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陳進林:用陶瓷傳道 講好中國故事

政協委員陳進林:用陶瓷傳道 講好中國故事

十二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商會副會長 陳進林

見證陶瓷20餘年發展歷程

“從九十年代開始到現在,我賣瓷磚已經20多年了。”陳進林剛來北京時,在海淀、豐臺、十里河,甚至天津,都開過店面,從事潔具和瓷磚營銷。

2002年,閩龍陶瓷集散地在十里河紮下根。當時的市場模式是“前店後庫”——前面是店面,後面就是倉庫。“老百姓在店裡看好了東西,直接到倉庫拿貨裝車。這樣他們買的放心,不用擔心貨物被掉包。” “那個時候,陳進林既是老闆,又是普通的銷售員,他經常給消費者普及科學使用陶瓷的方法。靠著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誠信、勤奮經營,陳進林一步一步打造他的陶瓷市場版圖。

2003年,陳進林提出1:1實景展示,“以前的店面展示單片瓷磚,一片挺好看,拿回家後整體一鋪就不好看了,我們最先提‘1:1實景展示’,打造樣板間,讓消費者在樣板間裡挑選適合自己家裝的瓷磚。”僅馬可波羅一個品牌,當時在十里河就開了一間六千多平米的店。

他很早就有品牌意識。“那個時候國外的品牌已經很成熟了,後來咱們中國慢慢也誕生了一批品牌陶瓷。有消費者問我,到哪裡能買到放心的瓷磚,我告訴他,有品牌的瓷磚你不用擔心質量,放心購買。”從生產標準的不統一到中國品牌的陸續誕生,陳進林見證了陶瓷行業的發展。

浸淫陶瓷行業多年,陳進林對陶瓷產生特別的感情。“人能接觸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陶瓷,衛生間,地磚、鍋碗,家家戶戶都在用陶瓷,它無所不在。但真正對陶瓷有了解的人並不多。”讓大眾瞭解陶瓷和陶瓷文化,成為他的心願。

用小寫的china(瓷器)讀懂大寫的China(中國)

閻崇年在《御窯千年》中寫到,要想理解大寫的China(中國),就不能不懂小寫的china(瓷器)。以一種優美器物即瓷器作為中國的英文國名,既是瓷器的驕傲,也是中國的自豪。

陳進林感到,陶瓷文化具有無窮的魅力,做陶瓷產業需要與陶瓷文化藝術相結合。如何讓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陶瓷文化,不斷走近百姓、走進當代、走向世界?思索之後,陳進林決定“轉身”,建起了閩龍陶瓷藝術館。但這個“轉身”並不華麗,正當藝術館事業稍有起色時,一紙拆遷令,給他的美好願望澆了一盆冷水。

陳進林並未灰心,陶瓷事業成就了他,他必定反哺,下定決心要為陶瓷文化鞠一捧清泉。

那是2014年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北京確立了“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譜寫著“中國夢”的首都篇章。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陳進林迎接陶瓷文化的春天。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後的第二年,陳進林創建了北京陶瓷藝術館。

他現在的職務中,經常放在第一位的是北京陶瓷藝術館館長。別人稱他陶瓷專家,他謙虛笑稱自己是瓷磚的那個“磚家”。

“現在中學生、大學生對中國的陶瓷文化了解太少,更不知道中國文化的精髓。陶瓷文化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從陶瓷開始。在陳進林大力推進下,依託藝術館,以“陶瓷+”為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百花齊放。

政協委員陳進林:用陶瓷傳道 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陶瓷藝術館社會大課堂一景

政協委員陳進林:用陶瓷傳道 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陶瓷藝術館一景

傳播陶瓷文化,從娃娃抓起。為了配合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課的教育和社會大課堂的教育,藝術館開設陶瓷科技與藝術和非遺傳承的課程32門,有近8萬名中小學生(含社會公眾)到北京陶瓷藝術館參觀學習。

兩年多來,藝術館開展了“一帶一路·陶瓷藝旅”活動,途經西安、新疆等地,行程5000多公里;召開了“陶瓷發展高峰論壇”;向全球徵集陶瓷卡通形象以及卡通作品;多次舉辦陶瓷名家展覽,還與全國文聯合作,建立了“國禮館”;舉辦了“陶瓷文化旅遊節”,建立了主要由各產瓷區企業組成的“陶瓷旅遊聯盟”,開通了“京贛閩旅遊專列”等等;為促進陶瓷與文化相融合,陳進林還建立了國學堂,定期舉辦陶藝體驗、茶藝書法、非遺展示等傳統文化普及活動……

當事業做到一定的高度,精神境界自然而然也會到另一個高度。多年經營,陳進林建立的理念是要抓住陶瓷文化的長板,通過傳承與創新,打造品牌、做出影響力,帶動中國陶瓷走向世界。如何結合“一帶一路”做好陶瓷文化傳播者,是他下一步繼續晉級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