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徽墨,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书于纸上,一点如漆,万载成真,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视为至宝。而天下墨业在绩溪。

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有其二——绩溪人汪近圣、胡开文,尤以胡开文名冠海内外,久传不衰。胡开文子孙众多,分布于大江南北,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制墨工艺,独占一时之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汪爱军,便是其中的一人。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汪爱军出生在安徽绩溪。1983年高中毕业,1984年招工进入绩溪县胡开文墨厂,从事徽墨制作工作。1993年-1997年期间任车间付主任、主任、付厂长。1997年任绩溪胡开文墨厂兼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厂长。2002年两厂合并成立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黄山松炼烟极佳,徽山绩水发翰墨之香,在汪爱军的眼中,

徽墨的兴盛除了手工艺人的不懈探索和徽商的发扬光大外,一山一水皆有情。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在徽墨的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2006年,由汪爱军主导,徽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奖突出成就奖、中德文化周金奖、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优秀奖等诸多荣誉,胡开文墨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在继承中守护徽墨的醇香

作为国家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汪爱军潜心研究,虚心求教,认真分析历代点烟技术,挖掘传统技艺。墨印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墨品的优劣和精美程度,雕模刻印也是保护传统徽墨制作技艺的重要一环,汪爱军深知此“绝技”的重要,不仅注意收集古旧墨模,还研究他们的雕刻技法,结合时代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了龙川墨、绩溪八景等珍贵墨模,既记录了历史又弘扬了徽文化,为徽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