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时风平浪静”说来容易,可是你能忍到什么境界?

人们常说,忍让忍让,能忍则忍,不要因为不必要的事而自找麻烦,但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实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呢?而能做到的也是寥寥无几,最为典范的要属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说来容易,可是你能忍到什么境界?

蔺相如原也只是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门客,因一块和氏璧而将蔺相如带入到了世人的眼中,著名的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说的就是蔺相如的一项功劳,也因着这一功绩而进入朝堂,为赵王效命。

自古以来,文臣武将好像都不太能都相处融洽,文臣主和,武将主战,尤其是在战国时期,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里,战争与和平在矛盾中生长,文臣武将的矛盾也是不断。

“忍一时风平浪静”说来容易,可是你能忍到什么境界?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公元前282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损失惨重,此战争历时3年之久。公元前279年,秦国欲与赵国交好,于是相约渑池修好,而赵王则恐秦国势力,怕秦国食言,召廉颇、蔺相如进宫商议此事,经过协商,同意前去渑池相会,同时定下如赵王于三十日未归,则另立为王,已断秦国念想。

“忍一时风平浪静”说来容易,可是你能忍到什么境界?

在渑池相会中,秦王不断地对赵王进行羞辱,蔺相如则临危不乱,将此危机一一化解,渑池相会之后,蔺相如的功劳最大,又进封为上卿,其职位位居廉颇之上。作为文人,自是不被武将所看好,廉颇对此也颇多不满,心中愤恨不平,认为自己沙场杀敌,保家卫国,其功劳不是蔺相如能说会道可比,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如果是平常人遇到这种事,定会沉不住气,与之辩论,然蔺相如却选择避而不见,在朝堂之上,更是屡屡想让,称病不去。

“忍一时风平浪静”说来容易,可是你能忍到什么境界?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在不远处看见了廉颇,为避尴尬,蔺相如调转车头回避廉颇。这件事被蔺相如的门客们知道后,对他的行为皆感到有耻辱感,对他也多有有怪罪,认为蔺相如不应该害怕廉颇,而蔺相如却说“秦王之威我皆不畏惧,跟何况廉将军尚不如秦王,我又何惧,然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出兵,皆因文有相如,武有廉颇,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国家之事大于个人恩怨,更何况是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时,所以我才这样的忍让。”而当廉颇听到此话后,自行惭愧,脱去上衣,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此后二人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蔺相如的忍让换来了廉颇的交好,同时也为赵国带来了和平,正是应了那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简单的话,谁又能做的如此之好。蔺相如乃此典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