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SK Hynix最新72L 3D NAND

會議推薦

拆解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的分析師探索了第四代3D快閃存儲器芯片──海力士(SK Hynix)的256-Gbit 72層TLC NAND,指該芯片具備市場上最高閘極堆疊的產品。

在SK Hynix的72層(72L) TLC NAND快閃存儲器中,所謂的P-BiCS (Pipe-shaped Bit Cost Scalable)單元,是利用管線式(pipe)閘極連結每一個NAND字串(NAND string );從其佈局可見,該芯片包含4個平面(plane)以及雙面字元線開關/解碼器(two-sided wordline switches/decoders)。

該存儲器陣列的效率約57%,是因為相對較大的存儲器與其他周邊;而SK Hynix的36L與48L產品存儲器陣列效率則分別為67.5%與64.0%。此趨勢顯示SK Hynix應該會為下一代芯片開發尺寸更小巧的設計。

三星(Samsung)以及東芝/WD (Toshiba/Western Digital)的64L 3D TLC NANS裸晶,有超過65%的存儲器陣列效率;不過以上的存儲器芯片尺寸以及功能則都差不多。

深入剖析SK Hynix最新72L 3D NAND

各家64L與72L 3D NAND快閃存儲器單元陣列效率比較

SK Hynix 72L NAND快閃存儲器的位元密度為3.55 Gbits/mm 2,高於Samsung/WD之64L芯片;而美光/英特爾(Micron/Intel)的64L 3D NAND芯片是4種解決方案中位元密度最高的,主要是因為採用名為CuA (CMOS under the array)的獨特磚式(title)佈局。

深入剖析SK Hynix最新72L 3D NAND

64L與72L 3D NAND存儲器芯片位元密度比較

在3D NAND存儲器單元架構方面,SK Hynix芯片堆疊了總共82個閘極,包括選擇器(selector)與虛設字元線(dummy wordlines,DWL);我們知道有72個閘極是用於主動字元線單元,而最上方的三個閘極則是用於源極與汲極的選擇器閘極(selector gates,SG),剩餘的7個閘極應該是用於DWL以及隔離閘極(isolation gates)。

在各家廠商的64L NAND元件中我們看到:

  • Samsung採用了總數71個閘極,其中有3個用於SG,4個用於DWL;

  • Toshiba/WD產品的閘極總數為73個,其中7個用於SG,2個用於DWL;

  • Micron/Intel產品的閘極總數為76個,其中2個用於SG,7個用於DWL。

垂直單元效率計算方法,是主動字元線的數量除以垂直堆疊閘極的總數;其結果就是該3D NAND存儲器單元架構的流程效率。SK Hynix 72L產品的垂直單元效率為87.8%,Toshiba/WD的64L BiCS產品也是一樣;Samsung的64L產品效率則為90.1%,而Micron/Intel的64L產品效率則為84.2%,如下圖所示。

深入剖析SK Hynix最新72L 3D NAND

64L與72L 3D NAND存儲器產品的垂直單元效率

SK Hynix先前的36L與48L產品是採用單步驟蝕刻製程來製作分別為43個與55個閘極總數的通道電洞(channel holes);新一代的72L存儲器單元則是採用兩步驟蝕刻製程來製作通到電洞。在管線閘極上,較低的42個閘極以及較上方的40個閘極,分別是以兩個不同的蝕刻步驟形成。而狹縫(slits)與子狹縫(sub-slits)則是以單步驟蝕刻形成,製程整合程序如下:

  1. 管線閘極鑄模成形(下方部位)

  2. 通道蝕刻(下方部位)

  3. 犧牲層填入電洞;

  4. 鑄模成形(上方部位);

  5. 通道蝕刻(上方部位);

  6. 犧牲層移除;

  7. 通道成形。

Micron/Intel的64L產品採用雙堆疊NAND字串架構,在上部與下部堆疊之間有一個平板(plate);而SK Hynix的72L產品則是採用兩步驟蝕刻製程,而非雙堆疊NAND字串,工程師必須要嚴密控制製程步驟,以避免上下部位的通道電洞未對齊;該電洞的尺寸在256 Gbit 72L產品約只有10納米。

會議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