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亳州市蒙城縣樂土鎮,有一處十幾戶人家全都做笙的村莊,當地人稱“響莊”。相傳清朝末年,北方人盧立安家於此,開始以自己的想法制笙。當時渦河北岸盛產的竹子,做笙管,找來棗用做笙鬥,找來破鑼做簧片。自此,他的後代將笙越做越好,在淮北地區遠近聞名,吸引了很多吹笙者到這裡來訂做笙。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一“笙”一世界

盧俊軍是盧家笙的第6代傳承人,從8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制笙,有時放學後就在一旁幫忙,漸漸習得一手製笙的好手藝。盧師傅最拿手的工藝是做拃笙和榻笙。拃笙,約15釐米長,笙片小而薄,聲音清脆、悅耳;榻笙,是倍低音笙,笙管長約90釐米,簧片長約3釐米,很有使用價值,而這兩種笙在我們國家基本上已經絕跡,只有盧俊軍父子還能做。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通過盧師傅瞭解到,一把笙的製作差不多有100道工序,需要工期約3-4天。從選竹料開始,上鍋蒸煮後再上火烤,晾乾取直後才能做笙管。之後用檀木做笙鬥,要求笙管對縫,管管節對節。最後用筒鑼心分割做簧片。這麼多道工序全部為手工作業,所以制笙已有30餘年的盧師傅,手上已滿是老繭。

  笙的靈魂是簧片

盧家笙在製作上,除了要求制笙人能掌握完整的製作工序外,還要求其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和會吹笙。盧師傅說:“笙的靈魂是簧片。”經他手製作的簧片,薄如紙,簧面看不到縫,迎風簧搧動,所以頗受吹笙者的青睞。有時樂團來訂笙,都會對盧家笙讚不絕口,盧師傅說,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所以一個合格的制笙人還要會吹笙,懂音樂,懂聲調。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邊做邊教邊研究

盧師傅回憶早年的制笙生涯,直言制笙真的太苦了。不僅要自學音樂知識,還需要高於常人的刻苦和毅力,而制笙的過程又非常的乏味。但是即便如此,盧師傅仍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學習制笙,他說,這門手藝從自己曾祖父時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包含了盧家人世世代代的心血和家族精神。現在自己的家族還有15人堅持在做盧家笙,自己也在積極的招收學生,希望能有規模地去傳承笙的精髓,讓更多的人來學習這門手藝。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笙”聲不息盧家笙 盧家6代人的百年堅守

盧師傅現在每天的工作除了制笙和教學生以外,還會潛心研究如何將笙製作得更精良,達到一定的世界標準。一門手藝的傳承與發展,除了工藝上的精益求精,還要求守藝人有一顆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的工匠之心。(文/張露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