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通俗的說法,美石為玉,玉是石頭的精華,佛道雅稱玉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兇的靈石,現在,在世界(特別是東亞)各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從廣義上講,只要是美麗的石頭就是玉,比如藍田玉、和田玉、岫巖玉、緬甸翡翠玉、南陽獨山玉、蛇紋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雞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瑪瑙、珊瑚、冰川玉、大理石玉及其他意義上的寶石。玉早在遠古就被人類重視起來,因此,在漢字裡,有大量的玉部漢字,今天接著解說玉部的6個漢字,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今天要解說的6個漢字)

1、瑑。讀作zhuàn。《說文解字》釋作:“圭璧上起兆瑑也。”就是指玉器上雕飾的凸紋,這些花紋雕飾在圭璧的邊緣,因此叫作“瑑”。“玉”和“彖”聯合起來表示“用花紋圖案包住玉器的邊角”。本義是玉琮四角雕刻花紋。引申義是玉圭兩面雕刻的花紋。這裡的“彖”,最早的字形是豬走脫人伸手去捉的意思,豬極難捕捉,須要在一定的範圍內困捉,於是“彖”又有“包邊、包括”的意思,比如《易經》的專用術語“彖辭”即指“總括之辭”、“小結”,即小結一卦之辭。因此“瑑”的意思就是用花紋圖案包住玉器的邊角。它和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瑑的小篆)

2、珇。讀作zǔ,亦讀作jù。《說文解字》釋作“琮玉之瑑”。琮我們前面解說過了,是一種專用於祭祀的玉器,“瑑”字上邊說了,是邊角部分的花紋圖案,意思很清楚,就是琮邊角的圖案花紋。可是為什麼要用且作為玉以外的字形呢?我們以前說過,“且”在解釋“祖”時已經說過,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因此用到“祖”字中,而“珇”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玉器上的花紋,因此叫做“珇”。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且的字形與珇的字形)

3、。讀作qí。《說文解字》釋作:“弁飾,往往冒玉也。”在古代,玉石要綴在冠帽上,當然需要藉助於針線皮料,用於弁織在冠帽上,“皮弁多以鹿皮淺毛黃白色者為之”(《晉書.輿服志》)。“綦”在甲骨文裡,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其實就是古人的鞋帶。《禮記·內則》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繫上鞋帶。綦,還有蒼青色的含義,《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卿樂我員”綦巾,即“蒼艾色女服也。”因此,“”的意思就是這個弁織玉器在衣帽上的玉飾,也指這些玉器上的裝飾。這個玉飾其實有很多講究,《禮》載:“天子五采,諸侯三採,天子則縫有十二、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孤四,卿大夫三。”顯然,古時候這個玉飾對於不同的等級,品秩是不一樣,用的針數也不一樣,這個裝飾是有區別的。同時,這個裝飾通常情況下是覆蓋在玉上,像玉的帽子一樣,因此稱:“往往冒玉也”。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的小篆)

另外,也寫作“璂”。意思是一樣的。

4、璪。讀作zǎo。《說文解字》釋作:“玉飾。如水藻之文。”顯然,這又是一種玉的裝飾材料,一般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古代刻在玉上或畫在衣裳上的水藻花紋;另一個意思是古代垂在冕上用以穿玉的五彩絲絛。喿古同於“噪”,金文的原字形就是一群鳥在樹木上亂叫的意思,也就是噪聲,後來的藻只是用了“喿”的聲,這裡的“璪”字義上借用的是水藻的的形狀,聲音上用的是“喿”的音。“喿”的字形發展與璪的小篆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喿的字形發展與璪的小篆)

5、瑬。讀作liú。《說文解字》釋作:“垂玉也。冕飾。”其實就是古代帝王冠冕前後懸垂的玉串。後來這個字用“旒”,我們在影視劇裡經常見到這個物品,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瑬的實物)

“瑬”字之所以寫作瑬,上面一個流水的“流”,下面一個“玉”,是因為瑬的器型就像是流水一樣在帽子的前後流淌,因此用了“流”字。同時瑬也有疏導臣子們的諫言的意思。“瑬”同時也指旗子上的下垂飾物。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旗瑬的樣子)

同時,《集韻》中瑬也指“美金”,當然不是現在的美國貨幣,而是指美麗的金子。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瑬的小篆寫法)

6、璹。讀作shú。《說文解字》釋作:“玉器也。”這給的線索也太少了,就是一種玉器,那這是什麼樣的一種玉器呢?許慎沒有說,倒是徐鍇的註解有個線索稱:“《爾雅》:‘璋大八寸謂之琡’《說文》有‘璹’無‘琡’,謂宜同也。”也就是說,琡與璹是同一種東西,就是長八寸的璋。可是為什麼“長八寸的璋”叫“璹”呢,一個玉部加一個夀,這個夀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以前解釋過壽字的象形,是一個人跪在地上伸手向上天祈求自己能活得長久的意思,那麼這種璋就是用來表彰長壽或者祈求長壽的一種玉器。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2課:說不盡的玉製用品

(璹的小篆寫法)

這種規格的玉器一般不用在朝堂(用在朝堂的是12寸、9寸、7寸、5寸等)內政,有一說是這種規制的玉器用於“朝聘”之禮,即古代諸侯親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見天子的禮節,持璹的象徵意義就是雙方的關係永遠延續。比如《禮記·王制》:“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在中國古代,玉製品多是禮器,多是尊貴的器物,但又因為種類繁多,當代人記起來實在有些困難。讀《說文解字》雖然能見到一部分器具的名稱,但模樣終究是不易描摹了。

(【說文解字】之22,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