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現在誰還愛喝它?

·香港說

茶的分類方法,可謂花樣繁多。按氧化程度,可以分為六大茶類。按採摘季節,可以分為春夏秋冬。按銷售途徑,又可分為內銷、外銷和僑銷。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可在香港老茶行裡,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茶,只分為了兩類。

一類用來喝,另一類用來品。鐵觀音,現在誰還愛喝它?

喝,更強調茶的功能性。咕咚咕咚一大杯,既解渴又解膩。“牛飲”並非陋習,甚至不失為一種欣賞茶的方式。畢竟,有的茶就要大杯喝才有味道。像近年來炒的火熱的普洱,與其他黑茶一樣,都歸為此類。

品,更強調茶的趣味性。小杯徐啜,喝的是茶湯的豐富與變化。鐵觀音,就是其中最為代表的品種。當年的香港富人,談生意以品“鐵觀音”為榮。因此,鐵觀音又得了個俗氣的名字——“老闆茶”。

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鐵觀音在港人腦海裡,是相對高檔的茶。不是用來大杯喝,而是小杯品。

至於如何品鐵觀音,還真算一門學問。

·老茶人說

原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陳彬藩評價鐵觀音十分到位。他說:

“鐵觀音既有紅茶濃烈味,兼備綠茶之清香;若教榮西持公道,應許人間第一品”

兼具紅茶與綠茶的優點,這的確是鐵觀音的特徵。陳老一語中的,道破鐵觀音味道之精髓——綜合。鐵觀音,現在誰還愛喝它?

著名茶葉專家張天福教授,長期從事茶葉加工與審評的工作。他對於品味鐵觀音,也列出了三個原則:

第一,品種香要明顯

第二,品種香要入水(即味香結合)

第三,品飲後有回味(即喉韻顯著)

坊間一直傳說的“觀音韻”,大致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它既不是香也不是甜,但其中卻又有香也有甜。鐵觀音,現在誰還愛喝它?

·五字訣

至於安溪茶農,認為好的鐵觀音則必須具備五個要點:

“香、韻、酸、鮮、皇”

為了便於區分,我們姑且把稱之為“五字訣”吧。

這其中,香、韻、鮮最好理解,就不多說了。關於鐵觀音的酸味,是非常微妙的感覺。茶湯入口,香中帶酸,喝後能夠齒頰留香,甚至有明顯的生津感。

至於“皇”,表示的是茶氣有力。這“香、韻、酸、鮮、皇”五字訣,具體說就是花香、香韻、酸香、新鮮和皇氣。

·四字訣

每次講到鐵觀音的課程,我總愛引用清代梁章鉅《歸田瑣記》的一段話收尾。書中說道:

“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 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 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 。

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 。

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 。

再等而上之,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其微。然也必瀹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

文中將品茶境界,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等級。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姑且將其稱為“品茶四字訣”。鐵觀音,現在誰還愛喝它?

一般來講,我們將好茶叫做“香茗”。香氣,調動的是人體五感中的嗅覺。若只能滿足鼻子的茶,可不能稱為上品。“清”與“甘”,更多是涉及到了味覺層面的享受。至於“活”,則是口感上的最高境界。口感,可歸為觸覺的範疇。

換句話說,只有將嗅覺、味覺甚至觸覺(口感)全部調動起來,才可以稱為一款好的鐵觀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