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吃早點,為什麼愛吃“面裹面”類的東西?

今晚報

天津的早餐,聞名全國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天津的早餐很大一部分都是,面裹面。

舉例子說,天津講究,燒餅配鍋巴菜。燒餅是麵食自然不用多說,鍋巴菜裡面的鍋巴是豆麵的。

再舉例說,煎餅果子,皮是豆麵的,裡面不管是餜子還是餜篦兒,也是都是面做的。

這個就不用說了,天津人最熟悉的吃法,大餅餜子。

剛出鍋的果子,配上熱大餅。兩根果子一角餅,裹好了。酥脆、好吃、管飽。。

如果說,天津人的早點大部分都是面裹面,那麼,大餅餜子這口,就是其中的典範了。


那麼為什麼天津人早點喜歡面裹面呢?

天津屬於北方,北方人喜麵食

天津屬於北方,北方適合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

碼頭文化,重體力勞動

天津當年是以漕運為主的城市,有著濃厚碼頭文化的氛圍,很多當地老百姓都從事與碼頭漕運相關的重體力勞動。面裹面這種吃法恰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現在看雖然不健康,但是在當時,像大餅餜子這樣的早餐,便宜實惠,還可以支撐高強度的勞動,是真正的中式快餐。

味道可口

這一點對於講究吃的天津來說,尤為關鍵。雖然是面裹面,但是不管是煎餅果子還是大餅餜子,天津人已經把怎麼做麵食的手法、口味研究的淋漓盡致了。


今晚報

歷史上,天津從來不是一個富裕的城市,小市民為主體的城市,對食物的要求就是便宜還好吃。北方人對稻米的加工,除了米飯米粥,大概也沒啥了,這一點比不了南方人。當然,對面食的加工,論精緻,一般也比不上南方。

說天津人會吃,不是說吃的東西有多貴,很普通的食物,製作的整體水平高,伴之天津人對口味的要求也就高。比如早點裡有天津特點的鍋巴菜,比如老豆腐,滷汁就比較講究,裡面多加素肉,黃花菜,木耳。油條,講究蓬鬆酥脆。雲吞,湯裡多加入蝦皮,冬菜,紫菜。炸糕,從糯米大米的配比浸泡,到水磨發酵,包豆沙餡炸制,工序不能減少一個。久而久之,形成了天津人普遍認可的一些老味道。

我在外地上班後,父母也隨我搬離天津,在外地,這些食物也是有,說的不好聽,都是瞎湊合,賣的瞎做,買的瞎吃。比如油條,不是個味道,老豆腐的滷汁,就是水澱粉勾芡的鹹湯。誇張地說,這種早點如果拿到天津去賣,不要錢都沒人吃吧。活在天津,有口福。

如今很多小吃,也都是外地人在做,外地的做法,本地人的口味,相互適應。近年偶爾回津,發現像東北小吃烤冷麵也很有市場,這東西什麼來歷?一直搞不懂。


熱島釣叟

天津是個包容的城市,集合了北方愛吃麵食,土地適合種稻米,靠海喜歡吃海鮮,頓頓離不開肉,可以說只要是好吃的,不分東南西北都能在天津紮根,絕不會偏頗的愛吃這樣就必須排斥那樣,所謂面裹面,其實就是把不同做法的兩種麵食混在一起,既解決了當時吃食原材料單一尷尬,又滿足了對美食多樣性的喜愛,總之就是把對吃的鐘愛,變成創造力無窮大。


白小仙兒44103885


大程看天津

咱大天津早點雖然好吃,也別太自戀,我國大部分地區傳統早餐還是大餅油條豆漿,白麵大煎餅果子為主,那不也是面裹面嗎。

再說吃麵,天津人並不會早上吃麵條類,除非矯情的在家做早點的人家(鄙視,正宗天津衛一定是買早點的)。江浙早餐一大碗拌麵是很平常的。


比較瘦的比較胖的

天津歷史上是一個北方碼頭城市,裝卸工人物流工人很多,老百姓沒什麼錢,這樣的早飯便宜管飽而且扛時候。關鍵是消化緩慢利於重體力工人消耗。而且這樣的早飯方便快捷,易於攜帶,可以隨走隨吃比較省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