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与大部分军用技术起步很早不同,中国的预警机技术起步很难称得上早,甚至可以说很晚,但值得自豪的是,中国军工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不比世界先进水平差,唯一让中国预警机系统超不过美国的原因,就是预警机平台的问题。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空中预警雷达技术在得到迅速发展完善后,中国军工相继发展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几个型号的预警机系统,但这几个系统本身性能都相当优异,却都受到载机平台的严重限制。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空警-2000作为战略级别预警机,采用的是俄制伊尔-76运输机作为平台,开始我国是打算多买一些伊尔-76来满足战略预警机的发展需求,不过俄国人不厚道,一看中国是想造预警机,立即改口拒绝出售,实在想买也行,俄国人坐地起价。所以时至今日我国的战略预警机依然是个位数。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在国产运-9运输机基础上研发的空警-200、空警-500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毕竟是一种战术运输机,再怎么“魔改”也达不到战略预警的要求,别说是和美国相比,就是和日韩相比,不仅是数量有差距,就是速度、作战半径和巡航时间都差的很远,形势堪称严峻。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如今中国终于有了运-20这种独立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运输机,其机体内部空间和最大起飞重量也比较适合作为战略预警机的平台,唯一的不足是仍在使用俄制发动机,不过好在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扇-20已接近装机状态,有了这样现实的条件,运-20取代伊尔-76成为我国战略预警机平台就显得现实多了。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如果真的这么做,面临的难题就是适用于空警-2000的设计就不能在运-20版预警机上继续使用,原因就在于比起伊尔-76来,运-20的机体要短粗一些,若是依然会用背负式设计,运-20版预警机的气动设计就难得多,不仅费时费力,最后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如此这般,运-20想要较快地蜕变成为战略预警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共型天线技术,这样就能避免改进的气动难题,而且国内对于共型雷达天线也很早就开始研究,应用在运-20上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但说到最后,无论运-20还是伊尔-76,都是一种机身较粗的平台,气动布局不完全适合要求高空高速的战略预警机的需求。从长远来看,最合适的还是去年刚刚试飞成功的C-919,甚至未来更大的C-929,这种机身细长、采用快速民航客机机身的大飞机更适合作为战略预警机。

中国预警机之痛:脱胎换骨也很难赶上

关于这方面,美国已经趟过了河,无论是自用的E-3“望楼”,还是出口的E-767,还是作为“末日指挥机”诞生、以波音747改装而来的E-4B,都无不昭示了预警机采用哪一种平台最合适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