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會是下一個即將消失的職業嗎?

心安志高

有一些人對教師不滿,恨不得沒有教師這個職業,但是,沒有教師職業,除了少數父母可自己教育孩子外,其他的父母怎麼教育孩子?用機器人教嗎?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是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職業之一,因為教師不只是給學生教授知識,更重要的職責是培養學生人格、身心健康發展。

有人說,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可以替代教師。有的學校已經引入了教學機器人,可是,教學機器人,只能給學生講授知識,進行輔助教學,而且,如果沒有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教學機器人,結合機器人教學分析、思考,那教學機器人很難發揮作用。就如現在學校發展在線教育一樣,沒有線下老師的教學,就是擺設。如若大家不信,就給孩子買一個教學機器人試試,看孩子怎麼學習。另外,大多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社會化的環境,和其他孩子交流、組成團隊,共同學習,把孩子關在家裡,給他一個教學機器人,能想象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為何現在有擇校,不就是希望有好的教師教育孩子嗎?

當今的學校教育,有諸多問題,很多人把問題都推給教師,進而抹黑教師職業,但其實,很多問題並非教師個體的問題,而是教育評價制度和學校辦學管理的問題,比如應試教育,是教師的問題嗎?學生學業壓力大,是教師的問題嗎?學校辦學追求分數、升學率,是教師的問題嗎?教師個體的問題和教育環境、制度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社會要尊重教師職業,同時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和學校管理,優化教師教育和學生成長的環境。


熊丙奇看教育

教師會是最後消失的職業之一,——如果人類所有職業終將消失的話。

不妨腦洞一下,不遠的未來,若人類科技能實現多次質的躍遷,人工智能技術亦隨之突飛猛進,將如何深刻改變我們的教育,及對教師職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人工智能入門階段。

當下的人工智能技術,應該是正處於入門階段。能運用低級神經網絡算法,在棋牌類遊戲中戰勝人類;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建模,撰寫簡單的新聞稿,能實現不太複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等。

教育方面,智慧課堂互動教學系統已廣泛使用,能讓教師從繁重而重複的作業批改中解放出來,對學生學習狀態及效果能實現更個性化、更高效的評價;安裝於教室的智能攝像頭能捕捉學生的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分析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心理活動,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提供輔助。

此階段,人工智能僅是一種能提升教學效率的輔助技術,雖對教師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淘汰教師職業尚無從談起。

二、人工智能初級階段。

量子計算機開始商用,VR虛擬現實技術成熟,虛擬教學機器人出現並逐步運用於課堂教學。師生之間,通過穿戴式設備進入虛擬場景——課堂。

課文中描述的一切可以高度仿真再現,給學生帶來全新而震撼的情境體驗;數學模型可立體呈現並任意觸摸、旋轉;虛擬教師(人工智能機器人)通過獲取、分析學生的動態信息,針對每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此階段,人工智能在知識傳授方面可取代教師大部分工作,但在組織教學、學生人格養成教育等方面,尚無能為力。

三、人工智能中級階段。

智能芯片問世,可直接向人腦寫入數據。傳統教學模式被徹底顛覆,人們不再為背誦和記憶知識感到苦惱。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無所不知的博學者。

但面對海量的知識,該如何取捨?知識被寫入大腦後,如何整合與調用?大腦如何應對大負載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如果復刻他人記憶,所涉倫理與道德問題如何解決……

這一系列非技術問題,不是人工智能所能解決的。這與人的個體慾望、對自我的期望、對生命的理解密切相關。人性的問題,只能由人來解決。

此時,教師這個職業,比任何時候更顯出其重要性——為不同群體和不同個體篩選最合適的知識體系,協助矯正知識整合與調用中出現的偏差,以及貫徹國家意志、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志,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為能推動國家、民族和整個人類進步的個體,而不是相反。

四、人工智能高級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夠產生自主意識,無論是智力還是體能,都遠超人類。機器人在各個領域全面取代了人類的工作(教師職業自然也已被取代),並以驚人速度自我進步,甚至開始嘗試擺脫人類的控制。

相反,人類因為長期脫離生產勞動,缺乏主動學習和思考,習慣從已有經驗出發解決問題,創新能力到達拐點。除了部分社會精英,絕大多數人類已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個體生命似乎已無存在的意義。

人類社會的主要管理工作基本上是機器人負責,社會精英通過控制機器人,來實現統治國家的目的。但這種控制力是脆弱的而且危險的,隨時面臨機器人的破解與反抗。

一旦機器人擺脫人類控制,或機器人被恐怖分子控制,人類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甚至是——game over.


