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常识

布病防控常识

布病知识

(1)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2)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是主要传染源,人与人发生传染基本不传染。(3)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切割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4)不分男女,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布病,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也存在。(5)违反操作规程使用疫苗也可能一过性感染布病。(6)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布病防控常识

畜间布病免疫技术规程

一、牛布病免疫技术规程

1、布鲁氏菌活疫苗(M5株或M5-90株)、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或S19株)可用于预防牛布鲁氏菌病,因为A19株或S19株是牛种菌株,推荐使用布鲁氏菌A19活疫苗。

2、免疫程序:每年对新出生3月龄-8月龄犊牛免疫1次。使用M5株活疫苗每三年对成年母牛免疫一次,使用A19活疫苗的在18-20日龄再接种一次低剂量。

3、接种途径及注意事项:A19活疫苗采取皮下注射。M5株活疫苗对3-8月龄的犊牛采取皮下免疫,8月龄以上的成年公牛采取结膜囊点眼每头50亿cfu。注意种用公牛禁止接种疫苗;怀孕母牛禁止采用注射方法免疫;规模牛场采取检疫净化方法控制布病,不主张免疫。

布病防控常识

二、羊免疫技术规程

1、疫苗选择:羊的免疫选择M5株布鲁氏菌活疫苗。对母羔羊和未怀孕的成年母羊采取注射方法免疫,对怀孕母羊及无法确定是否怀孕的母羊采取结膜点眼方法将进行免疫。

2、免疫程序:每年对新出生的在3月龄-8月龄羔羊免疫1次。头次免疫后每3年对成年母羊免疫一次。

接种途径及注意事项:M5活疫苗采取皮下注射和结膜囊点眼方法免疫;3-8月龄羔羊采取皮下免疫;8月龄以上的成年羊采取结膜囊点眼每头50亿cfu。S2活疫苗采取口服和皮下注射方法免疫,建议采取口服方法免疫。羔羊在首免后30日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注意育肥羊只在育肥期禁止接种疫苗;成年奶山羊禁止接种疫苗;怀孕母羊禁止采用注射方法免疫。S2疫苗对小尾寒羊禁止采用注射法接种。种羊场禁止对种用公羔实施免疫布病疫苗。

布病防控常识

三、人员防护技术规程

1、人畜分居,成年畜还是幼畜,都不能住室内饲养。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住房内,小孩不要和羔羊玩耍;

2、在接羔室内产羔接羔,备好防护手套、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3、动物定时检疫,发现阳性及时处理,不要再卖给他人继续传播疾病;

4、注射疫苗时,戴防护镜、戴口罩、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

5、注射器、用完的疫苗瓶、针头等要进行消毒处理;

6、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

7、在接触牛、羊,在接羔时,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摘下口罩抽烟、喝水;

8、吃牛羊肉、喝牛奶时,要充分煮(烤)熟,改变吃(喝)生肉、奶的习惯。

9、有伤口时不接触牛羊等动物和布病疫苗,以防感染。

布病防控常识

临床症状: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