塑,具體內容不詳(也非本文主要討論問題),但於神案正中一隱秘夾角(匾額處),赫然有“大明江山”四字。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據瞭解,此神案雕造於清代,其中透露的信息耐人尋味。我國曆史上每發生戰亂時,人們避秦路線以由北向南為主。佛山、廣州聚集了不少佛廣之北的漢人,其中夾雜許多抗擊失敗之士。雕塑這種藝術形式自然為當時社會文化服務,記錄了許多社會信息,為不誣之事實。

在歷史上,面對離亂,人或可南渡北歸、東成西就,文化傳統卻巋然不動,甚或更有發展。然而,近代以來更為深刻、劇烈的社會變革浪潮,對這些傳統藝術的存續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中國建築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梁思成《中國建築史》)。我國缺乏像西方文明那樣普遍可採集的、適合施建的建築石材,智慧的先人發明了土木結構的建築形式,至今遍佈中華文明所及之地。

北至寒冷乾燥的東北亞,南到酷熱潮溼的南亞地區,中華建築形式無不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可以說,此種適合人類居住、風格特殊、易於建設、有明確工程標準的建築,為中華文明的存續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建立不世的功勳。灰塑藝術便是這種傳統智慧在嶺南地區的具體體現。如何理解這些傳統智慧並予保護、繼承,其意義不但在於其歷史,也在未來。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奇妙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藝,添加了糯米粉和紅糖,可經百年風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素材取自: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提供,作者自拍,灰塑大師邵成村、琺琅大師楊志峰先生工作室,在此鳴謝!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跟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民藝

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講述、傳播、幫助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