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AI的存储器,改变计算机现有结构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有“计算机之父”之称的冯·诺依曼提出,采用二进制作为计算机的数制基础,以及预先编制计算程序,然后由计算机来按照人们事前制定的计算顺序来执行数值计算工作。冯·诺依曼的理念被用于后世的电子计算机当中,成为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人们把这种理念称为“冯.诺曼型结构”。

“冯.诺曼型结构”在存储上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存储器(内存条和硬盘)、处理器经控制器连接,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传输存在一些距离。

为什么NVMe SSD比SATA SSD快?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是因为NVMe SSD走的是PCIe通道,通信传输距离比SATA SSD“近”。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从电子计算机结构上来说,存储器离处理器越“近”,对电脑性能越有利。

由于“冯.诺曼型结构”电脑处理器和存储器经过总线传输,存在一些距离,因此,“冯·诺伊曼瓶颈”出现了。

“冯·诺伊曼瓶颈”(von Neumann bottleneck):随着电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内存的容量和频率逐渐无法满足。

“冯·诺伊曼瓶颈”,以及人们对电脑性能的追求日益提高,电脑存储器价格高昂,让电脑存储器成为了电脑整体性能最大的瓶颈。

如何减小“冯·诺伊曼瓶颈”,如何提高电脑存储器性能,提高电脑整体性能。减小电脑存储器与处理器之间的“距离”是关键。

近日,在2018年“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ISSCC)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科学家团队提出改变冯·诺依曼架构,让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更加紧密。

他们认为为存储器加入AI算法,使其具备简单的运算能力,将使得存储器变得更为智能,且使得电脑处理数据更加具有效率。

具体他们是想改变存储器,还是想改变冯·诺依曼架构,或者推翻冯·诺依曼架构,无从得知。总之,他们让我们觉得AI现在确实很流行。哪都能扯上。是不是最近很多概念股啊?

做AI的存储器,改变计算机现有结构

不知道大家觉得做AI存储器,改变冯·诺依曼架构,这个方案是否靠谱?

相比这个做AI的存储器的方案,其实内存条、SSD降点价更靠谱。内存条、SSD便宜了,自然咱们电脑的性能瓶颈就减小了。

做AI的存储器,改变计算机现有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