毫米

近年來,關於教師的負面新聞非常多,譬如對學生使用暴力的;個人作風有問題的;開辦補習班變相收取紅包的……凡此等等,不勝枚舉。

隨著適齡入學兒童的減少,按照教育部教師匹配的比例,教師隊伍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超編現象。而這種現象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尤為嚴重,一方面是因為人口紅利的消失,適齡兒童的減少,而另一方面,即就是這少的可憐的適齡入學兒童,家長追求好的教育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轉到教育資源比較豐厚的縣一級學校就讀。

現在的很多農村學校要麼是學生和老師的數量差不多,要麼是由於學生的偏少,實在無法辦學,就採取關閉的方式。而縣城和市一級的學校,由於突然間大量學生的擁入,造成了師資力量的短缺,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教育問題。

其實,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無非是教師結構調整和教育資源優化的過程。雖著老一輩教師的退休,而新一代教師的使用上採用降低編制,提供教師的綜合能力著手,相信我們的教師隊伍會更加的合理。所以教師這個職業是不會消失的,只是一個優勝劣汰,去偽存真的過程,但可以確定的是,國家編制的教師會越來越少,考核也會越來越沿革。


秦腔鬚生

目前不會,未來也不會!

我們沒有辦法否認,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替代很多職業,現在已經替代了很多職業。並且人工智能還在以驚人的速度的發展。但是,我認為,人工智能,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讓教師這個職業消失。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終將替代一切的話,教師職業也會是最後被替代的那個職業。

人工智能不能替代老師,根本原因在於,教師職業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職業,這種創造性是人工智能無法模仿,也無法替代的!

教師職業的這種創造性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從教師的一個教育活動-上課來看。我們從小學開始,遇到過無數個老師,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授課風格。在課堂上,老師想盡辦法,調動一切手段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我們把這個叫做教學教法。大學時,有一個老師喜歡講案例,有些老師喜歡帶我們出去做項目。公共課裡,政治經濟學最枯燥吧,一個年輕的老師愣是把這個課上的一個缺席的都沒有。老師在把知識創造性的表達出來,創造性的傳授給學生。

人工智能在知識儲存上是有優勢的,甚至清晰到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也不會錯。同時,人工智能的知識存貯是海量的,它的存貯能力遠超過人腦。但是人工智能如果當老師,僅僅能做到你問我答的知識傳達,沒有人情,沒有激情,沒有創造性。如果我們的學習過程變成這樣,是不可接受的,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第二,人類是不斷進步的,包括知識的進步。因此,各個學科的教育也是與時俱進,在更新,在變化!教師群體對知識創造是有貢獻的。教師可以在本領域中創造性的開展科研,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給學生。而人工智能,只能等老師創造出新知識後,進行系統和數據庫更新。教師,不僅在傳授知識,在知識創造領域發揮的作用同樣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對世界的認識和價值觀的形成,是學習態度和科研精神的形成。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對學生精神的創造性塑造,這個過程,更是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

最後,分享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先生的一句名言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學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人工智能可以有強大的知識儲量,並且可以不斷更新。但人工智能永遠成不了大師。

而在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成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手段。

總之,教師這個行業現在不會消失,未來也不會消失!


