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歐陽修《歸田錄》:“柴氏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

歐陽修表述的柴氏窯是不是柴窯?如果是,這樣的表述是不嚴謹的,會誤導。後世明清的表述,均記載為柴窯,而不稱柴氏窯。

歐陽修距離柴榮年代不過幾十年,世上就看不到柴榮的東西了,這有點不合常理。

歐陽修的記述,可以得出柴窯在宋初就罕見,這點沒有疑問。

那柴窯是什麼?在宋初就罕見,讓宋代人就已經搞不清楚了?

明代曹昭在洪武年間撰寫的《格古》記載:“柴窯器出北地。世傳周世宗姓柴氏所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

這個明初的記載,我們逐條分析:出北地,可能是指北方,可能是指北地郡。

世傳周世宗柴氏所燒,謂之柴窯。這個是推測,可能就是受歐陽修柴氏窯的影響,周世宗,柴氏窯,就解釋為周世宗柴氏榮燒的,所以叫柴窯。

柴榮是過繼給姑父郭威,應該姓郭,叫郭榮。柴榮父親比柴榮晚逝,在世時候,為免越禮,父子不相見,這是禮法,必須遵守,怎麼會叫自己的窯做柴窯呢?再者,古人從未用皇帝姓氏命名瓷窯,因為瓷窯是工匠做的事情,皇帝豈能屈尊降貴用自己姓氏做工匠身份事情?把柴窯解釋為柴榮的窯,是牽強附會。

再看柴窯瓷器的特徵,粗黃土胎,裂紋等,這些明顯是比較初級瓷器的表現。五代時期,制瓷技術已經很成熟,這種水平的瓷器不是最好,與皇家御用不符。

唐代杜甫《詠大邑瓷器》:“大邑燒瓷輕且堅,叩如寒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唐代瓷器已經這麼好了,粗黃土胎的柴窯明顯原始,其生成年代應該比五代早的多。

明人謝肇淛在他的《五雜俎》卷十二中說: “陶器,柴窯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與金同價矣。

柴窯最古,如果說柴窯是五代的,怎麼可能是最古呢?這說法顯然自相矛盾。 春秋戰國青瓷燒製技術已經成熟,古代文獻記載南北朝已經官窯林立,唐朝已經有官款定器,假如柴窯是柴榮的,怎麼能說最古?柴窯最古是指什麼?

清代無名氏《南窯筆記》記載:“柴窯。周武德年間,寶庫火、玻璃、瑪瑙、諸金石燒結一處,因令作釉。,,,

周武德是哪朝?只有北周有周武德一說,周武帝皇后稱周武德。

至正雜記記載:今杭州市面,出現了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察也。官款定器不足珍,所可珍者古官窯也,真美玉為然也。

這裡又來一個概念,古官窯。宋人明確記載了古官窯的存在,和當時已經有高仿。

那麼,宋代說的古官窯是什麼?

解開古官窯之謎,要從柴窯開始。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北朝瑪瑙釉古官窯禮器

尚書.舜典》記," 歲二月,東巡狩, 至於岱宗,柴。"柴為燔柴,是古時天子祭祀的儀式,稱柴禮。 傳說舜是東方夷族的首領,尊為古帝, 舜到泰山,以柴禮告天作為帝王祭祀的禮儀。這個柴禮,鮮卑契丹等夷族一直在用,史書記載,遼太宗登基舉行了契丹傳統的燔柴禮,正式繼位為契丹新皇帝)。

唐明皇《紀泰山銘》強調“禮莫尊於告天”,即出於典故“舜登泰山,柴”。柴禮代表至高無上的天授皇權,只有天子,才能舉行柴禮。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八稜形與唐代金器

《資治通鑑》有記載,北周皇帝是鮮卑族,自稱是炎帝神農之後,北周的周世宗明敏智慧,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命令將羲、農以來的典籍編成《世譜》五百餘卷,周世宗“酷愛典籍”。北周世宗宇文毓將天王稱呼,改稱皇帝,舉行柴禮大典。

明初洪武曹昭《格古》原著和周履靖《夷門廣牘》均載:“柴窯出北地”。此北地非泛指北方大地,而應理解為北地郡,一是說明了地點,二是說明了時間。“北地郡”這一地名,在隋開皇(公元581年)即北周結束,就已被廢除改為“華原”。說明柴窯當是在北地郡存在時候,北地郡所出,即公元581年前的產物。

我們看這些條件:柴窯最古,出北地郡,瓷胎粗黃土,比唐代瓷器原始,古官窯,周世宗,柴禮,周武德年間造,宋初已經罕見,地位崇高,尊貴無比,柴榮窯不可能叫柴窯,,,,,所有這些,都指向柴窯是北周世宗宇文毓的柴禮用器,稱柴窯。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灰青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蟹爪痕

柴禮瓷是皇權的象徵,這才是柴窯被世所珍的原因。一片抵家財萬貫,不是瓷器本身多好,是身份血統尊貴。柴窯是最早的古官窯。

周世宗宇文毓的老婆和李世民的祖母,隋文帝的老婆,三人是親姊妹,歷史上著名的獨孤三後。當時是鮮卑族統治,習俗一脈相承。隋帝有沒有燒製柴禮瓷器,尚無記載,唐玄宗泰山封禪(紀泰山銘)禮莫尊於告天,是舉行柴禮的。

哥窯,這名稱有點怪,鮮卑族將父輩稱哥,哥窯名稱,與鮮卑族文化關聯很大。

唐玄宗和宇文毓性似,明敏博學,喜好典籍,從周世宗宇文毓到唐玄宗,一脈鮮卑文俗,從北周到隋至唐玄宗期間的柴禮器,都屬於古官窯。

安史之亂,資料遺失,宮中檔案多毀,史事成迷,民間口述相傳,難免牽強附會。

明代人張應文在其所撰《清秘藏》捲上《論窯器》中雲: “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這就是歷史上“五大名窯”提法的雛形。五大名窯是明代產生的概念。

分為柴,汝,哥,官,定,鈞。也可能是:柴,禹,哥,觀,尊,定。

柴窯是特製的登基禮器,是皇權天授的標誌,不可能在窯口常年燒造。古官窯都是這性質。

有窯口常年燒造的瓷器,一定數量大,不稀少。如果能找到窯口,就不會稀少,不可能珍罕。只有特製器物,才會珍罕。就如當代的7501毛瓷,窯口在哪裡呢?五大名窯古人如此看重,就說明不尋常,想給如此珍罕的東西找窯口,等於是想證明這東西是曾經大量燒製的,不稀罕,這思維本身就是矛盾的。

「藝術收藏」柴窯古官窯瑪瑙釉五大名窯辯析

唾沫瓚珠

根據邏輯分析和實物鑑別,柴窯應該北周世宗宇文毓的登基柴禮用器,稱柴窯。古官窯是北周至唐玄宗期間的官窯禮器統稱,後世分為五大名窯。其尊貴之處,不是因為瓷器質量超卓,而是皇權的象徵。文獻所說,柴窯最古,應該是指在古官窯器中,柴窯最古老,是周世宗宇文毓的柴禮用器。

北宋的官辦窯廠,有仿製柴禮瓷器。

宋代仿古官窯成風,到明代,出現五大名窯的提法。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歷史上真正為古人推崇的柴窯是柴禮用器,宋代稱之為古官窯,五大名窯都是古官窯,時間在北周至唐玄宗期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