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貧困人口”,說的是你嗎?

還記得當時紅極一時的“佛系青年”嗎?如今,又一個網絡詞彙火了——“隱形貧困人口”。


顧名思義,隱形貧困人口,實質是貧困,形式是隱形,就是“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

“隱形貧困人口”,說的是你嗎?

那麼,“隱形貧困人口”說的是不是你呢?這一類人都有哪些特徵?

1、從來不記賬

不知道每個月必需的生活費是多少。

2、存不下錢

3、手裡沒有多少錢,喜好的卻都是燒錢的事

有些人追星買同款,有些人養貓養狗每天喂高級糧,但實際上自己一個饅頭能啃兩頓。有些人買單反買鏡頭,但實際上自己眼鏡鏡片碎了都捨不得換。

“隱形貧困人口”,說的是你嗎?

4、在負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每個月的工資-花唄-借唄-信用卡=負數5、很努力的工作

有工作、也很拼,但還是窮,雖然這個事實很扎心

6、被周圍人誤以為富有

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 武藝、拼盡全力。

“腎可以不要,iPhone必須買下”

在巨大的消費誘惑之前,過度的商業化容易造成消費觀念的扭曲,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來都是沒錯的,從正面來看,正確的高一級的消費觀念可以促使一個人通過多種途徑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他們對於自身努力的自我獎勵。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很多“隱形貧困人口”其實是一些幸福的人,這些人不需要承擔著照顧父母、照顧家庭的壓力,他們大多是年輕單身一族,喜歡以物質的消費放飛自我,就好像很多女性喜歡在辛苦的工作後,打開淘寶怒刷幾單,以解心頭憤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