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自從樂視於2015年進入高速擴張期之後,關於樂視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息過。

尤其是2016年8月樂視被爆出手機供應鏈出現資金問題之後,更是又一次掀起了熱議。

那麼樂視到底在幹什麼?賈躍亭到底在想什麼?樂視的前途和未來到底怎樣呢?

按照我們一貫的思路,這些都要在企業的發展歷史中去找到答案。

樂視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裡,建立起三大業務體系,七大子生態。

三大業務體系包括,上市公司主體樂視網,主要業務包括樂視視頻,樂視雲,和樂視電視;非上市的樂視生態主要包括樂視體育,樂視影業,樂視手機和樂視金融等;樂視汽車生態體系。

樂視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我們可以看看建立三大業務體系的順序和當時的市場大環境。

其實,樂視近年來關注度越來越高了,所以樂視缺錢成了大新聞,但是一直關注樂視,或者對於瞭解樂視發展歷史的人來說。樂視缺錢,並不是什麼大新聞,而是樂視過去十二年來的常態,樂視在歷史上每隔兩三年就會來一次資金危機。

賈躍亭在2004年於北京正式成立樂視網,雖然沒錯過視頻網站發展的大潮,但始終不是視頻網站第一梯隊的成員。早年間的樂視視頻走的是正版+收費的小眾模式,流量和盤子都很小,資本更喜歡優酷和土豆的模式。

2010年,國外流量排名網站的數據顯示,當時樂視在中國排名第125,優酷第10,土豆第12。

而這時,市場再次劇變,阿里入主優酷土豆,愛奇藝崛起,騰訊視頻上線,視頻網站迎來流量霸主時代。剛剛甩開一批老對手的樂視,就要面對一批更加實力強橫、背景更雄厚的新對手。而這三家不僅是流量霸主,更是財大氣粗。

剛剛憑藉自制內容建立起來的優勢,又被資本的力度衝擊,在資本的推動下,競爭對手的自制內容也鋪天蓋地而來。

好在還有樂視電視護駕,樂視電視是樂視最關鍵的技術積累。

然而,歷史再次被複刻,傳統電視廠商和互聯網公司靠燒錢拼命追趕,不斷的侵蝕樂視這塊最堅固的陣地。

其實從樂視的歷史中,我們能明顯的看到,賈躍亭真的很有商業頭腦,他清楚樂視沒有力量去和對手通過“燒錢”來進行纏鬥,而是把重心放在如何能儘快進入一個相關度比較高的空白領域,避免纏鬥的同時,搶先對手幾個身位。

於是有了樂視的正版+收費模式,這個模式現在已經成了視頻網站的絕對主流。

於是有了樂視的自制內容,掀起了整個行業的自制內容高潮。

於是後來有了樂視生態系統中一度口碑最佳,吸引無數自來水的樂視電視和樂視體育。

從樂視的行動中,我們能看到賈躍亭的理想,他不像讓自己和樂視,成為下一個古永鏘和優酷,他的目標是BTA那個級別,一心想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第四極。

但是樂視始終缺一樣東西,就是足夠深的護城河和足夠堅固的堡壘。

只有樂視得到了這樣的東西,才能不用在另闢蹊徑的道路上不斷飛奔以擺脫對手的糾纏,才能有精力呆在護城河和堡壘後深耕新的東西。如果不這樣,樂視終究難免成為下一個優酷。

時間到了2014年和2015年,隨著A股牛市的到來,作為創業板三大旗幟之一的樂視網,股價快速上漲,因而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環境徹底改善。

一直看著別人燒錢砸自己領地的賈老闆終於等到了一次屬於資金的“燒錢”機會,於是賈躍亭開始了挖河和築牆之路。

賈老闆選了兩條路同時走的戰略,一條路是開闢樂視汽車生態,希望用高技術門檻禦敵。一條路是通過手機生態,把樂視之前各個業務領域不夠高的分段式長城連為一體。

如果這兩件事都辦成了,樂視距離跨入BTA行列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資本市場風雲變幻,A股那一波牛市來得快,去得更快。導致樂視的融資環境也隨著市場進入了寒冬,剛剛高調鋪開的棋局卻斷了兵馬糧草,過於快速的擴張也留下一堆問題。才有了2016年樂視的資金困局,不過好在孫宏斌馳援,以150億的資金成為樂視重要的戰略伙伴。

而孫宏斌的背後,是整個泰山會。

孫宏斌的到來,不僅會解決樂視當下的資金危機,也是樂視未來的重要支撐者。

很多人不看好樂視,也不喜歡賈躍亭,主要是因為樂視近年來擴張太快,而賈躍亭也因為樂視的擴張,在戰略上格外高調,總是把顛覆和夢想掛在嘴邊。

用網上的一個段子來說,夢想就像底褲,每個人都應該有,但是不應該亮出來給人家看。

而賈躍亭最近這兩年,就像一個內褲外穿,扮演超人的角色。

人們喜歡的是喬布斯,是馬斯克那種,不聲不響的情況下,十年磨一劍,亮出夢幻級產品的選手。人們喜歡看的是顛覆性的技術,而不是瘋狂的速度。但是對於樂視,真的沒有太多喘息的時間用來磨劍,尤其在中國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因此現階段的樂視,只能依賴速度建立優勢。

其實,我是願意看到樂視和賈躍亭能熬過去並創造輝煌的。

因為在中國這個市場環境中,有夢想的企業家不多,敢於追逐夢想的企業家更少。

讓我認可樂視和賈躍亭的,是因為至少他比兩種人要有操守,樂視本來有兩種事可以做,而且不用如此賭命就能賺到錢。

一種是像很多上市公司那樣,身為產業資本,和市場力量配合,搞噱頭,搞高送轉來拉高股價變現,等到股價一地雞毛時再買回來,頻繁的以自身的優勢和地位割投資者的韭菜。

一種是像那些所謂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家,推出那種毫無技術含量的新能源汽車,來騙取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數額通常都是數億,數十億。

樂視汽車可以不重金去買真技術,賈老闆也可以把股權變現完全收進自己囊中。沒有這麼做,就已經在操守上碾壓了很多公司。而很多媒體不去抨擊那些在二級市場悶聲割韭菜,吸血的企業,不去聲討那些埋頭騙補貼的企業,而是因為樂視的高調,而不斷的過度口誅筆伐,這樣真的公平麼?

其實解決了前期擴張後遺症的樂視,仍然有機會完成一直期待的生態化反,建立屬於自己的壁壘。如果多一個可能邁進頂級互聯網企業的行列的企業,終歸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