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徽墨,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書於紙上,一點如漆,萬載成真,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視為至寶。而天下墨業在績溪。

清代徽墨四大家,績溪有其二——績溪人汪近聖、胡開文,尤以胡開文名冠海內外,久傳不衰。胡開文子孫眾多,分佈於大江南北,豐富和發展了前人的制墨工藝,獨佔一時之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汪愛軍,便是其中的一人。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汪愛軍出生在安徽績溪。1983年高中畢業,1984年招工進入績溪縣胡開文墨廠,從事徽墨製作工作。1993年-1997年期間任車間付主任、主任、付廠長。1997年任績溪胡開文墨廠兼縣書畫油煙材料廠廠長。2002年兩廠合併成立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黃山松煉煙極佳,徽山績水發翰墨之香,在汪愛軍的眼中,

徽墨的興盛除了手工藝人的不懈探索和徽商的發揚光大外,一山一水皆有情。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在徽墨的傳承和發展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早在2006年,由汪愛軍主導,徽墨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大獎突出成就獎、中德文化周金獎、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優秀獎等諸多榮譽,胡開文墨業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在繼承中守護徽墨的醇香

作為國家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汪愛軍潛心研究,虛心求教,認真分析歷代點菸技術,挖掘傳統技藝。墨印製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墨品的優劣和精美程度,雕模刻印也是保護傳統徽墨製作技藝的重要一環,汪愛軍深知此“絕技”的重要,不僅注意收集古舊墨模,還研究他們的雕刻技法,結合時代背景,創造性地開發了龍川墨、績溪八景等珍貴墨模,既記錄了歷史又弘揚了徽文化,為徽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