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關於如何養“正”,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給我們做出了完美的榜樣。

還記得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的家族祠堂嗎?它有哪些用途呢?

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多種用途,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此外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另外,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祠堂進行。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道德的法庭。

這是祠堂的一些基本用途,一言以蔽之:祠堂是家族傳承家風,揚善懲惡的場所。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三口或者四口之家,即便有的家庭成員較多,也難以真正像過去那樣,一個大家族居住在相對集中的對方,所以,即使有祠堂,也無法發揮它真正的作用。但是,哪怕只有三口人的家庭,也是一個集體,也需要家風的傳承和揚善懲惡。

怎麼辦呢?隨著國家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沒有地方建造祠堂也是客觀現實。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我發現,用現代化的方式來製作類似於祠堂的“中國家庭文化牆”,既容易實現,又能夠發揮祠堂的核心作用,真是一件讓人興奮不已的事情。

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家庭文化牆包括哪些內容?我們從它的作用說起

首先,這是家庭的宣傳陣地,是家風傳承的載體。既然是傳承,就要有家譜,告訴家庭成員“我”在家族中的位置,擔負著什麼樣的責任。當一個人真正擔負起一個家族的傳承之責任,他就不再妄自尊大,也不再妄自菲薄,同時,也治癒了一個現代流行病: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到哪裡去。

然後,家風要傳承什麼?這就需要我們總結出來“家規、家訓”。到底要依據什麼來做“家規、家訓”呢?我們繼續來看家庭文化牆的第二個功能:揚善懲惡。

首先是揚善,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真正的善。對於一個人自身來說,有利於身心靈協調發展的,就是善;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利於家庭和睦,家族長興不衰的,就是善;對於事業來說,有利於基業長青的,就是善;對於國家來說,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就是善。一句話,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具體行為規範,我們把它總結出來,就是家規的內容。具體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說,我們的行為符合以上要求,就要發揚光大。這就是揚善。

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為與善相反,就是惡。惡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犯的無心之過,這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辨別是非,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同時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就行了。當孩子有了正確的做法時,要大力表揚,這叫做“揚善略過”。家長千萬不要揪住孩子的一點小錯誤嘮叨個不停,那就成了“揚過”。

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知錯犯錯”,這就需要家長嚴肅起來,對孩子進行“懲戒”教育。這個懲戒的內容,也要寫入家規。這樣,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沒有開口,孩子就已經知道做錯了。否則,如果沒有家規,家長事先也沒有告訴過孩子是非標準,家長懲罰孩子,孩子會不服氣,“憑什麼?”是啊,憑什麼?沒有依據,孩子會認為是家長在濫用家長的權威壓制孩子,不但起不到懲戒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

另外,一個家庭的家規,是需要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遵守的家庭規則,任何人違反了都需要懲罰。在這個大的前提之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顯得更加公平,也更加有愛。

一次我在廣州講課,講到家庭文化牆時,一個家長的分享讓大家很受啟發:他們家有三個孩子,他們的家規中有一條是:如果兄弟姐妹中一個人違反了家規,三個孩子一起在家庭文化牆前面罰跪。結果有一次,年齡最小的孩子違反了家規,連在國外讀書的姐姐,三個人一起罰跪了一個小時。當然,姐姐不能跪在家裡的文化牆前面。有的人會想,沒有犯錯的兩個孩子會不會產生怨恨?不會,因為大家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而且,大家會因為連累別人而心生愧疚,暗暗下決心:以後堅決不犯錯誤。三個孩子的關係不但沒有因為這個生出嫌隙,而是更加友愛了,大家成為“好事共享,壞事共擔”的命運共同體。

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學霸成長營寄語:

“中國家庭文化牆”,是家庭的一面旗幟,是家庭文化的載體。一個有優良文化傳承的家庭,才是學霸成長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學霸成長營——中國家庭文化牆

關於中國家庭文化牆的話題,請問,你有什麼困惑?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