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有20万大军,为何却留着江南大营不打?反而去北伐、西征

咸丰三年,太平军可战之兵大约有20万,而江南,江北大营加起来才两万多人,对江南、江北大营具有绝对优势,但大家别忘了当时清政府拥有的兵力在90万左右,并且掌握着中国绝大多数的财政收入。

清政府一直在给江南、江北大营输血,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比如浙江当时仍未遭兵燹,属于“全善之区”,每月接济江南大营军饷便达六万两之多。

太平天国有20万大军,为何却留着江南大营不打?反而去北伐、西征

江北大营为了筹措围攻“天京”的军费,满清政府决定除了在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的基础上征收的土地税“亩捐”之外,再对米行商贾以“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的方式,推行捐厘之法。

而且江南江北大营也一直得到兵力的补充与加强,最高峰时都达到了十万人。

就好比别人在你家门口修了碉堡,架好坦克了。你肯定想打掉他们,但对方的兵力却在不断的加强,于是你就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立刻用手头的现有兵打过去呢?还是去打敌方的老巢?

太平天国有20万大军,为何却留着江南大营不打?反而去北伐、西征

其实太平军的北伐,其实就等于去偷清政府的老巢去了,目的是分散清政府的兵力,消耗清政府的财力。

而太平军的西征,则是奔着江南的富庶之地,也就是开分矿去了。最终,太平军控制了安庆、武汉、九江等重镇,保证了太平天国的钱粮供应

说到底,打仗光有兵不行,还得有钱粮。没钱没粮是打不了仗的。

再看北伐和西征的兵力,北伐用了两万人,西征用了不到三万人。如果不去北伐西征,凭着这不到五万人,就一定能啃下江南、江北两万多人坚守,而且不断得到补充的大营吗?

还有,北伐和西征虽然分散了太平军的兵力,但也调动了远比太平军多得多的清军兵力啊。如果没有北伐和西征,那这些兵力肯定是要补充到江南、江北大营的。到时候南京方面的军事压力只会更大!

太平天国有20万大军,为何却留着江南大营不打?反而去北伐、西征

其实说到底,历史不是选择题,你选A错了,不等于选B正确。

北伐和西征失败了,但如果不北伐和西征,不等于江南、江北大营就能拿下,还有可能兵力全消耗在攻坚战中,太平天国可能覆灭的更早……

从历史上看,其实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攻破向荣的江南大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