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路在何方?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喝茶聊天。朋友突然提问:一千万投资放在实体企业,你认为多久可以回本?多久可以实现利润?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艰难,虚拟经济则是一片欣欣向荣,那么实体经济到底还有没有出路呢?今天科技牛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实体经济的路在何方?

刘志彪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现象,可以用“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这两句话来概括。其中,“实体经济不实”,主要是指实体经济中真实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低下,具有较大的泡沫经济成分。“虚拟经济太虚”,则是指虚拟经济中,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比例较低,同时自我循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泡沫化成分高。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致使企业资金流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对实体投资意愿不强。资产价格增速一旦比实体利润更高,经济就容易有脱实向虚的倾向。

近年来因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加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一些与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的生产性行业,由于大批量产能扩张和市场需求缩减,供需矛盾不断显现,加上各种成本高涨,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出现了企业生存危机。实体经济要完成转型,首先要做到观念转变。

实体经济的路在何方?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大做强我国实体经济,须摒弃传统产能扩张的观念,紧紧抓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围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序展开。需把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补上“用户观”这堂课,真正搞清楚“用户是谁”“用户有何需求”“用户将如何变化”等问题,实现精准定位,创新发展,有效供给。对于企业而言,创新观念应该深入骨髓。除了传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更要注重营销创新和观念创新,革新,不合时宜的旧思维,不断推陈出新,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处保持核心竞争力。

同时,相关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实现市场公平竞争,提供更为有利的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条件。

实体经济的路在何方?

对于目前经济转型中出现的“脱实向虚”苗头。需要首先从理念上搞清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判断经济形态的实体和虚拟,不应简单地看交易流程是线上还是线下,更要看对社会价值的贡献和社会效益是否提高。

实体经济只有经历过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有更广阔的前景。

因为制造业难做了,那些通过制造业积累了资本的老板,开始把目光投向利润更高的房地产行业,通过炒房去赚钱了。不愿再投资实业,我身边有很多老板都是这样。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很多都是通过制造业赚到第一桶金。这也在客观上助推了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泡沫化”。我想中国股市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肯定也经历过一波“牛市”,是同样的原因导致的。

其次,成本环节。大家都因为说原材料上涨啊,人工工资上涨啊,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所以制造业艰难了。甚至还有经济学家反对新的劳动法,说它是在给制造业雪上加霜。其实这都不是根本原因。单方面的成本上涨不可怕,可怕的是“两头压”,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涨不上去,这才导致制造业难上加难。在这里顺便讲一句,中国的产业工人,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加上现在的物价、房价又那么高,一个月四千、五千的工资根本不算高。就算现在的人工工资普遍降到一千元一个月,制造业就一定都能赚钱了吗?还是会有很多企业因为人工工资降低了,降低产品价格去获得竞争优势,照样导致大家都纷纷降价。企业利润还是会越来越薄。所以问题不在于成本这一个方面。

实体经济的路在何方?

最后,就不得不谈到竞争环节了。因为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大部分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大部分从业者没有受过专业的管理技能、劳动技能的培训,创新能力非常差。他们惯用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不注重创新,只知道一味地模仿,所以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的产品,势必会通过价格战来获得竞争优势。市场上某一款产品热销,大家纷纷去抄袭。加上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非常到位,市场就这样被做死了。试想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其本土也有制造业。他们的人工成本比中国高的多,但是他们注重创新,加上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高成本,高售价,自然有合理的利润来维持生存、发展。竞争对手无法通过抄袭他们的创新成果来跟他们打价格战,自然无法侵蚀他们的利润。差异化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同质化竞争!

最后,我认为,尽管如此,实体经济还是有前景的!据估计,新一轮经济危机即将爆发!在接下来的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大量落后产能会被淘汰掉。“供给侧”的竞争压力会有所缓解。活下来的企业,必然是创新能力非常强的。他们能精准地锁定自己的客户群体,不断地“人格化”他们的产品,并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去培养、维护自己的客户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粉丝”。所以有“果粉”、“米粉”之说。这一部分企业将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中间商,也就是我们说的“批发商”、甚至“零售商”,这两个群体会慢慢消失。因为他们的作用在不断弱化。

在这里单独讲一下中间商吧。在传统工业化时代,中间商的存在,第一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就是消费者不知道厂家在哪里,但中间商知道。但是现在的厂家纷纷出现在互联网上了,信息开始“对称”了,中间商的价值开始弱化。其次,中间商存在的价值是“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对广州的工厂来说,我的产品怎么进入北京市场的消费者手中?北京消费者又如何买到广州工厂生产的产品?中间商是一个重要桥梁。他们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现在这一桥梁变成了互联网。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批发商、零售商的生意必然是越来越难做的。那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从中间商往设计师、品牌商去转型吧。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对称性”问题,但解决不了厂家的设计问题。要知道很多制造工厂的设计能力是非常差的。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自己设计产品,找工厂加工,生意做的照样非常好。其次就是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消费者是认品牌的。只有品牌才是有生命力和附加值的。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制造能力,其实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是非常低的。看看苹果和富士康就知道了。

一句话总结,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作为依托,其他任何经济模式都无从谈起!

科技牛,一家为企业精准匹配科研专家,快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科技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