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聚美的拼團和社群模式,看垂直電商流量突圍

時至今日,昂貴且縮水的流量,已讓垂直電商們如鯁在喉,紛紛開始突圍。無論是聚美優品在拼團、直播、微博矩陣上的嘗試,還是寶寶樹深耕社區與內容所帶來的增長,都在證明:社交模式,正在打破垂直電商的流量天花板。

2017年,電商領域的超級巨頭繼續著自己的霸權。亞馬遜和淘寶的股價增幅分別達到27%和94%。不禁有人發問:垂直電商該如何突圍?

以目前聚美們在社交模式上的創新與變革來看,傳統垂直電商已經找到突破的出口,換了個活法。

聚美拼團模式:獲取廣度流量的利器

為解決流量問題,垂直賽道上的電商玩家們,已經進行多種嘗試:在小程序市場尋找空間,重新重視PC端等等。

流量紅利持續衰減,巨頭不斷入侵,這些嘗試還難以帶來立竿見影的增量用戶。而聚美優品的破局手段,或許能為垂直賽道的選手們提新的思路。

在傳統的網購模式中,價格往往是吸引用戶的最直接因素。但在當下的移動社交時代,“人”成為了更重要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社交渠道,能夠產生幾何式的裂變流量。

這種社交強關係的影響下,產品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用戶的活躍度也得到提升——這一切都建立在用戶自發的傳播之下,聚美優品幾乎沒有營銷、流量獲取方面的成本。

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突破2000萬。與朋友圈的微商模式相比,聚美優品這樣規範的電商平臺可以解決供應鏈、倉儲物流、售後保障等問題。因此,用戶通過拼團獲得更多實惠,而平臺則獲得了新鮮的流量。

如果把社交拼團模式,視作垂直電商在流量廣度上的探索,那麼社群模式則意味著流量的深度。

今年9月份,紀源資本的管理合夥人童土豪曾發文指出,雖然亞馬遜與阿里正在形成無所不包的網絡商店,但消費者本質上把他們視作搜索的工具。而在垂直賽道上的Airbnb和Pinterest,卻通過創造積極的社區氛圍,形成了價值觀的認同,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智。

實際上,相比“買過一次就忘記”的用戶,這種具有品質和黏性的流量對垂直電商更為可寶貴。

佈局社群矩陣:聚美、寶寶樹抓住流量深度

不久前,聚美優品CEO陳歐在微博上與幾位微博知名博主進行互動。幾位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大V在視頻中展示著拆解聚美優品包裹的過程,吸引了眾多粉絲的關注。

早在2016年的時候,聚美上線聚美直播,眾多美妝達人在直播中,向用戶教授美妝教程,這種互動帶來了活躍的流量。

不過在筆者看來,聚美與網紅大V的合作,並非僅是為了簡單獲客,其真實目的,或許是在社交領域更深層的佈局。

如亞馬遜和淘寶這樣的巨頭,其實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2017年3月,亞馬遜推出了“網紅計劃(Amazon Influencer Program)”,通過審核的網紅,可在亞馬遜網站獲得實名導流鏈接。幾乎同一時間,淘寶和微博共同推出了網紅平臺,只要微博粉絲數超過5000,就有機會獲得扶持。

道理很簡單,每一個網紅,本身都與粉絲構成了帶有信任感的社群關係,他們具有相似的審美理念和價值認同感。而人際關係形成的用戶,其留存遠高於依靠商品本身吸引的用戶。

實際上,幾年前聚美就發現了社群關係背後的流量價值。2015年,聚美投資中國最大的母嬰家庭服務平臺寶寶樹,看重的一點正是其社區電商的發展潛力。時至今日,寶寶樹已經宣佈盈利,成為母嬰電商中少有的逆勢增長案例。

在拼團、直播等社交模式之外,聚美優品也已經開始圍繞微博生態圈,構建大V、品牌與平臺組成的社群體系。目前,其微博矩陣共有超過5000萬具有較高活躍度與黏性的粉絲。對電商平臺而言,這些粉絲意味旺盛的消費需求。

在這種社群關係下,諸多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問題的得以解決。比如微博大V進行產品測評的過程中,產品的真實性得以展現,用戶獲得了更好的消費體驗,品牌的銷量得以提升,而平臺獲得了同時擁有廣度和深度的流量。

不難看出,近年在影視投資、智能製造、共享充電寶領域拓展多元業務的聚美優品,並沒有忽視電商業務,而是利用社交化、社群化的手段,尋找著流量變革的空間。

在流量紅利終結時代,在外拓展城池,對內挖掘增量——或許這種發展模式,為處於第二梯隊的中型互聯網電商們,提供了一種值得關注的樣本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