小密秘

目前不會,從個人、社會以及國家視角來看,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關乎國家未來人才的成長,而教師是中間重要的承接人,目前教師是越來越受歡迎的,至少我身邊的教育環境是這樣的。


人跟互聯網,跟機器的差別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有些東西是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比如說言傳身教,老師是為人師表,不接觸老師,那麼更多靠家庭以及智能學習,我覺得還不一定能夠做到,還得新生有自覺。老師能夠教給學生的東西還有很多,這就提現人與人情感互通這麼一個過程。

再說說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小學或者初中,自己學習帶有一定盲區,他們自己還不一定懂,誰能夠給他們解決了,加上孩子一段時間內叛逆期,如何管理好孩子,想必很多上班的家長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給予回答。



那麼如果老師這個職業不存在了,且說教育轉型了,是否我們都要依賴網絡依賴機器,孩子在接受知識教育結束之前,是否學會人的更多交流情感,我們之前的同學以及人脈從何而來,社交僅限於網絡上的,我們又能夠彌補一點什麼呢,會不會有更多沉迷網絡的孩子呢?


國際先鋒

在這個世界上,就算其他的職業都消失了,但是這兩種職業永遠不可能消失:一個是教師,另一個是醫生。教師人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專攻”靈魂;醫生是人類肉體的保養者,專治身體。

可以說,教育是一個民族的魂與根,教師是教育的主心骨。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歷史如何演變,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教師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教育是人的工程,是因人而異的事業,如果教育靠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機器人來執教,一方面機器人報廢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教出來的學生豈不是和工廠製造出來的零件那樣毫無靈性。

眾所周知,越重視教育的國家,其綜合國力越強盛。古之賢者有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那麼,少年何以求智、追富、變強?唯有重視教育,唯有珍視教師!

教師呵護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培養未來的頂樑柱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教師,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其最大的作用是言傳身教,是引領學生一言一行向上向善的“火車頭”:“火車頭”如果跑偏,“車廂”就會集體“出軌”;“火車頭”不偏不倚,緊隨其後的“車廂”自然會行穩致遠。

當然,要讓教師安心、順心、舒心從教,必須讓教師在從教的過程中沒有無知家長的校鬧、沒有無良磚家的雜音,沒有奇葩學生的囂張,整個社會皆心繫教育,同向發力,教育的明天才會更燦爛。

退一萬步講:教師職業取消了,以後的日子裡,那些“才華橫溢”的噴子找誰來噴?那些“霸氣側漏”的家長找誰來訛?那些“滿腹經綸”的磚家找誰來罵?那些無人問津的黑鍋找誰來背?


微雨潤苗

我幾年前已經在別的平臺答過類似的問題,所以在悟空答要寫點新的思考。

如果將來的某一天教師這個職業消失了,可能會因為什麼?

我想到的可能性有兩種:第一,人類教師被人工智能取代;第二,學習行為被知識植入科技取代。

第一種可能性是大多數人都會想象到的,題主貼的PPT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能感知學習者的腦部活動,並據此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那麼人類教師大概真的可能下崗。

人類教師的水平差距體現在哪裡?除了教師的智商,教師掌握的知識、技能,教師信奉的理念外,還有教師擁有的經驗。知識、技能和理念的差距是可以進行量化並快速彌補的,但經驗差距大概只能靠智商來補了,遺憾的是智商差距是無法彌補的。如果用人工智能取代人類教師,那麼就能實現所有學生接受一樣水平的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不過,即使所有人都接受同一個人工智能的教育就能達到相同的教育質量了嗎?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每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生活環境是不同的,而這些不可控因素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有經驗的和理念先進的教師會根據不同的學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即孔夫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但是,即使題主PPT裡的技術實現了,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掃描腦部活動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效率,

人工智能要如何判斷學生的學力,如何分析學生身上影響學習的因素,如何針對性地設計策略呢?更何況人類比人工智能多了一個能力:感情。教師對學生的感情經常能扭轉一切不利因素幫助學生脫胎換骨。跟著沒有感情的人工智能學習能學得更好嗎?你試試看書自學就知道了。

