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假如您是進來看檳榔西施圖片的,那會失望。本文沒有正妹圖,只有冰冷的事實和思考。小小的檳榔背後隱藏著食文化和科學的對抗,也有著掙自己的錢還是顧他人健康的沉重,更提醒那些嚼上癮的檳榔友,您不是在消遣,而是在為自己的健康埋定時炸彈。

檳榔是棕櫚屬喬木,高的可以長到30米,果實為長圓形或卵球形,原產地為馬來西亞,在我國主要分佈在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區。海南是檳榔生產大省,湖南則是檳榔消費大省。檳榔苦澀中帶著甜辣,其中所含的檳榔鹼等成分,會使人產生髮熱、興奮,因此,有人覺得可以緩解疲勞、提神醒腦。嚼著嚼著,就欲罷不能而成癮。檳榔消費者還總結出了"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檳榔加酒,世界我有"的說法。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檳榔可以導致口腔癌症的現象,其實早在1860年就有人提到,1985年科學家發現了含菸草成分的檳榔製品致癌的確鑿證據。其後,從印度、巴基斯坦獲得了檳榔致癌的流行病學資料,印度有高達33%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其舌癌發病率也是全球第一。在後續的動物和體外試驗中又積累了大量數據,證明檳榔製品及青果都可致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於2004年將檳榔列為1級致癌物,1 級致癌物是明確可以致癌的物質,共有116種。

檳榔致癌的機制被研究認為有3個要點,1是檳榔中的粗纖維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黏膜的反覆創傷,形成慢性損傷,進而帶來癌變;2 是檳榔中所含的大量生物鹼可促進上皮細胞凋亡,加工中使用的石灰等也有毒性;3是與菸草共用更易促進癌症的發生。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由於湖南是檳榔消費大省,故此特別組織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喜嚼檳榔的人中有66%患有口腔黏膜病變,而不嚼檳榔者只有1.5%患有該病;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是慢性、隱匿性疾病,癌變率為7.6%至10.45%;該病的表現為口中出現水皰、口乾、灼痛、局部或全口黏膜蒼白、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等。調查還顯示,不嚼檳榔的人口腔癌變率為0.3%,而嚼檳榔的人口腔癌變率為7.6%。我國臺灣的研究也發現,口腔癌患者在10年內增加了近3倍,其中90%以上有長期嚼檳榔的習慣。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嚼檳榔習慣在清代時就已在我國臺灣盛行,後來還搞出了檳榔西施特色營銷,穿著清涼的正妹在馬路邊拿出檳榔,用刀切去頭尾,打開像化妝盒的小玩意兒,用小刀剜出一點白泥膏,平攤在檳榔葉上,遞給色眯眯的在旁邊候著的男客。白泥膏是石灰一類的物質,用來降低檳榔的刺激味兒。但從1997年起,臺灣地區已將每年12月3日列為"檳榔抵制日",宣傳檳榔致癌等危害,號召人們不再嚼檳榔。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出於對健康和衛生的考慮,我國其實也曾對檳榔問題予以過關注,1994年廈門市政府就發佈過通告,1996年又再發禁令,徹底禁止生產、銷售、食用檳榔。但是,於此同時,也有某地借電視大力促銷檳榔,當地檳榔流行,下至幾歲兒童上至大爺大媽都開始大嚼檳榔,見面打招呼不再遞煙,而是改為遞檳榔,檳榔成了熱情友好的見面禮物。這還不夠,炒不熱地產的當地領導,還弄出了支持檳榔產業的計劃,要確保檳榔銷售3年300億5年500億。但這卻是掙自己的錢讓別人得病,甚至掏更多錢還送命的荒唐舉動,因為,據流行病研究,按現在的趨勢,2030年檳榔消費第一省湖南的口腔癌病例將會超過30萬,全國超過100萬,以最低限的醫療支付每例20萬計,醫療負擔將增加2000億。

假如知道那是一級致癌物,您還會為了提神而大嚼檳榔嗎?

公然與科學和世界衛生組織對著幹的事兒,在咱們這兒不是一件兩件了,大家肯定也還記著,前不久的藥酒事件。酒精飲料與多種癌症相關,是被確證的致癌物,但是,藥酒可以通過電視宣傳為非處方藥來賣,出了事後據說還準備升級為處方藥。支持藥酒者也往往會擺出經濟觀點,說什麼不讓生產會有大批人失業,會減少很多稅收。檳榔的事兒也是如此,支持檳榔發展的人首先也亮出的是解決40萬人就業的"硬道理",至於有多少人會因此得病、患癌、送命,似乎不在"硬人們"的"軟思考"中。好吧,領公務工資者謀之,又何間焉。身為吃瓜群眾,我們還是管好自己,為健康、為生命想想要不要再嚼檳榔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