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一路從陝西打到了北京城外,先不說崇禎不聽人言南遷一事,就是在當下,他還是有機會逃出京城的。可結果大家都知道,走投無路的崇禎帝最終吊死在了煤山上。

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崇禎帝多疑、搖擺不定的性格註定了他的結局,但也有人會說,就憑他上吊這一點,也足以證明他身上還有點血性。起初筆者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最近看了一些明末的野史,發現崇禎帝上吊居然另有隱情,當然,這些都是野史記載,不能較真。

據說,當時的農民軍快要進北京城時,曾派人給崇禎帝送去一份合約,大意是隻要封李自成為王,承認他造反的合法性,他便揮師北上,將隊伍拉到山海關和皇太極幹仗去。但是,崇禎放不下天子的面子,認為這有失國體,便嚴辭拒絕了。既然得不到崇禎帝的認可,李自成也就不抱任何幻想,準備提兵入京打進紫禁城。

李自成本人打仗內行,可謀略不足,他手下的軍師宋獻策提醒他,如果要將紫禁城順利地拿下來絕非易事,光是高大的城牆就夠兄弟們喝一壺的。於是他建議要出奇招,迫使崇禎放棄抵抗。

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經過一番周密安排,宋獻策第二天便單槍匹馬來到京城,他化妝成一個測字先生,在皇宮附近擺了個字攤。一幅白布招牌迎風飄動,上面寫著八個大字:鬼谷為師,管輅是友。宋獻策要的就是這個高調,要的就是驚動皇宮。

崇禎是一個迷信的人,相信天命,平日裡就喜歡找一些江湖術士進宮為他算卦看相,他骨子裡就是個不可救藥的宿命論者。眼看李自成就要打進北京,崇禎寢食難安,心情十分低落。為了放鬆一下身心,宮裡的太監讓他出宮走走,碰巧這一天崇禎穿了一身便服,於是便帶著幾個隨從微服出宮,順便了解一下民心,探查一下軍情。

剛出宮,崇禎便被宋獻策的測字招牌給吸引住了,他走到攤前,然後低聲向太監吩咐了幾句。隨後太監湊到宋獻策身旁,輕聲說:“先生,我家主子想測個字。”宋獻策一看這幾個人大打扮和說話聲音,大致猜個八九不離十,他趕緊回話:“請問客官想測何字?”,崇禎指了指招牌說:“就測管輅是友的‘友’字吧”。

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宋獻策一邊看一邊思索,片刻之後說:“客官如果要問其他之事,則另當別論,但若要問國事,恐怕有些不妙啊。‘友’字遮去上邊,就成了一個‘反’字,這樣照字形來看,‘友’字可就是‘反’字要出頭了!”崇禎一聽臉色大變,一旁的太監也嚇得夠嗆,連忙擺手說:“先生錯了,不是這個‘友’字。而是有無之‘有’”。崇禎一聽,連忙點頭稱是。

宋獻策隨即在紙上寫了一個“有”字,反覆端詳之後,故意只搖頭,作沉吟不語狀。在一旁的崇禎帝看到這個情形,趕緊詢問。只見宋獻策拿著這字,走到崇禎跟前說:“要是這個‘有’字,恐怕更是不祥之兆啊。”崇禎連忙豎起耳朵來聽,宋獻策繼續說道:“你看此字,上邊是‘大’字缺一捺,下邊是‘明’字少半邊,意思很明顯,大明江山已經丟了一半。”

崇禎聽後大驚失色,但還能按捺住情緒,他提筆在紙上又寫下了一個“酉”字扔給了宋獻策。接過字後,宋獻策端詳了好一會,然後故作驚詫狀,卻有欲言又止,口中倒抽一口冷氣,崇禎看後更加著急了,讓他趕緊測字。

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宋獻策賣了個關子說:“不是在下不肯說,實在是這個字太惡,說出來恐怕客官難以接受啊。”崇禎一驚,但還是硬著頭皮想聽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說:“測字之人,只求實言相告,先生不必隱諱,只管說來。”

宋獻策覺得火候已到,便故作神秘地說:“這話今天說給客官,但希望切莫傳出去。因為這個字分明是說,大明江山危亡,已在旦夕之間,而萬歲因獲罪於天,已經無人能救。你看這個‘酉’字,乃是居於‘尊’字之中,上邊沒頭,下邊少足,這可是上天在暗示,當今皇上,不久腦袋不保,毫無逃生機會啊。”

崇禎聽到這番話後,如晴天霹靂,兩腳發軟。太監打賞宋獻策銀子後趕緊把崇禎撫回宮裡。而宋獻策大功告成,壓住心中的狂喜,出城去了。

崇禎微服出宮,寫了一個字問測字先生,結果是:當今皇上性命不保

第二天,李自成率大軍將紫禁城團團圍住,崇禎看大勢已去,又想起了測字先生的那番話,便放棄了抵抗。一狠心,他決定提前結束自己,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了萬壽山上,王承恩解下自己的腰帶掛在了那顆歪脖子樹上,崇禎帝就這樣靜悄悄地自縊而亡了,大明王朝就此宣告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