第二種可能性已經有人討論過了。劉慈欣在小說《贍養人類》中想象了一個“哥哥地球”,這個星球發明了直接往腦中植入知識的科技。學習行為被徹底顛覆了,原本一輩子學不會的量子力學只需要動個手術就終生難忘。這樣的世界是否很美好呢?劉慈欣說不僅不美好,而且會讓人類“滅絕”。因為掌握更多知識的人必然會掌握更多財富。掌握財富的人必然想壟斷財富。想壟斷財富就要先壟斷知識。而想壟斷知識只需要在學校和教師都消失後壟斷植入技術就行了。最後,“哥哥地球”變成了全部知識和全部財富,包括水、空氣在內的全部資源都被一個人掌握的結局。其他沒知識沒財富的人類連反抗的能力也沒有。

教師職業幾乎不可能被取代,即使存在可能,也絕不能讓它發生。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關於教師最好的解釋,當然是來自於韓愈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業。”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職業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我教你學就可以了,而是還承擔著許多別的功能。

有很多人都說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會被快速替代,教師就是那很快會被替代的一種。在我看來,如果教師僅僅是傳授學業,可能會很快被替代,但是,韓愈老師告訴我們,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不是簡單的教你個知識就完事。

即使把教師的職能縮減到只是簡單的教授知識,你也不可能完全被人工智能替代。如果你當過教師,你曾經面對過許許多多的孩子,你就會知道,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朵花,而這世上沒有兩朵花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經常說因材施教,同時也要因才施教。前者是針對不同的教學材料有針對性的教學,後者則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實話個性化教學,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是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多年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不是機器做到的。

有的東西會被替代,有的東西還真的不能被替代。教師應該是堅持到最終的那種不能被隨意替代的職業。


蘇小妮

教師是少數不會消失的一個職業

當前人工智能火爆,很多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有傳菜員、廚師、收銀員等還有很多.然而教師並不會消失.

首先,從教師的職能出發,教師的作用不只是傳授知識,還參與孩子人格、性格、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這些比知識更加重要,而且這些都是機器人無法做到的.

再者,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孩子的學習是否能夠高效,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年點讀機很火,但現在慢慢不火了,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這些點讀機學習機,雖然能做到傳授知識的功能,但並不能有效的監督,培養孩子的習慣,孩子學習的持久度都是很大的問題.其實無數學生用了這些之後並沒有非常大的改變.

最後,教師傳授知識可以做到個性化教學,不同的孩子如果使用一套固定的方式,肯定是不科學的,而人工智能短時間內是無法達到的.況且機器的使用也是一大問題.


學霸數學

很榮幸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目前教師這個職業不會消失。


第一,儘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實現了各種不可能,例如最驚奇的莫過於互聯網的出現,還有機器人的創造。雖然關於機器人將取代人類的說法有很多,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大面積的實現範圍,就目前來說,一是研製,而是實施。退一步來說,儘管已經研製成功,那麼實施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難度。這些還只是簡單的物理層面,人類的情感、性格等的提取和複製也是一個重大問題。所以說,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說法還不實際。


第二,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家政策還是發展方向,教育方面的問題不斷被提出和解決。國家在某種程度上給這一行業給予很大支持,而且福利也不斷提高。所以,我認為未來只會更加註重整頓教育行業,對其把控更加嚴格。教師素質只會越來越高,同時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學生的優劣雖不完全由老師來決定,但老師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


第三,學生作為社會中的個體存在,首先接觸的是家庭:父母、親戚等,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他們從父母身上所學有限,且父母多扮演的是慈祥友愛的角色。人需要全面的發展,接受來自各種不一樣的影響。這時候老師便是最好的引導者。老師可以是嚴格的,可以是親切的,及多種矛盾於一體的角色,相對來說是全面的。學生以在成長中集合父母和老師的特點為基礎,構建價值觀。所以說,教師這一職位在孩子成長中的不可或缺性。


第四,教師這一行業相較於其他職業來說更加穩固。從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變化幅度小,更有穩定性,風險也小。且我國自古就很注重教育。


綜上,毋庸置疑,教師這一職業不會消失。我贊成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的“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位”,有時候說是辛勤的園丁也不為過。


謝謝。



153010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